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案件当事人对法院执行工作不满意,“执行难”、“乱执行”现象普遍存在。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并未就民事执行中的检察监督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检察机关依法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具有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应当积极构建和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跃平 《决策探索》2008,(22):45-45
"执行难"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工作的难点.对个案来讲,损害的是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整体层面上讲,损害的却是法律的尊严.如何破解"执行难"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3.
"执行难"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工作的难点.对个案来讲,损害的是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整体层面上讲,损害的却是法律的尊严.如何破解"执行难"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4.
执行难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法院工作的难点。对个案来讲,损害的是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整体层面上讲,损害的却是法律的尊严。如何破解执行难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建立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克服以往法院单打独斗的局面,把执行工作推向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法院在民事执行工作中全面贯彻 “执法为民”思想,在“解决执行难,规范执行行为”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执行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监督不到位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我国法律规定了诸多民事执行监督主体和方式,但在实践中却显得极为疲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笔者认为民事执行检查监督制度的构建,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对缓解执行难有重要意义,实践中检法两家已在不断探索,法律就对检察建议这种监督方式作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者裁定是否得到正确执行以及执行机关的执行活动是否合法,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的法律制度。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8.
严羽  傅翔 《决策探索》2003,(11):40-41
近年来,法院执行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了司法工作中的痼疾,这里除了行政的地方保护之外,司法的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现正也日益严重,一些地方形成了"法治割据"的局面.司法权力的地方化,严重损害了中央的权威和国家法律的尊严.据调查,相当多的法院认为,凡是跨区域的案件委托外地执行的,一般都很难执结.有的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企业,甚至规定本地法院不能受理本地欠外地债务的案件,也不能协助外地法院执行本地财产.据浙江省绍兴市中级法院对近几年辖区内一批久拖不决的执行案件的分析,发现这些案件基本上涉及村民委员会、乡镇政府、其他行政机关或与其有关的企业,其中涉及乡镇政府和其他行政机关的占到近一半.  相似文献   

9.
吴迪 《决策与信息》2010,(11):34-36
当前,执行难、执行乱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司法的一大顽症,当事人在持久而昂贵的司法诉讼后无法从执行中得到自己合法的利益,导致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损害了当事人的权益,也动摇了司法的根基。执行工作的出路在哪里?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因为最高法的司法解释而长期被排除在执行监督之外,是导致现阶段执行工作混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修订之后的《民事诉讼法》,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写入法律。在倡导"大调解"的环境之下,越来越多的调解案件不能按时履行而进入到执行程序,此类案件的执行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对此类案件的执行监督使检察机关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仅就目前民事调解案件存在的执行监督问题进行比较浅显的探析,借以能够解决民事调解案件的执行监督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哲  王东平 《经营管理者》2009,(20):135-135
目前,民事"执行难"已成为基层法院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判决因无法有效执行而成为一纸空文,权利人的利益也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常常使法律失去了权威,丧失了价值。因此本文试从造成民事"执行难"的成因、解决"执行难"的对策等方面来阐述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民事执行制度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2.
宋周敏 《经营管理者》2011,(13):167+161
民事执行是执行机关行使民事执行权,于债务人不履行执行名义确定的义务时,采取民事执行措施,实现债权人私权的法律程序和法律制度。"执行难"执行乱"是执行中突出的问题。导致"执行难"执行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被执行人财产难找是其中的一大难题之一。本文将仅从被执行人财产调查谈如何更好的帮助执行。  相似文献   

13.
自人民法院的执行机构成立开始,伴随它的苦楚就是"执行难".原因何在?一般归纳为:一是"重审轻执"观念影响;二是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三是约束义务人的法律疲软;四是财产保全制度缺位等等.笔者认为,执行难还有一个不客忽视的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的设立都有与我国的立法本意相悖的地方.对此,必须作全面彻底地改革,走执行工作警务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就“执行难”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提出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对策,以期使执行得以顺利进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举证责任问题既未引起立法者应有的重视,也未引起法学界足够的关注,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对执行程序中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举证责任作出了一些规定,但从总体上看过于简单和原则,实际操作性不强,存在明显缺漏。制度建设的滞后和研究的不足给执行实践带来了很大混乱,影响了法院执行工作顺利开展,“执行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法院,多年积压案件得不到及时执行,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造成社会上盛传“法律白条”现象发生,从而降低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度以及人民法院在群众…  相似文献   

16.
从上到下层层都在喊严格执行,可是依然时常听到"执行难"或执行不到位的呼声。"执行难"的主要表现是有规不循,有则不依;取其所需,为我所用;随意改革,盲目求新;随意结合,任意变通等。造成"执行难"的原因主要是执行力度不够和工作作风不扎实。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矫正:一是要在转变观念与铲除有则不依上下功夫,二是要在加强养成与勤于谋公上下功夫,三是要在提高素质与淡泊名利上下功夫,四是要在强化监督与善补短板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执行活动是民事行政诉讼的重要环节,与当事人的权益息息相关,普通老百姓只有在判决得到有效执行的情况下,才会相信法律的权威;反之生效裁判得不到执行或者出现错误,就可能给当事人的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执行难、执行乱一直是多年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及司法不公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对司法执行存在的难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再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执行群体性纠纷案件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律对妨碍法院执行,拒不执行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的行为有具体的处罚规定,但是对人民法院在执行中面对人数众多的群体性事件,却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执行力最强的时候可以对严重妨碍执行的行为人采取司法拘留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力,抓好制度的执行,既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检测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2008年以来,围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的开展,各级部门和单位都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修订、完善和创新,为加强和改进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对遏制腐败的滋生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但是,制度执行难是非常普遍的现实问题,探究制度执行难的原因,提供较为有效的执行措施势在必行。提高制度执行力的有效途径,基础在群众、关键在领导、前提在教育、重点在坚持、操作在程序、监督在落实。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债务人欠债不还、不守信用、逃废债务、规避执行成为一种社会顽疾,尤其是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生效后,一些债务人不仅不履行义务,甚至采取各种手段对抗执行。被执行人恶意逃避执行是法院“执行难”的重要原因。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这部司法解释的出台,意味着失信被执行人将被纳入“失信者黑名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