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44-48
"资本—雇佣劳动"两极对立包含着劳动解放的内在诉求,消除这种两极对立的状况需要依靠无产阶级这一根本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雇佣劳动"两极对立关系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应该牢记社会主义的本质,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严防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开辟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   

2.
詹姆逊把全球化作为晚期或跨国资本主义的空间表现,并在文化政治策略上提出反思、批判资本主义达到个体解放的可能形式——"认知测绘"。经由詹姆逊关于全球化空间的理解,将考察视角由个体转换为民族国家,由文化层面延伸至经济领域,可以彰显马克思资本理论的当代意义。马克思资本理论能够揭示造成后发展国家历史处境的根本原因,建构中国关于全球化的"认知测绘"。中国需要辩证对待资本逻辑支配的全球化及其双重效应,谋求以资本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应从对现时代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解读入手,准确捕捉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背后的深层"中国问题",然后运用"哲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核心理念",引领中国发展。这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围绕"中国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看,当代中国应首要关注五大问题:领域分离;权力与资本;公民社会;理性精神;政治解放。  相似文献   

4.
“资本”现代性是马克思关注现代社会的最基本视角,通过它来观察社会发展,特别是转型社会的发展,尤为确切。一方面,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资本”现代性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它也让人类发展付出了巨大的生态和社会代价。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引入“资本”现代性并发挥其积极作用,也需要辩证的看待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资本”现代性,控制其代价。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就其历史性生成、理论内涵与逻辑布展而言,都深刻折射出鲜明的政治色彩。其中,中国共产党作为"逐梦"过程中的主导性与非替代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径支撑"和共产主义的目标规划,都集中彰显了"中国梦"内具的政治意蕴。而研究过程中的"去政治化"倾向,其本身就蕴含着特定的政治或意识形态的主张,是"普世价值"的理论翻版。并且,这一研究倾向将会导致系列消极影响,诸如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虚无主义、实用主义,也有可能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因此,树立在正确政治立场指引下对"中国梦"的科学研究范式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其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更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从学理上看,"驾驭‘资本逻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断的提出,是对现阶段我国所存在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前资本主义的腐朽和落后因素间关系及其演变趋势,进行深刻哲学反思的逻辑结果。这一论断有三个相互联系、顺次展开的重要规定:把发展符合宪法和法律规范的、拒斥"权力寻租"和"裙带关系"等的非公有制经济与遏制、消除前资本主义的落后和腐朽的因素及其影响有机统一起来;在"立"中创造性地转化"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正确地引导和限制"资本逻辑"追求利润最大化趋向(包括尽可能地减少其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克服"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的局限。"驾驭‘资本逻辑’"的最终目的在于超越"资本逻辑"。这三个相互联系方面的规定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捏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可以科学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并有助于克服我们在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认识方面所存在的各种"右"的或"左"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是对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应当搁置在走上不同发展道路却在历史上属于同一类型国家的"互镜"比较才是科学的。中华民族之所以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在于,它能以和谐方式实现现代化、能够实现制度安排理性、能及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的迅速崛起,这既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主要原因,也是中华民族道路自信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马魂、中体、西用"说是当代中国学者探索中、西、马关系问题的重要文化理论创获,同时在客观上为当代中国学界建立了一种基本乃至主导性的学术范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指导性方针。"马魂、中体、西用"说的提出反映了当代中国学者的文化担当意识与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9.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源。在实现"中国梦"的新的历史征程中,我们需要呼唤"红船精神",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作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灵魂坚持走中国道路,以民族和区域文化为根基弘扬中国精神,以国家独立与进步为己任凝聚中国力量,作为"红船精神"的价值指向,为实现"中国梦"指明路径选择、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今天,进一步理解"红船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关系,依然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中非常重要而富有新意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不仅体现在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而且要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进步 ,尤其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因此 ,深刻理解这一思想内涵 ,对推动进入攻坚阶段的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一、何谓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应是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相适应 ,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 ,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这一文化应具有如下基…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不仅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中国最关键的问题,从而为加强党的建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同时,"三个代表"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对思想政治工作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不但是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社会"二元结构互动关系,构建适用于中国的"市民社会"概念,形成中国本土化"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析性理论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系"概念是社会心理学本土化过程中构建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微观社会研究模型与方法。近年来随着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渐次传入,有些学者常以"社会资本"概念来替代"关系"概念来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微观社会的人际关系与文化现象,或在研究中混同使用这两个概念。本文经过多个学科视角分析后认为:虽然这两个概念之内涵有些许重叠之处,但鉴于其各自不同所指、外延与文化背景,所以在研究中不能相互替代、混用。  相似文献   

14.
杨扬 《天府新论》2009,(2):6-10
"第三条道路"理论所反映的是资产阶级政党在挫折与困境中认真反思,转而务实、开放地对待各种理论,包括过去自己曾反对过的、被实践证明具有真理性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其打破教条,兼收并蓄的思维方式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对世界上其他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应该有所启示.但"第三条道路"在中国缺乏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的自身特点的结合,决定了我国必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更是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同时,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因此,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两个"三位一体"、一个"四位一体"和两个"五位一体"构成的"多维一体":旗帜是道路、体系、制度的"三位一体",总部署是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三位一体",特色是实践、理论、民族、时代特色的"四位一体",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要求是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五位一体"。  相似文献   

16.
"居"的焦虑正在成为当代社会人们焦虑的重要方面,这种焦虑显现于当代居住实践的诸领域。"去居化"是当代人居住困境的集中体现,表现为"居"的物化、"居"的丧失和"居"的流动,它使"居"日益远离"居"的本质。"去居化"本质上源于资本的困境,是资本逻辑主导下的"居"的现实面貌,居住空间在这里成为资本权力的试验场。在当代,一种可能的居住理想是对资本暴力的空间抵抗,它保障平等不受侵犯的居住权利的实现,并着眼于建构和谐共居的城市精神。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每个重大场合都始终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并对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阐述和解读。习近平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解读遵循了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道路的基本精神,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形势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统一上;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的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习近平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解读,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有利于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树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正确方向,有利于指导构建与中国大国地位匹配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自觉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十七大报告的主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围绕这一主题,它涵括了"五个一"的基本精神,即:高举一面伟大旗帜、坚持一条基本路线、阐明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建立一个新的伟大工程、描绘一幅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实践证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中华民族复兴的可行之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解放思想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法宝;改革开放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原则;社会和谐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标追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任务;加强党的建设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保障。这7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间的逻辑迭进关系正是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它们回答了面向未来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行动原则以至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文章合为时而著"。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曾成贵研究员主编的《正道中国》,正是在中国昭告世界"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背景下,以专家学者特有的政治敏锐和学术眼光,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并以凸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主旋律对中国走什么道路所作的回答,实为合时而著的优秀之作。一是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间正道,着力凸显道路自信。该书开宗明义地指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和发展,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都彰明较著地向世人揭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间正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条"洒满阳光的路"、"科学导航的路"、"唯一正确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