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信仰仍是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但是也不能忽视其它信仰的存在。本文主要对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整合各种方法,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信仰危机省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信仰对人类的发展起着突出而巨大的引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现今仍是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的主流,但在主导信仰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信仰危机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信仰状况的调查了解,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并提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若干想法和对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法律不被信仰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我国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从传统文化视角解析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主要缘于以道德手段为主的社会调控模式,削弱了大学生对于法律的信赖感,"刑"与"法"概念的混淆降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亲切感等。从根本上认清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历史原因与文化背景,对于有针对性地培育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中国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的需要。当前我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和非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的冲击,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被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面对当前困境,高校须建立健全信仰教育的长效机制,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3+1”新模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综述既有研究成果,也是进一步探讨的基础。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大学生社会信仰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信仰内涵的界定、社会信仰危机的表现、社会信仰危机的原因以及大学生社会信仰的建构等方面。这些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信仰研究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调查与信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通过对在校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问卷的统计,从宏微观分析了大学生信仰的现状、特点及其原因。有针对性的探讨了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陈斌 《理论界》2007,3(12):183-184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大学生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肩负的使命,对大学生目前的信仰现状进行分析,引导当代的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材,他们的信仰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敬畏信仰是大学生信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社会转型期文化的急剧变迁造成了这一信仰的缺失,进而引发了诸如大学生诚信问题、道德问题、校园暴力问题的频发。改变这种状况的唯一出路在于从规则、传统和生命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敬畏信仰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10.
道德信仰培育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使道德信仰培育顺利进行,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培育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理念启示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基本方法基础;坚持实践性,是道德信仰实践性表质的要求;尊重主体性,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决定因素;抓住联系发展性,是道德信仰培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由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过渡,信仰危机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信仰危机的出现要求我们关注信仰教育。受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也处于风险社会之中。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信仰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本文首先阐述了信仰以及信仰危机的含义,然后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当前存在的信仰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对于解决我国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仅关系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自我与集体、社会需要的矛盾或偏差,理想信念倾向于工具性,而在价值性上较弱,倾向于表层、中间层,而核心层较弱。其原因主要是当代社会转型的负面影响,以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改革中的负面影响和大学生自身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当代医科学生的理想信仰,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同时,受商品经济、市场意识、外来思想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也是严重的.要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要求,改革医疗体系,改善医德医风,构建以传统医德为核心的职业道德体系,构建以无私奉献精神为主导的完美人格教育体系,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其树立高尚的理想和崇高的信仰.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群体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未形成一致定论,部分调查认为大学生群体存在信仰危机。通过对山西某师范院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马克思主义信仰仍是高师学生信仰的主流,但大学生信仰中出现的多元化倾向,以及部分学生对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前途缺少信心等问题,需引起重视。为此,应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并发挥网络媒体、党团组织和党员的独特作用,引导、帮助高师学生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大学生信仰"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信仰多元化、信仰功利化、信仰非理性化、信仰认知与信仰行为割裂化和信仰缺失化等五大"症状"。"病因"十分复杂,既有深刻的国际国内社会历史原因,也有高校教育不足和大学生自身虚弱等的主体原因。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积极统筹和利用各种名优"药材"和"理疗器材",从三个方面积极作为,"治病救人":一是要"对症下药",加强马克思主义正面灌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实践育人功能;二是要"综合调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注重校园文化引领、发挥全社会协同育人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要"标本兼治",构建久久为功的长效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比较客观准确地分析总结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状况,提出了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特点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教育工作提出了较具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治是武德的核心,坚定政治信仰是军人武德养成的第一要务。当代革命军人坚定政治信仰,必须矢志不渝地坚持“四信”,坚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反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同时,要把赢得战争、创造和平、促进世界和谐提升到政治信仰的高度,纳入武德养成的内容体系,开阔军人养成的视野,提升武德养成的品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在当今却遇到挑战。邓小平理论的建立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其实践 ,将使我国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构建获得现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法不能回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维红 《晋阳学刊》2007,1(5):38-41
有的学者认为一讲"信仰"就避不开宗教问题,有引导崇拜和迷信之嫌,因此,为了避免人们可能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产生误解,他们建议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领域中不再使用"信仰"一词而只讲"理想信念"。而且,他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就反对把共产主义当成一种"信仰"。我们认为,这种理解存在偏差,替换概念的做法也有降低马克思主义地位、放弃信仰地盘的危险。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不但不能回避,反而要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