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佛教文化旅游的持续升温,旅游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如何满足游客对佛教文化的需求,促进佛教文化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台湾著名佛教场所及其佛教文化与旅游形成成功互动,突出了思想性的建筑布局以启发游客、以人为本的服务感动游客、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活动受益游客等特点。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针对大陆佛教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应强化寺庙景观建设的精品意识、提高佛教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发挥佛教利益众生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乡土景观是乡村环境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以安徽西溪南村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游客的乡土景观特征感知和地方感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乡土景观特征感知的5个维度,即自然景观、乡土聚落、田园景观、传统文化与乡土乡情得分均较高且个体差异甚微;地方感的3个维度,即地方情感、地方认知与行为意愿个体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乡土景观特征感知对于游客构建地方感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地方感的地方认知和地方情感要素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地方情感以及地方认知对游客的行为意愿也有正向促进作用。最后在研究结论和调查的基础上对传统村落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合川佛教属于与重庆长江系佛教文化相并列的另一大系嘉陵江系佛教文化单元,这是经由陕西、甘肃等地的剑南蜀道而传入的,是属于走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合川佛教有两大亮点:从旅游角度来讲,是二佛寺的佛教艺术与雕刻;从佛学的角度来讲,是佛教的禅宗文化研究。抓住这两个主题,就能够将合川的佛教文化与佛学研究事业做好,为合川的佛教文化和旅游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略论城市视觉景观形象体系建设的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我国城市大发展、大变革的历史时期 ,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的协调关系 ,创建城市良好的景观环境 ,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从我国城市建设现状、城市发展和公众感知的规律看 ,整体系统、个性张扬、多样化统一、结构优化、有机生长和布局均衡原则 ,是我国城市视觉景观形象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佛教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以敦煌石窟的艺术形式为载体,表现佛教文化、人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即佛教文化影响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又通过艺术形式呈现。旨在从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出发,探讨佛教文化与敦煌石窟建造的关系,分析佛教文化在敦煌石窟艺术中的多样化表现,以壁画和彩塑为主要研究对象,为再识佛教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蒙古神话与佛教文化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 ,从 13世纪佛教在蒙古地区流布以来 ,佛教文化乃至印度、藏族神话从多方面影响了蒙古神话。国内外学者很早就关注这一课题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是佛教神话和印、藏神话对蒙古神话的影响 ,二是佛教文化对蒙古神话的影响的时间和程度问题  相似文献   

7.
佛教文化对鲁迅的影响,历来为人们所忽视。本文力图整体地探讨鲁迅受佛教文化影响的内在根源,研究佛教文化中从重视精神主体作用到人生皆苦的理论,对于鲁迅思想演变产生影响的内在因素,以及对于鲁迅人格修炼的影响效应。本文认为,佛教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使鲁迅强化了对人的精神主体作用的重视和对人生苦难具有深刻的体验,同时,也构成了他的精神、意识结构的复杂性。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鲁迅将佛教文化汇人自己的思想文化体系之中,予以扬弃,开拓新意,从而显示出同时代人无法比拟的思想深度和人格风范。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区的城市景观显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安庆作为千年古城,百年省会,环境优美,名胜古迹众多,内涵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以安庆古城景观文化研究为例,探讨安庆古城景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与途径,可进一步突显安庆古城景观环境特色,使安庆古皖文化、戏剧文化、名人文化和佛教文化特色得以呈现,以提升安庆古城形象。  相似文献   

9.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是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之一,也是旅游者对目的地感知的重要方面。以现实旅游者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运用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交叉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目的地感知吸引力包括旅游食住购娱要素、旅游环境与服务、景观与设施设计三大因子;不同目的地偏好类型对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感知因子的影响效果不同,不同旅游目的地偏好群体之间的目的地吸引力感知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视觉景观评估有助于考察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将视觉景观评估纳入一个更加宽广的城市化景观的语境中能够支持可持续发展规划。美国林务局视觉管理系统、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的视觉评估方法以及威尔士乡村委员会评估公众景观感知的“土地图”方法等能够为景观评估提供详细的原理和观念,对三者的综合有助于我们构建景观评估的理论框架。这种扩展性的规划过程框架旨在将视觉景观评估合并进来,使之作为评估一个区域自然与人建/文化维度的基本成分,从而使之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先决条件。可持续发展规划框架中的视觉景观评估需要包括公众的景观感知,考虑公众如何感受某些景观特征和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