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根据第一手的田野调查材料,对处在彝、汉杂居区的云南通海县里山乡的彝族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认为里山彝族的语言生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彝语是彝族的主要交际工具之一,仍具有较强的语言活力;(2)彝、汉双语竞争是彝族语言生活的客观存在,但双语和谐是主流.(3)彝语的使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上呈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4)在与汉语长期接触中,彝语受到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章从民族分布、民族内部凝聚力、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对汉族的认同度、族际婚姻、语言接触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和制约里山彝族语言生活的因素,并预测了今后里山彝语和彝汉双语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依据田野调查第一手材料,对新时期我国彝汉杂居区彝族青少年的语言生活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里山彝族青少年的语言生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都保留并熟练使用母语;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使用彝语外,还兼用汉语;三是在彝语能力、语言习得和双语关系上,呈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在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客观描述云南藏区多民族交错杂居并具有典型性的中心城镇——建塘镇——族际交往过程中语言使用的现实图景,深入分析该区域各民族群体语言能力及语言使用现状,较为全面地描述介绍了该区域各民族交往过程中使用通用语言的情况。研究认为:在云南藏区城镇汉语作为通用语言已得到普及,并广泛运用于该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领域,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该区域双语及多语现象,既是云南藏区城镇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也为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双语类型也呈现出多元性,其中民-汉、汉-民型双语最具代表性。新疆民-汉、汉-民双语现象有着自身发展的特点,民-汉、汉-民双语现象的形成受到语言本身的性质、民族杂居、文化教育发展、商业贸易往来等因素的影响。新疆民-汉、汉-民双语发展以及双语人才培养对新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兼用第二种语言有双语型及多语型之分,即有的只兼用一种语言,有的兼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语言。多语型的民族在不同语言的习得中特点及规律各不相同。研究表明,多语兼用与民族杂居等自然、社会环境有关;婚姻习惯制约多语兼用的特点;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迁也直接影响多语兼用现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问卷获取显现在学校教育中的教育事实或教育事件的文本,从认知结构观照其学生、教师、课程教育三要素的问题地图,理解这个"被时代遗忘"的彝汉等民族杂居区学校教育事实中语言教育和教育语言的选择、实施和发展的现实和可能,以叙事显现彝汉等民族杂居区学校教育问题里的"冰山一角",隐喻其学校教育的建构旨归。  相似文献   

7.
一、双语教育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能性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一个以朝、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朝、汉两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这个地区的人们生活在朝、汉两个民族的双语环境中。因此,掌握第二语言,尤其是朝鲜族掌握汉语,成了这个地区人们生活的必要条件。自治州政府从这一实际出发,作出规定,以朝、汉两种语言作为行使职权的工具。这一事实促进了延边地区双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处于滇西地区的某彝族自治县的农村青年个案访谈,深层次地了解彝族青年的彝文和彝族语言使用的断层的原因:各民族杂居区被强势语言压抑,彝族语言和文字的不规范,当地政府不重视彝文和彝语,青年与外界交往频繁等.要使当代彝族青年具有民族认同感,当务之急是要培养青年人的民族意识,努力保护他们的语言、文化以及发展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9.
双语现象bilingualism是一个社会语言学问题,它涉及到语言集团的历史、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世界上存在双语现象的国家和地区很多,有的是由于过去是殖民地,双语是殖民地统治者造成的;有的则是其他历史原因形成了两种甚至几种民族杂居而产生的。加拿大是一个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同为正式通用语,宪法规定享有平等地位。加拿大的双语现象,有下面这些特点:第一,英语和法语都不是加拿大土著居民的语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民族的交往日益增多,少数民族语言正快速被强势语言吞没,母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达斡尔族是一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母语使用环境萎缩.通过对黑龙江省达族学生双语水平及双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黑龙江省达族语言将濒危灭绝,政府重视,统一认识,加强双语教学试验研究,加速双语师资培训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语言变体是相对与标准语言而言的,它在每一种语言里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英语的变体可以通过语音、词汇、语法等手段来体现,而汉语则主要通过词汇来显示其差异.两者之间的不平衡性给英语文学作品的汉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旨在通过对<哈克贝恩@芬历险记>两种译本的比较来探讨英汉语言变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受文化的制约。国家或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首先通过其语言特别是文化词语表现出来,因此在翻译文化词语时要特别注意文化之间的差异,否则就会产生文化翻译方面的诸多问题。文化词语的翻译可采用移植法、意译法、借用法、注释法、省略法、功能替代法等策略。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才能更好地忠实原文,向读者传递正确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3.
多语言本体构建及其在跨语言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语言本体是本体在不同语种中的具体表示形式,是实现跨语言信息检索的一个重要工具;其关键特征是,不同语种的本体库对应的概念内涵是一致的。用于跨语言信息检索的多语言本体,由于引入了跨语言同义词规范,因而使不同语种的概念之间能够相互对照,并将检索提问式与文献的匹配提升到语义层面,从而消除了不同语言的转换带来的歧异性。  相似文献   

