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学·人类学在民族宗教与艺术专题,<民俗艺术的审美阐释>指出,长期以来有关民俗艺术的考察、整理、研究还很不充分;民俗艺术缺席状态下的审美研究是不完善的,也就不能建构起科学的、完整的艺术审美体系;理解和把握审美视野下的民俗艺术,挖掘民俗艺术之美,对于民俗艺术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影响的扩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2010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艺术人类学研究"为主题。与会专家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探讨"、"艺术人类学理论研究"两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此次研讨会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深入发展,探索了新思路,也为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设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3.
民俗艺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艺术学被正式确定为艺术门类的背景下召开的,是首次专门针对民俗艺术以及民俗艺术学的集中研讨。会议研讨内容涉及民俗艺术学的特征、体系和方法,民俗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功能的探索,民俗艺术对现代艺术创作的启发,民俗艺术田野调查资料研究,中外民俗艺术的交流比较,民俗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等问题。这对在新的时代深入开掘民俗艺术的价值富有深远意义,也对民俗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富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革"宣传画可以划分为"革命斗争"、"生产建设"和"教文卫体"三种类型。这些类型都从各自的功能出发,服务于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国家主义实践。"文革"宣传画最大的特征是其对样板戏艺术形式的借用,它作为一个功能主义的表意能指,服务于国家主义及其革命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文革"宣传画功能主义的性别传播具有以下三大消极特征:1.它表现的是一种革命化的性别和无性化的宣传;2.革命、生产、建设这样的实际功能遮蔽了性别生态的多元显现;3.画作中隐藏的国家女性主义本质上是以国家、阶级和单位替代以往的父权和夫权。  相似文献   

5.
梅山民俗艺术学研究将以梅山节日风俗为切入点,从艺术人类学的视域分析梅山民俗艺术的内容、机制、方法、载体、环境等,揭示梅山民俗艺术的基本特点和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梅山民俗旅游文化节的基本理路,这对于培育和提升我们民族的审美品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美感研究要改变旧有的范式,可以艺术人类学作为立场,通过对社会结构、文化形式、日常生活等的分析去探究人,通过对社会、心理背景和传统习俗等的研究把握人的审美生成和发展可能。把跨文化比较落到实处;以区域性的美学研究个案,勾勒可能性较大的地缘性审美发生、发展的脉络。进而挖掘各种文化区域中的生成机制、复杂的表现方式等,并以之作为解决当下美学研究困惑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民俗艺术是人民群众创造并享有的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宗教性、艺术性等多重的社会文化价值。但在现代语境下,民俗艺术的发展却面临着表现形式单一、缺少城市形象设计平台、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与资金投入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艺术人才引进与培养、城市形象平台建设、创作方法与现代技术融合等角度探讨解决当代民俗艺术发展困境的可行性办法。  相似文献   

8.
美感研究要改变旧有的范式,可以艺术人类学作为立场,通过对社会结构、文化形式、日常生活等的分析去探究人,通过对社会、心理背景和传统习俗等的研究把握人的审美生成和发展可能。把跨文化比较落到实处;以区域性的美学研究个案,勾勒可能性较大的地缘性审美发生、发展的脉络。进而挖掘各种文化区域中的生成机制、复杂的表现方式等,并以之作为解决当下美学研究困惑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人类学家认识到,艺术史能够为人类学家提供一种视野,即将艺术品视为观看的物化方式,并且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各异的面貌。时至今日,艺术学不再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象牙塔中,认为艺术与日常生活无关,与民众的行为及社会的互动无关,只是一些高雅圈子里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艺术的研究需要人类学的视角及养分。文章分别从后代主义思潮下的艺术人类学发展、艺术人类学理论、艺术民族志观点,概要描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人类学的发展脉络、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理论命题、艺术人类学方法论的创新实践,以及对当前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艺术人类学无论是作为一种学术流派还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抑或作为一种基本视野和思维背景,它的命名和提出,对于人类学关于艺术的研究起到了弥补性的作用。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艺术人类学是来自英美的学术流派,最初都基本上集中关注遥远的、远古的原始艺术,随着人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人类学的艺术研究也转向对现实生活的艺术现象的关注。关注特定时空的文化群体,强调参与观察和设身处地的文化体验,通过文化对话和文化体认,以民族志书写方式进行学术思考,以观察—体验—追问—反思的提问方式进行艺术观点的归纳提炼和构建。这样一种学术逻辑,使得中国的艺术人类学实践的多角度展开和多学科切入成为可能。因此,无论是文艺学学科视角的切入还是人类学学科的拓展,艺术人类学在当下中国的实践正日渐表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当下意识,越来越凸显出浓厚的文化研究、文化批评的学科素质。  相似文献   

