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消费结构的总体特征美国属于高收入国家,具有较高的消费水平,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对94150个家庭的统计显示:1987年,每个家庭(平均2.6人)的总量消费支出达24414美元,他们在每个消费项目上的支出额和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等收入以下城镇家庭,仅仅医保支出和收入对消费存在显著影响;对于较高收入以上城镇家庭,收入和房地产财富效应和消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住宅价格波动、住宅支出、医疗价格和医保支出对消费存在挤出效应;房改政策实施后住宅支出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远远高于房改前,最高收入户的挤出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3.
从人均消费支出、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消费需求弹性等方面比较分析湖南省与全国农村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结果显示,湖南省农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高于全国农村家庭消费水平;二者的消费需求项目的侧重点基本一致,基本需求项目的边际消费倾向最大,而较高层次的需求项目还处于较低水平。湖南农村家庭的消费更受到了其收入增长水平缓慢的制约。建议开辟农村家庭创收渠道、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各项保障制度等以优化湖南省农村家庭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4.
城市和农村作为两种不同的生活地域,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存环境和消费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本文首先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2003-2012年吉林省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差异;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储蓄余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社会保障支出、人口抚养比等因素的关联性;最后借助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了吉林省2013-2016年的城乡生活消费支出差额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分析非正规金融对农村家庭收入及消费的影响机理,并基于微观调研数据,利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法(IVQR)进行实证检验,同时采用match估计平均处理效应的方法测算非正规金融对家庭收入及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虽然非正规金融借款主要用于生活消费,但其仍通过减少家庭消费资金对生产投资资金的挤占间接增加了家庭的生产投资支出,进而对家庭的收入和消费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由于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所有样本家庭平均增加的纯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为507.17元/人和661.37元/人,占其纯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值的比重分别为2.68%和4.68%;对于向非正规金融市场借款的家庭,其所增加的纯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为528.33元/人和712.54元/人,占纯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值的比重分别为2.79%和5.04%。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四地在校大学生的758份有效调查问卷表明:大学生月消费额中等偏低;生活费来源较单一,主要由家庭供给;吃穿住行通讯电脑诸方面呈稳健的消费行为与平和的消费心态;因报酬低且影响学习而参与勤工助学的力度不足,且不以追求经济收入为主要动机;农村生源和城市城镇生源的消费差异,更多地体现为经济状况良好与困难生源的差异。因而,对大学生盲目消费和超前消费的担心的实际意义不大,目前的要务是帮助大学生提高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家庭老龄化程度日益严峻,家庭消费分层和不平等也日渐突出。通过对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数据的分析发现,家庭结构和消费结构密切相关,老年家庭消费水平最低,在发展性消费和享受性消费等方面,远低于年轻家庭和混合家庭。而且,家庭老龄化程度越高,对消费不平等产生的效应也越强:一方面,家庭中6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的比重越多,家庭消费水平的下降速度就越快;另一方面,越是在高消费阶层的家庭中,家庭老龄化所造成的消费分层和不平等也就越大。这些方面的变化,需要有更多的理论探讨和政策关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苏苏南农村790户一孩和二孩家庭的入户调查及数据分析,比较了两类家庭的基本人口学特征,讨论了两类家庭收入水平与结构、消费水平与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类家庭在家庭总收入和总消费支出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一孩家庭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均显著高于二孩家庭,家庭小孩数是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比较两类家庭的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发现,二孩家庭中的贫富差距要大于一孩家庭。  相似文献   

9.
