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乔彬先生是当代著名古代文学及绘画艺术研究专家,在古代诗词及批评、诗画比较、文艺与文化关系、画论与绘画、二十世纪古代文学学术史研究等方面建树颇丰。《唐宋词艺术发展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是邓先生最新推出的一部全面观照唐宋词史的力作。该书密切关注词的艺术本体,分别从音乐文化、宫廷文化、进士文化、士大夫文化等多重角度探讨词的起源、词体生成及其艺术发展,理论体系周密;在论述分析唐宋词史上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大多数作家作品的过程中,斟酌古今,参以己意,所作评断皆的当精审;全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渔家傲]《记梦》一词的写作年代,文学史及有关著作向有不同意见。多数研究者定为李清照早期作品。如北大五五级文学史专业的《中国文学史》、科学院文研所的《中国文学史》及《唐宋词选》、唐圭璋等的《唐宋词选注》 王仲闻的《李清照集校  相似文献   

3.
吴熊和教授(1934—2012),上海市人,我国著名词学家,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委会顾问。半个多世纪以来,吴熊和教授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词学的教学与研究。他是"一代词宗"夏承焘教授的学术传人,在唐宋词学、词学文献学、  相似文献   

4.
杨海明先生在其《唐宋词纵横谈》一书的《前言》中曾说,唐宋词真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任你古人说、今人说、国人说、洋人说、正说反说、横说竖说,可永远也说不尽它们的绰约风姿和无穷魅力”。也许正是基于这种兴致不已的“偏嗜”,他在连续推出《唐宋词风格论》、《唐宋词史》、《唐宋词论稿》、《唐宋词纵横谈》等几部颇有影响的词学著述之后,又出版了他的《唐宋词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该著35万言,分为四章,每章又分若干专题,在总体框架设计上显示出建构独具特色的唐宋词美学体系的努力。由于作者把唐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词学蔚为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2006年8月,齐鲁书社出版了崔海正教授主编的《中国历代词研究史稿》(分五册),这是一套汇集词学史料和批评史料,并对词学研究进行历时性概括和述评的丛书。此书编纂体例新颖,史料翔实,述论结合,以当下的学术理念和学术方法对于千余年的词学研究进行精到的述论,是词学学术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6.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末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被尊为“一代词宗”,受到中外学者景仰的夏承焘先生,今年在北京逝世了,这是我国词学研究和诗词创作方面的一大损失。 夏先生与本世纪同龄(1900——1986),毕生著述宏富,主要的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唐宋词欣赏》、《唐宋词选》、《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龙川词编年笺校》、《辛弃疾》、《苏轼诗选注》、《词源注》、《读词常识》、《月轮山词论集》等;创作有《天风阁诗集》、《夏承焘词集》、《瞿髯论词绝句》等;而其《天风阁学词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则是他治学和创作历程的记录,反映了这位学者和词人成长的情况。其未刊著作尚多,有待整理。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尝试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本世纪词学研究和唐宋词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分类统计,列出“本世纪词学研究及唐宋词研究总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唐宋词研究成果时代分布一览表”、“本世纪唐五代词人研究成果一览表”、“本世纪宋代词人研究成果一览表”等共6项统计表格,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分析了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基本风貌、发展历程、关注热点、研究格局,同时还就本世纪唐宋词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明词成为词学领域新的学术增长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唐宋词研究者的持续助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宋词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诸多困境:文献的完整、知识的密实、经典的稳固、范式的成熟等从多个维度制约了唐宋词研究的活力。事实上,明词作为唐宋金元词在时间上的接续者,是我们在通代视域下重审唐宋词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它所积累的知识资源与经验视角有助于我们转换思维方式,重新探究唐宋词研究中仅靠同时代文献无法解决的难题,重新评价唐宋词研究中的一些“平庸”问题,理解并反思现有唐宋词研究话语中的明清词学元素,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唐宋词研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唐宋词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长期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的许兴宝氏著《人物意象研究——唐宋词的另一种关注》是唐宋词研究的新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仲谋教授的新著《宋词欣赏教程》作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立项建设精品教材”,近期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既是教材建设的新成果,也是宋词研究的新收获。从教材角度来看,该书具有三大特点:一、科学性与系统性在长期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张仲谋教授一直关注宋词领域的研究动态,及时吸收新的前沿研究成果。从《宋词欣赏教程》可以看出他对近三十年间出版的词学著作和宋词研究论著高度熟悉,并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整合文献,充分吸收了最新成果。如在第一章《体制与格律》中,就吸收了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施蛰存《词学名词释义》、王力《汉语诗律学》等书中的一些概念与表述;关于词的体式与分类,还借鉴了任半塘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著,如今已成罕见之本的《词曲通义》。在第二章“发展与分期”中借鉴了近年来新出版的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中的提法。另外在一些数据与文字意象的分析方面,还使用了南京师范大学开发研制的《全宋词》计算机检索系统。在该教材第八章《阅读与欣赏》中,作者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了《全宋词》等17种词籍,《词话丛编》及其他6种词话、14种现代词学论著和3种工具书。这是一个学习与研究宋词的“书目答问”,对于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指示门径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已经汗牛充栋的唐宋词研究领域,如何做到避复拓新?如何向纵深处开掘?刘尊明先生的新著《唐宋词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综论)》,作出了自己的回答。该著首章即以《审美体验论》为名,表述对唐宋词审美特性的新颖体悟。清人有“词之为体如美人,而诗则壮  相似文献   

