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1979年至2009年我国大陆地区流行爱情歌曲的歌词进行文本解读,分析了歌曲所呈现出的爱情主题、社会价值与性别关系等。研究发现,我国大陆流行爱情歌曲所呈现的是一个感情丰富、充满矛盾与压抑、既承续传统又挑战固有价值的爱情世界。现实生活的不确定性使得爱情歌曲习惯性沉溺于对分手与别离的感伤情怀表述。男女之间的性别关系与求爱模式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亦出现了诸多可能,这些都在不同层面上改变着民众对爱情的想象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与流行爱情歌曲的兴起,曾被视作思想自由与解放的标志。然而貌似繁荣的文化生产中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危机”。爱情歌曲创作愈来愈偏离“艺术本身”,爱情歌曲的创作要不要承载“审美”?是选择“娱乐”、追求简单的快乐?还是选择“回归”?精英文化在流行歌曲创作中应发挥何种作用?这是保证流行爱情歌曲创作乃至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杰伦作为当今华语流行乐坛最受欢迎的歌手之一,他以其歌曲的独特风格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在周杰伦的众多歌曲中,爱情歌曲占据了大部分,并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注意,这其中歌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故事叙述、画面构建、修辞、语法和审美距离的营造这几方面对周杰伦的爱情歌曲的歌词进行分析,希望尽可能准确地概括周杰伦爱情歌曲歌词的创作特色,探讨周杰伦爱情歌曲受到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文本为切入点,从爱情与革命、爱情与理想、爱情与人性三方面阐述了1980年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所承载的意识形态内涵。"爱情与革命"回到了上世纪40、50年代的革命爱情故事的叙事模式;"爱情与理想"是"爱情与革命"的另一个版本,按照美好的社会理想来选择爱情;"爱情与人性"借爱情故事表达对历史理性、现代文明、欲望的认同与困惑。爱情不再承载意识形态之后,它的审美魅力也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爱情歌曲迅速兴起并成为流行音乐的主导。音乐市场繁荣的背后,是艺术创作的价值混乱与责任规避。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流行爱情歌曲创作的历程,思考其文化成因及走向,对当前音乐创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辨析,提出音乐创作应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以"独立取向"与批判精神承担起音乐承载的伦理价值与责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功能语法的及物性角度赏析两首中西流行爱情歌曲,通过具体运用及物性中的六个过程类型的具体划分和作用分析,来比较这两首歌曲的异同。爱情作为人类的基本情感有很多共同之处。本文着重分析在中西跨文化背景下,这两首歌曲的不同之处。最后,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两首流行歌曲背后所承载的中西爱情文化。着重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本文希望能管中窥豹,有助于更好地欣赏中西流行歌曲以及对跨文化爱情交流有所帮助,对人类跨国界情感交流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郭小川50年代叙事诗中的革命与恋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小川50年代叙事诗在处理“革命”与“爱情”的关系时总体上服从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规范。但由于对个体价值和情感的依恋和尊重,其文本在叙事逻辑、“独语”言说方式、女性视角及深邃的思想力方面有意无意地瓦解了“革命”对“爱情”的压制。  相似文献   