14.
多数壮侗语数量名结构语序不同程度地受到汉语影响,然而不同语言呈现出不同的演变阶段,这是受汉语影响程度不同所致。基于语言接触研究视角,壮侗语数量名结构的演变和变异有三个阶段:傣语、泰语、老挝语的名-数-量结构处于"未变"状态,是壮侗语数量名结构的固有语序;临高语名-数-量与数-量-名结构并存,处于"在变"状态,是数量名结构演变中的过渡阶段;而其他多数壮侗语的数-量-名结构则处于"已变"状态,是其与汉语接触发生演变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其中涵盖了经验、感知、知识、科学、技术理论和教育以及语言。然而,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这点可以反映在诸如语言变体等方面。颜色词汇早巳经被用于研究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在颜色词汇的具体使用及内涵方面,还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ELISE欧洲企业外语使用情况调查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企业外语使用情况调查发现 ,语言壁垒影响企业发展。这对我国企业有三点启示 ,即语言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重要性、国际商务中语言使用的多样性和语言壁垒应对的长期性。我国企业应从战略高度考虑语言的价值 ,审计企业外语使用情况 ,制定企业语言资源计划  相似文献   

17.
Freeze等学者认为自然语言的方位句和存在句/领属句有相同的底层结构,最终的句法结构取决于到底是对象论元还是方位成分移位成为句子主语。Harley认为,方位句和存在句/领属句不一样,前者的介词含语义成分LOC,后者的语义成分含HAVE,并非所有的语言都有HAVE,有HAVE的语言才允许双宾构式。Harley认为BE+HAVE形成have,但没有研究BE+LOC形成什么。本文论证英语的BE形成系动词be,BE没有和LOC结合,后者包含在介词中,英语无单纯的LOC,汉语的动词"在"是LOC的体现,是BE+LOC形成的静态动词;动词"到"是BECOME+LOC形成的肇始动词。  相似文献   

18.
从语义取象和文化认知的角度,对古今汉语、英语和日语中的委婉语进行比较,阐释了这些语言中的委婉语所具有的共同取象模式,以及掺入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因素之后的取象差异,举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语言意义反映,指出了委婉语表现形式上的各自民族特色,揭示了社会文化因子在语言中投影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语言走廊:河陇近代语言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的河陇,是汉语与周边民族语言及丝绸之路东西往来的各种人群语言的接触地带,其近代语言地理格局呈现出显著的"走廊特征".其一,河陇是东亚与中亚、西亚和欧洲之间语言传播的走廊地带.其二,河陇廊道语言具有"潮间带"现象:一方面是河陇近代语言发展过程中存在区域官方语言交替的现象,从而使其语言存在"胡化"和"华化"两个过程;另一方面是在汉语、藏语和蒙古语之间存在语言"潮间带"现象.其三,由于不断地从中原移民于边塞,维持了汉语在走廊语言群落中的主导地位,从而使河陇汉语方言产生地域分异.  相似文献   

20.
台湾原住民有40多万,约占人口总数的2%。这部分群体又分为不同的民族,各民族语言状况较为复杂,语言能力、语言态度等多有不同。调查显示,原住民对国语的掌握程度较高,63%的原住民能用原住民语熟练交谈;国语使用领域较广,原住民语的使用领域正在逐步萎缩,限于家庭及庙宇或教会场合。在台湾,保护原住民语的呼声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