家庭医疗消费受到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医疗保险和贫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基于9城市4年家庭跟踪面板数据,使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医疗保险、贫困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家庭医疗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医疗保险提高了家庭医疗消费水平,显著释放了家庭的医疗需求;贫困因素显著抑制家庭医疗消费,贫困状况越差,家庭医疗消费水平越低;医疗保险显著增加了在城市的农村户籍低保户家庭的相对医疗消费,医疗保险和贫困因素对家庭相对医疗消费的作用存在城乡差别.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医疗保险的可携带性、改进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家庭消费结构即家庭总消费支出在各种消费资料(包括消费服务,下同)之间分配的比例关系。这里说的家庭消费支出,不仅指家庭用于消费的货币支出,同时包括家庭用于消费的实物支出和劳务支出。只注重家庭消费的货币支出而忽视家庭消费的实物支出或劳务支出,这是自然经济模式在消费观念上的反映。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来,无论是货币支出,还是实物支出或劳务支出,都可以还原为劳动的支出,劳动时间的支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济南市33户城市低保家庭2008年11月-2009年12月间的收入、消费、收支平衡情况的分析,从一个侧面透视了城市低保家庭的生存状态。研究发现,在此期间,济南市低保家庭人均月收入呈增长趋势,但相对收入水平仍很低,且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低保家庭的总体消费水平很低,生活质量有下降的迹象;低保家庭月收支平衡状况没有明显变化,但他们缺乏资产积累和资产性收入,就业收入不足,多数家庭摆脱贫困的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78~2007年福建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前期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运用OLS方法对影响福建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成正比;前期消费支出过高会使当期消费支出减少;消费者物价指数与农民消费支出成正比,但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提高只是增加农民消费支出金额,并不增加消费品数量。因此提高福建省农民人均消费水平应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民族高校大学生贫困现状与消费行为包括:1.民族高校大学生消费水平远低于东部地区的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研究生的消费水平显著高于本科生,城市生源学生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生源学生的消费水平;2.民族高校学生消费中最高的是饮食花费,学习的花费次之;3.民族高校收入弹性比较高的项目主要是恋爱、服装、医疗保健支出,价格弹性比较高的是服装、恋爱和学习项目;4.民族高校大学生贫困面比较大,贫困学生主要为农村生源。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3年陕西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建立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陕西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和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价格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陕西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和消费欲望较为强烈;在八大基本消费品中,住房、食品和医保占比较重;消费水平偏低,消费潜能得不到释放的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收入太低.政府应努力扩大农村居民就业,增加其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十三五"以来,我国文化消费总量和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持续增长,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文化消费增长率整体较低,文化消费支出增长滞后于收入增长和消费支出增长,与国际文化消费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十四五"时期,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文化消费将迎来高增长期.城镇是我国文化消费的主要承载区,数字文化消费会继续引领文化消费走向,文化消费结构会加速优化.为构建文化消费发展新格局,建议着力加强文化消费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重点完善各类文化消费载体和场景建设的体制机制,聚焦重点城市打造国际性文化消费引擎,积极推进以科技赋能构建数字文化消费新生态,引导健康的文化消费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6.
基于CHFS农户家庭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老年人口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随年龄变化的特征。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随年龄变化呈现下降趋势,而其各项消费支出随年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演变趋势。农村居民进入老年阶段后,衣着支出比重继续保持下降趋势;食品支出比重、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比重在65岁左右出现拐点,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交通通信支出比重在60岁左右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在65岁之后保持下降趋势;医疗保健支出比重走势则较为复杂,在60岁左右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进入65岁之后先保持上升趋势,70岁左右转变为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深圳“九五”时期居民消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九五”时期深圳居民生活消费统计数据为依据,从深圳居民的收入、支出水平入手,对深圳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九五”时期深圳居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能有效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只能是消费需求,提升消费需求水平必须改变我国的现有财政政策,从控制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到改变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为有效提升消费水平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家庭养老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关系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农户家庭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养老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养老对农户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有负向影响,且对中部地区的农户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影响要大于东部及西部地区;家庭养老对衣着、居住、生活用品、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支出有负向影响,对食品、医疗保健支出有正向影响,且对中部地区的消费支出类别影响大,而对东部、西部地区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实地调查数据,详细地描述了失地农民家庭各种具体的收入和支出状况。调查表明,失地农民家庭的收入状况不容乐观、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收支结构不尽合理,政府应该千方百计帮助失地农民家庭增加收入并引导其合理消费,防止其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边缘化",促使其生计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