13.
我校杨海明著唐宋词论文集《唐宋词论稿》今年五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论文集系从作者己完成的论文中挑选出三十余篇所汇成。全书约二十五万字。该书既有对唐宋词这一文学体裁的宏观鸟瞰,又有对历代词坛名家名作的微观探究。宏观篇,将词置放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阐发了词作在“缘情”功用上的独特地位与优势;作者通观全局,有高屋建瓴之势。微观处,作者不仅对某一词人、某一流派进行专题探讨,而且细致及某一词家身世、生卒乃至出游的考证,不惮琐细,多方钩稽,确  相似文献   

14.
<正>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唐宋词学批评史论》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论述唐宋词学与批评理论,就词体绮艳风格的形成、唐宋词兴盛的原因、唐宋词坛词体观的演进、宋代词学与诗学、唐宋人的诗词之辨、词学史上的清空论、柳永俗词、清真词、白石词、梦窗词、《草堂诗余》、《乐府指迷》等论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下卷主要是清人论析唐宋词,主要探讨了清代词学的南北宋之争、浙西词派倡导的南宋词、常州词派的南北宋之辨、谢章铤论析南北宋之争、清末民  相似文献   

15.
拙作《唐宋词体式初探》从横的方面探讨了唐宋词词牌的组合特点,本文拟从纵的方面理清唐宋词体式发展的脉络,以阐明词的体式如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唐五代文人词主要收集在《尊前集》、《花间集》、《全奁集》及《全唐诗》中,计有160多个词牌(失调名除外),敦煌曲子词发现以后,王重民编了《敦煌曲子词集》,任二北编了《敦煌曲校录》,合两书,共辑录了60多个词牌(失调名除外),去掉与唐五代文人词重复者(敦煌曲子词中也  相似文献   

16.
对唐宋词的立体观照——评《唐宋词论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明同志的《唐宋词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5月出版),是当前词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新成果。它的开拓性,主要在于提供了对唐宋词立体观照的一种新范式。自宋以来,词学研究可分“词史之学”、“批评之学”、“校勘之学”、“目录之学”、“声调之学”等门类。(参龙沐勋《研究词学之商榷》载《词学季刊》1卷4号)《论稿》基本属于“批评之学”。而“批评之学”自宋代至清末民初,大都详于艺术形式方面的论述而略于词作的思想价值之分析,又着重于  相似文献   

17.
由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的(吴熊和词学论集》,是杭州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词学研究集成》丛书之一种。该书系国家及浙江省“九五”重点图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吴熊和教授是调学界著名学者,所撰(唐宋词通论》自1984年问世以来,已出五版,期间多次获奖并被译介至韩国。本书选录了吴熊和教授历年来发表的词学论文三十余篇,这些论文先后在(文学评论)、(文史人(文艺理论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诗刊物发表,是吴熊和教授词学研究的精华部分,内容大多属于词学的基础研究,专业性强。其中,第一…  相似文献   

18.
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因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本质特征而为人们喜欢,唐宋词的各项研究成果丰硕,研究领域和视野也在不断拓宽,但与词(曲)史的研究相比,艺术史的研究尚留有遗憾,个案的研究、静态的分析占据了绝大空间而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束缚,邓乔彬先生《唐宋词艺术发展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版)的问世,使唐宋词史研究的领域不再留有缺憾。  相似文献   

19.
赋学研究的新收获──何新文《中国赋论史稿》评介张三夕赋论,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部分。它内容丰富,有自身发展的历史,也有独特的价值。数十年来,赋论的研究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远没有取得如文论、诗论、词论研究那样的成绩,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何新文君推出...  相似文献   

20.
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杨海明多年潜心致力于我国的词学研究,获得令人瞩目的累累硕果。继《唐宋词风格论》、《唐宋词论稿》、《唐宋词史》相继出版之后,他的又一部词学研究专著《张炎词研究》已由齐鲁书社面世。这样杨海明的词学研究论著总计字数已逾百万,从而成为我国词学家中的佼佼者。生处宋末元初动乱时代的张炎,除其词作传世之外,见诸于文献史载的生平资料甚为鲜见。要在词学园地中这块荒芜贫瘠的领域拓荒耕耘,其难度可知。杨海明爬梳遗籍,显微探幽,详尽考证,终于积沙成塔,并且几经充实,挖掘、精心修改,完成了这部张炎研究中最为详细、完备的专著。作者令人信服地辨明了张炎的家世,包括北游在内的种种生平轨迹,明确地解答了张炎研究中许多悬而未决的难题。同时,作者多角度立体地审视、精辟地论述归纳出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