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开始对农民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民思想。他的农民思想虽然包括一些错误的观点,对农民运动起了阻碍作用,对国民革命的失败产生了影响,但是也包含有许多先见性的思想,如分析了农民的阶级性、对革命的态度,提出了农民政策,为当时农民问题的解决作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早在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就开始对农民问题进行思考,形成了系统的农民思想。他的农民思想即包括一些错误观点,对农民运动起了阻碍作用,也含有许多先见性思想,为当时农民问题的解决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大钊、毛泽东、陈独秀都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即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三者的农民思想既有相同点又有差异性。三者在对农民运动的总体认识、解决农民问题的途径、农民的指导思想三个层面存在共识,三者的差异性体现在研究方法、理论运用及革命道路选择这三个主要区别上。比较和分析三者在农民思想方面的认识,可以引发对农民问题的现实思考,为当前农民的政治现代化、社会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等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实现了农民的现代化,才能实现社会的现代化。本文以孙中山和毛泽东两人关于农民现代化的思想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两人思想的异同:一是关于农民经济现代化思想,二是农民政治现代化思想,三是农民文化现代化思想。通过对以上三方面的比较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农民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对实现农民的现代化以及全社会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时期邓演达土地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秀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邓演达是大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国民党左派代表。邓演达积极倡导农民运动,赞同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政治主张,提出要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其土地思想得到了毛泽东等同志的赞同,对中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鲍和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8(4):108-114
近代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中心问题。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十分关注农民问题,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形成了丰富的农民革命思想。这一切都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华清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87-91
从1922年到1927年,中国爆发了一场非基督教运动。这场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在讨论阶段,陈独秀对基督教时贬时褒,态度比较矛盾;在非基督教运动前期,陈独秀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运用阶级斗争学说分析和批判基督教(特别是基督教会);在收回教育权运动阶段,陈独秀积极支持收回基督教会控制下的教育权,对运动多有指导。 相似文献
8.
韦拔群与彭湃都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开拓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对两人关于农民武装问题、农民政权建设问题、土地革命问题、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等方面进行比较,有助于探求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中国农民运动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费江皓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2):50-52
教育不仅依赖于经济而且受制于政治,同时又是社会进步的工具;教育必须与社会紧密联系,教育要坚 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等等,是陈独秀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极力推崇王阳明的教育主张;第二阶段主张取法近代西方教育;第三阶段反思西方教育存在的缺陷,分析新旧教育的不同,提倡新教育,主张教育应与社会结合,重视平民教育。陈独秀的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现实仍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略论毛泽东、邓小平、陈独秀和瞿秋白的编辑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长寿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89-92
以陈独秀、瞿秋白、毛泽东和邓小平四位中共主要领导人为研究对象 ,简要叙述了他们的编辑历程 ,分析了他们的编辑特点 ,阐释了他们的编辑精神 ,力图通过对他们编辑实绩的总结来丰富社会主义编辑理论体系 ,并为今天的编辑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典范 相似文献
12.
林清才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9):67-69
陈一百先生的教师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和活动的重要内容。他十分重视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教师和教育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应该是“德高、才博、学勤、识远、师表”五质俱全;强调师范院校要突出自身的师范性,重视学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他的教师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师教育改革仍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玉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6):55-58
陈云和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央决策层中起关键作用的两个人。他们两人的经济思想有很多一致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人都支持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都主张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都倡导对外开放等。陈云和邓小平在关于经济特区问题、党员雇工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等问题认识上也有不同之处。但他们之间的这种不同,并没有演化为根本性分歧和矛盾,在相当程度上更表现为一种和而不同、差异互补的协力合作。深入挖掘和比较陈云与邓小平的经济思想,对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耿春亮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5):68-71
近年来,学界对陈云的经济思想、陈云重大的经济实践活动、陈云的"三农"思想、陈云的发展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陈云的经济思想体现了其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体现了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理解和对社公主义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其发展观为科学发展观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孙彩霞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51-57
陈寅恪先生专治史学,兼及语言、宗教、文学等多种学科,在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方面并元特别系统的论述,偶尔强调影响研究的学理性,并与文化研究相联。但寥寥数语,却极为睿智与深入。在具体研究实践中,陈先生擅长佛教对中国文学影响关系的研究,并与历史、语言学等互相发明。探幽烛微、多所新见。 相似文献
16.
作为美好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追求,和谐社会历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19世纪初,傅立叶最先提出了“和谐制度”理念;进入21世纪后,中共中央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两种构想都是对人类理想社会制度的探索,但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符庆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225-228
"以人为本"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和所指向的社会具体内容也会不断变化。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底。社会主义制度与"以人为本"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思想灵魂,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坚持社会主义,"以人为本"才能贯彻到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健康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实践地把握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是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它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对人及人的问题给予了完整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王报换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5):30-35
陈云同志作为一位卓越的实干家和杰出的战略家,在深悟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精通整个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从党风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等方面,对如何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进行了多视角的战略性思考。陈云的思考,视野开阔,立意深远,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具有鲜明的战略特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