11.
英国人类学的传统很大程度上是由功能学派的理论和实践所塑造的。与美国四分支的"文化人类学"相比,英国人类学总体来说对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的关注更为突出,并因此在很多时候被称为"社会人类学"。尽管很多学者在使用中有随意切换的倾向,但"英国功能主义人类学"、"英国社会人类学"和"英国人类学"绝非同义语,辨明其间的差异、弄清混用的原因对于深入研究来说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民俗艺术作为一种根植于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它具有美的形式构成要素,寄寓着下层民众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理念,也是民俗文化、民俗观念、民俗心理的重要载体.和高雅艺术相比,民俗艺术的审美观照在审美发生机制和层次、审美特征、审美表现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理解和把握审美视野下的民俗艺术,挖掘民俗艺术之美,对于民俗艺术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影响的扩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简要论述社会人类学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进化论之后围绕结构和功能产生的三大理论流派即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主义、以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和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论述。社会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和解释不同社会的异同。这要通过对不同经验社会的比较才能实现。笔者认为,马林诺夫斯基的强调“文化统一体”的文化概念在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时在方法论上很难操作。列维-斯特劳斯的观念领域内建构的结构,追求的是人类的共同性与普遍性,缺乏可比性。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从经验观察中归纳出来的“社会结构”,使不同经验社会的比较,在方法论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设计艺术中,民俗艺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当代设计艺术的源头活水,而且是艺术设计学科建设的重要资源。通过民俗艺术教育发掘本土文化价值,充分利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俗艺术资源丰富设计创作,是实现设计艺术多元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对艺术现象展开具体理论言说时,艺术人类学的阐释路径主要呈现出三个基本环节:遵循文化人类学田野方法,参与实践至具体的艺术活动中去,获得直接而完整的审美体验和生活知识;基于文化整体观,对艺术生态作出全面的语境性把握,从而探究艺术活动的文化逻辑和生活特征;以艺术民族志的形式,在关注艺术现象的细节和场景中,使得具体艺术现象得以综合把握和书写。艺术人类学的现实介入力和问题阐发力因此而得到有效实践和彰显。  相似文献   

16.
研究揭示,Dell Hymes建构交谈民族志并推进其社会语言学方向的发展,其学术思想基础和理论动力都应该是源于"功能主义语言理论"的。以此为设定,首先阐释了"功能主义语言理论"的内涵,接着探讨了Hymes功能主义言语思想的来源。Hymes站在人类学的立场对Jakobson语言功能理论的局限性做出了重要的补充,进而形成了自己的言语功能理论。最后对Hymes言语功能论的人类学理据和进化论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7.
艺术人类学以审美经验及艺术实践的跨文化研究为基本宗旨,但长期以来,对于"美"究竟是实质性的客观存在,抑或"美"只是在特定的传统文化脉络之下、意识形态式的政治话语体系之中、行业协会机制及艺术品市场的商业化运作的具体场景之内被人为地建构出来的?却始终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文章试图以当前正在中国若干大、中城市里蔓延扩展的"汉服运动"为案例,通过参与观察的田野工作方法,实地调查积极投入"汉服运动"的一些都市青年男女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而探讨汉服之"美"的建构性。①  相似文献   

18.
医学人类学注重文化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本文认为,文化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以文促健"是医学人类学视角下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基本观点与主张。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功能的发挥在于其作用机制,在田野研究中发现和凝练的"文化对健康的输入-输出模型"以及相应的实践路径总结,是人类学视角下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的新思考、新构建。本研究从医学人类学视角出发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促进机制与实践路径加以研究,能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加强对这一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与应对,同时为当前"新文科建设"倡导的学科交叉融合提供较好平台,还可以有效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在高校和大学生群体中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美轮美奂的汉画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在特定时代发挥了多重民俗功能,为研究早期艺术保存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于日常行为的关注与表现和对于艺术实践与世俗生活之间壁垒的融通,使得汉画内容的演化跟时代民俗的流变之间具有一种很强的联动关系。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表达方式,汉画所蕴涵的人文精神,既是它发挥历史存储和民俗引领效用的条件,也是它全部意义和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对此进行梳理和考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日,北航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成立典礼暨北航艺术馆成立五周年第100期特展开幕式隆重举行。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北航校长怀进鹏为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成立揭牌。作为校级文化艺术学术研究、建设管理及传播机构,北航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传播和学术建设平台,代表了北航人推动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理想与信念。研究院将统筹协调建设"四馆一厅"(北航艺术馆、校史馆、科技创新馆、航空航天博物馆、北航音乐厅)文化传播阵地,设立"公共艺术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努力探索多种模式、联动协作、资源互补、形成合力的学术建设及大学文化创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