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丽 《求是学刊》2015,(1):37-42
《启蒙辩证法》作为对启蒙理性进行批判的理论表达,已成为经典文本。作为这一文本的效果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哈贝马斯认为《启蒙辩证法》对启蒙理性的批判只不过是一种总体性的意识形态批判,必然会陷入"施为性矛盾",最终会瓦解社会批判的规范基础。  相似文献   

2.
尹健  刘同舫 《浙江学刊》2023,(2):153-16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反思资产阶级基于理性观念所展开的宏大叙事,确认观照现实实践的“叙述方式”对辩证法在审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内在驱动作用。伴随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深度融合,马克思揭露出庸俗经济学家将辩证法先验规定成专制性叙事来为资产阶级利益辩护的实质,澄明了辩证法作为改造资本主义现实力量的理论意义,并恢复辩证法作为社会历史总体推演、自我超越、感性实践以及突显本质与意义的四种“叙述方式”。为唤醒人们在现存社会中所具备的辩证本性,敦促人们通过辩证活动在社会生产中不断积聚本质性力量,马克思辩证法的“叙述方式”采用了“隐喻式”的独特表达。  相似文献   

3.
崔燕 《社科纵横》2012,(3):73-75
哈贝马斯以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论建构,对古典资产阶级形式法范式和社会福利国家实质法范式进行学理的批判。程序主义法律范式为缓解或消解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张力关系提供了"哈贝马斯式"的理论出路,即哈贝马斯所建构的用以摆脱市场崇拜或国家崇拜"两难处境"的法律范式。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论关照在于,实现非建制化的意见或意志形成过程与建制化的意见或意志形成过程在程序过程和交往形式层面的"耦合"。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律范式"内里的"问题意识即法律的合法性问题,具有当下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几十年历史演变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经历了三期发展,即从"老批判理论"到"新批判理论"再到"后批判理论"。就它们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而言,第一期发展以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的"跨学科唯物主义"和启蒙辩证法为代表,与传统马克思主义"渐行渐远";第二期发展以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为代表,被重建后的历史唯物主义已经"面目全非";第三期发展以霍耐特对早期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的重新诠释为代表,被重新诠释后的马克思已经成为"另一个马克思"。因而,从总体上看,法兰克福学派三代批判理论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从欣赏、信奉到怀疑、批判,再到超越、重建。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是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反思的理论。它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起点,以批判理论和《启蒙辩证法》为展开,以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为转折,以异化、消费、技术理性、大众文化批判为内容,对现代性展开了全面的批判。具有既不同于早期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又不同于晚近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的特点。研究这一理论对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成城  吴宏政 《学术交流》2012,(12):21-23
马克思的社会正义理论是建立在历史辩证法原理基础之上的。根据这一原理,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表现为从"物的解放"到"人的解放"的辩证逻辑发展过程。马克思实现了从天国道路的批判转向尘世的批判,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扬弃了社会契约论并提出了共产主义公有制,从而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开辟了历史辩证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在哲学发展史上,黑格尔对抽象理性的批判,实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合流”,并开启了超越形而上学的辩证法的哲学道路。马克思在对抽象理性和抽象存在(资本)的双重批判中,实现了辩证法对形而上学的“终结”,展开了辩证法“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在“后形而上学”的视域中“澄清”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构建当代人类的实践的辩证法理论,既需要深化对“形而上学的恐怖”的批判,又需要深化对真理-规律-客观性的探索,坚守“反形而上学”的“形上追求”。  相似文献   

8.
邴正  孟春 《学习与探索》2007,1(6):24-28
现代文化矛盾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挑战性议题,全球化理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批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审视全球化与文化冲突提供了理论依据;西方马克思主义从人与自身的活动成果关系出发,抨击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扭曲;罗马俱乐部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出发反思批判人的理性文化;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理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哈贝马斯的现代性反思理论等理论批判维度,为把握全球化与文化冲突的辩证关系和实现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自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历史理性概念是西方近现代思想家把握社会历史发展之目标、意义与动力的一个核心概念,对历史理性作绝对化、实体化、抽象化的解释,是马克思之前西方历史理性观的主要特点。马克思把历史理性理解成内在于人的活动与历史进程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揭示了生产方式是历史理性形成的客观基础,论证了历史理性的相对性、具体性、历史性。哈贝马斯则以交往理性概念阐明历史理性是社会各主体间在交往中形成共识、达成一致的心理趋向与行动取向,论证了历史理性的共在主体基础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与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与马克思白锡堃哈贝马斯在新版《理论与实践》的导论中说,他的理论的根基在马克思那里,他的理论研究意在发展根据实践意图构建社会理论的思想,并且确定这种社会理论处在不是以历史唯物沦为渊源的其他社会理论面前的位置。①本文就想从哈贝马斯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科技研究范式也发生深刻变革,数据劳动历经多年发展已经从新兴的技术类型,逐渐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战略资源。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马尔库什以马克思“人的本质”与生产理论为起点,提出了解释现代性问题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框架——生产范式理论。以马尔库什生产范式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阐明数据劳动的本质、特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把握数据劳动在现代社会中扩张与膨胀所产生的后果,对“数据劳动的异化”进行反思和批判,探究摆脱数据劳动异化的正确途径,有助于促进数据劳动的合理发展、校准数据劳动发展理念;有益于调适社会公众对数据劳动的认知;有利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科学的数据劳动观。  相似文献   