8.
刘光华 《可乐》2011,(3):14-15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我国流行歌曲创作演唱流行的第一个鼎盛时期。那时的流行歌曲是名副其实的,不少优秀歌曲久唱不衰。直到今天,田汉作词、贺绿汀编曲、周璇演唱的影片《马路天使》插曲《四季歌》等,仍广为传唱。不仅如此,当时有些歌曲还流行海外,如吴村作词、陈歌辛作曲、姚莉演唱的影片《天涯歌女》插曲《玫瑰玫瑰我爱你》,黎锦光作词作曲、李香兰演唱的《夜来香》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是全面战争和意识形态冲突的世纪。当20世纪开始时,起支配作用的意识形态是自由主义;在二三十年代,法西斯主义流行一时;接着,共产主义在许多国家获得胜利;在20世纪行将结束时,自由主义再次显得一枝独秀。自由主义是否同样具有某种致命缺陷,目前无疑很难识别。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的《长恨歌》用冷峻的笔触,刻画了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各文化话语转型时期不同人物的欲望表达及欲望之死。从意识形态话语角度来看,这些人物的欲望表达都是以一定社会文化话语形式呈现出来的,并包含着一种冲突统治意识形态话语和日常意识形态话语的冲突。统治意识形态话语支配、控制着日常意识形态话语,从而使欲望表达产生扭曲悲哀的特征,欲望对象遥不可及,欲望之死呈现出带有恐惧感和震撼感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的五句子情歌是民间文学的一支奇葩,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动心歌、试探歌、相恋歌、相思歌、反抗歌,它们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炎陵民歌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具体可以分为“革命民歌”“劳动民歌”“风俗民歌”“苦难民歌”“爱情民歌”和“处世民歌”6类。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歌歌词,呈现出情感真挚、朴实自然、爱憎分明的审美特点。炎陵民歌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由此而呈现的审美特点,是我们了解炎陵历史、社会和生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情誓”与“情咒”是民间歌谣中表达爱情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考察中外民歌和客家山歌的一些个案 ,分别探析了“情誓”与“情咒”的不同表现形态、潜在心理、文化内涵、相互影响以及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14.
土家族的传统情歌是“以歌为媒”,以社会生活为表现主体的文化形式。土家族情歌真实地描述了土家族儿女的爱情生活,表现了他们真挚的爱情观和审美观,以及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对包办婚姻的反抗。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土家族人通常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歌词中常常表现出土家人对现实生活的喜怒哀乐,起到了宣泄情感的作用。土家族情歌深刻地反映了土家人民的民族性格,即追求婚恋自由,反抗封建压迫;重情尚义,反对势利;安于农家生活,性情恬淡。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南北文化为背景,考察和比较了中国南北民歌的基本内涵。北方民歌所具有的“英雄情结与故土情结的冲突”、“爱情与婚姻的悖离”、“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煎熬”,表明它是一种“忧患人生”的歌;而南方民歌所具有“快乐第一,责任第二的观念”、“爱情第一,婚姻第二的精神”,表明它是一种“潇洒人生”的歌。  相似文献   

16.
渝西情歌是渝西山歌中极重要的一部分。从总体上讲,渝西情歌具有清新隽永、情意深长的共同特点;从具体内容看,它们或含蓄、委婉,或坦诚、热烈,异彩纷呈,而最终则落实到一个“情”字上。这里的“情”,不是矫情或者虚情,而是渝西人民千百年来凝结的爱生活、重情义的一片真情。  相似文献   

17.
论北朝民间"婚恋"歌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上一世纪的北朝民间“婚恋”歌辞的研究作了简略而精审的评述 ,然后就北朝诸民族语言的翻译问题、婚恋习俗问题和婚庆仪式等崭新的角度 ,对北朝民间“婚恋”歌辞作出实事求是的论述 ,并提出了若干新见解  相似文献   

18.
谈广西邕宁习俗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从广西邕宁一带的恋歌、婚嫁歌、生辰祝寿歌、劝戒歌、哭丧歌几类山歌切入,说明民歌是时代精神和风俗情况的反映,它的产生、发展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  相似文献   

19.
"花儿"作为一种以歌咏爱情为主的民歌形式,在长期的创作与传承中,不断将民众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深厚的思想情感化入其中,因而蕴含了丰富的美.文章对河州"花儿"的自然美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布依族是一个喜歌的民族,口耳相传留下来的古老民歌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传唱,作为布依族重要特征的家庭手工纺织活动也在民歌中得以充分体现.布依族纺织民歌记载了哪些与纺织相关的内容,传达出布依族怎样的思想情感和价值理念,如何发挥布依族纺织民歌的当代价值,是本文想表达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