12.
资本逻辑的普遍统治是现代人的基本存在境遇.《资本论》对于资本逻辑的辩证叙述,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中的现代人存在境遇的辩证诠释.这一诠释体现了马克思辩证法现代性批判的理论特质,表明“资本逻辑的存在论批判”是马克思辩证法独特的理论形态.马克思哲学对于传统实体存在论的颠覆,决定了马克思辩证法的资本逻辑批判不会局限于非批判的实证主义,也不会停留于黑格尔哲学的抽象概念式批判,而是立足于资本逻辑背后所隐藏的人的多重异化形态,对于资本逻辑的实体存在论基础这一理论的支点给予彻底瓦解.《资本论》的辩证法思想为当代人诊断现代性的时代病症,走出资本逻辑设置的精神藩篱,期许非物化的可能精神生活,提供了一条独特的思想道路.  相似文献   

13.
可以将形而上学理解为从理念、主体出发来统摄社会历史生活的哲学思考,这是主体理性霸权的表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核心在于,通过哲学与社会历史生活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实现了哲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批判性互读,走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问题域。这是我们从马克思哲学出发,走向当代社会历史批判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视角与方法,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创建了独到的交往理论,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构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哈贝马斯则融汇现代西方一些学派的观点与方法,对交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创建了当代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交往理论。鉴于哈贝马斯又声言自己的理论是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故有必要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作者认为,由于哈贝马斯离开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来谈交往、离开生产力来谈交往关系、撇开生产方式来谈交往方式,从而他的交往理论虽在个别点上与马克思的观点相似,但二者在本质上是迥异的。  相似文献   

15.
在<否定的辩证法>中,阿多诺批判了传统哲学的同一性、体系化的特征,黑格尔的辩证法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是同一性哲学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这种同一性、体系化的哲学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的特性和要求,同一性哲学对具体经验的否定,正如商品交换对质性的否定.阿多诺认为,哲学应该是一种异质性的经验,真正的哲学是非同一性的哲学.这需要从同一性的辩证法走向否定的辩证法,以非同一性的"星丛"结构为基础采探索新的哲学模式.阿多诺将批判理论的逻辑推向了极限.同时也更加揭示出批判理论的内在困境,即在激进的哲学批判背后,缺乏走向现实实践的理论中介.这是哈贝马斯理论转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克罗茨纳赫笔记》构成了马克思超越政治理性、转向社会批判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私有财产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法国大革命大量材料的摘抄,马克思了解到:私有财产决定政治的历史演进以及内部结构;资产阶级代议制并不能实现人民主权,仅仅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形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构成现代政治矛盾的关键,它决定着现代社会发展的走向。马克思所取得的这些理论认识,促使他进一步把握到政治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缺陷,从而超越政治理性转向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17.
学界关于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理解和解读,目前仍存在着诸多观点上的分歧。尤其是在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立场、原则问题上,学界并未给出明晰一致的阐释和解答。事实上,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立场是非常鲜明的。马克思通过哲学、社会理论、理性形而上学和资本的逻辑等不同视角对现代性进行了批判,并且,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根本原则,内在于马克思哲学的解释原则,体现为历史生存论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萨特<辩证理性批判>的一个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缺陷是忽略了人.萨特提出一种既有对历史总体的宏观概括,又有对历史总体中的具体个人、事件和对象的微观确认的"前进-逆溯方法",试图通过受动与授动的双重规定的人学辩证法填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的空场".由于萨特混淆了马克思对个人与历史所作的严格区分,其人学辩证法的底层仍潜藏着一种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予以批判与扬弃的异化论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张秀琴 《唐都学刊》2003,19(1):105-109
哈贝马斯和利奥塔的理性批判都经历了语言学转向和伦理学转向,但得出的理论结论却截然不同:哈贝马斯致力于理性重建,强调共识;利奥塔则致力于理性的拒斥,强调分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哲学界对现代性批判的传统以及现代哲学发生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下,哈贝马斯结合了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和言语行为理论,创立了普遍语用学,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从而重构了现代性的交往理性维度,以交往范式的主体间性取代了意识哲学的主客对立,交往理性的特征是论证性的、实践地生成的,在交往行为层面真实地弥合了理性的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