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民歌表现出了东北地区人民热情奔放、粗犷豪爽的性格,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其中很多优秀的歌曲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传播程度。东北民歌艺术成就的取得,除地域风情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外,源于其独到的艺术创作特征和鲜明的演唱特点。研究东北民歌的创作艺术特征和演唱特点,既可以做到对东北民歌精髓的传承,又可以丰富发展新时代中华民族民歌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2.
南阳民歌调式分析冯振琦南阳,位于豫西甫部与鄂、陕接壤,是南襄盆地的北半部.地位特殊,民间歌典有数千年的积天,分布在宽约110公里,长约150公里内的十三个县(市).有号于、山歌、田歌和歌舞、小调等.品种繁多,风格多样,其分布与区划也自然呈献出纷杂多变...  相似文献   

3.
张黎丽 《南都学坛》2000,20(2):123-124
南阳民歌五声调是从最初的三声、四声调式发展而来的 ,后来又发展为多种多样的六声调和七声调 ,这与南阳人民的生活风俗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原生态民歌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艺术,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原生态民歌的多元性特征。原生态民歌浓郁的地域风格、鲜明的民族个性、不同音乐风格等这些多元性的特征足以体现出它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东北民歌高亢、奔放、粗扩、明快,性格鲜明,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要想唱好民歌,仅从曲谱上学是远远不够的。谱面上对许多细致内在的地方风格和具体而独特的演唱方法是无法记录和表现的。所以,凡有条件的演唱者必须向民间老艺人请教,将他们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处理认真记录下来,细心体会并掌握其风格特点,运用相应的歌唱手段,准确地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旋律特点、地方风味。在对东北民歌多年学、唱过程中,我体会在演唱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充分了解歌曲所反映的内容及其背景。如(咱们的领袖毛泽…  相似文献   

6.
贫瘠的黄土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动荡不安的生活现实,人种血缘的融合重组,造就了神奇的陕北民歌.优美的抒情与凄苦的咏叹构成了永远的"交响".纯四度与一个大二度或两个纯四度的叠置,歌词上二句体的句式,构成了陕北民歌特有的音乐与文学的个性.特别是表达哀伤、凄苦情感时,清角和闰两音的运用与西北地区丧葬礼俗的"哭腔"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巢湖民歌调式以徵、羽两类为主.在这两类巢湖民歌中,调式特点是:同宫系统五声徵、羽调式色彩相融相生、交替进行.从调式构成上看,这种特点不仅表现在乐段、乐句之间,也表现在乐句之中.处理方法是:第一,“2”音的功能角色转换,第二,直接游移.在为数不多的宫、商、角三调式中,从调性色彩上看,倾徵、羽色彩现象特点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指出东北知识分子与中原近代知识分子相比近代化起步晚且发展缓慢 ,但反帝思想极为突出 ,并与发展东北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相结合。分析了东北近代知识分子的这些独有的地方性特征及其对东北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从而对认识当代东北知识分子的价值和作用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常德丝弦是湖南丝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章通过对湖南常德丝弦的发源、形成与流传的考证,以及就湖南常德丝弦的调式特征、结构、成因、曲牌、风格的研究,指出湖南常德丝弦调式音阶中的偏音、调式主音的互转的特殊性,肯定了乐句结构、转调、终止等旋法特征在常德丝弦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歌散论     
民歌哺育诗坛是一个规律世界各民族中最早的诗人,无论他有着怎样的艺术天赋,他的诗作的形体,必都是本民族中民歌的产儿。在各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每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都是由民歌先孕育出它的雏形。我国出现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在被放逐之后,接触了民间艺术,研究熟悉湘沅流域的民歌,为民间祭祀制作了《九歌》。他吸收楚地民歌的养料,创造了骚体,使这种与《诗经》中那种北方诗歌格调迥然不同的诗歌形式,得以与之双水分流,充实了中国诗坛。屈原  相似文献   

11.
概 述 柯尔克孜族的有十余万人,百分之七十以上聚居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乌什、阿克苏、塔什库尔干和北疆的特克斯、昭苏、额敏等地,还有数百人聚居在黑龙江省富裕县五家子屯,(其祖先于二百年前自新疆迁此)。他们主要从事牧业生产,兼营农业。信仰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2.
梅山民歌与生养它的本土其他诸文化血肉交融状态所体现的特征称之为观念特征。梅山民歌的观念特征主要体现在梅山民歌与神话哲学、梅山民歌与宗源观念、梅山民歌与礼法乐教、梅山民歌与婚丧习俗诸方面。  相似文献   

13.
真挚感人和情彩富丽的陕北民歌,会教你在美的面前低头。陕北民歌的美,主要是通过形象画面,别样的生活,斑斓的色彩以及比兴、复沓、方言土语等特殊形式展示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一蒙古族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早在十三世纪初就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方言分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蒙古族人民原来信奉萨满教。十三世纪元朝忽必烈汗时代接受了红派喇嘛教,但仅仅限于宫庭和贵族,广大牧民却仍然信奉萨满教。十六世纪中叶,黄教开始传入蒙古地区。到了清代,特别是乾隆年间,统治者对蒙古族人民实行的理藩政策之一,就是广建寺庙,引入藏经,传播喇嘛教,对喇嘛教实  相似文献   

15.
冯梦龙首次将民歌作为一种与正统诗文并列的文学样式,承认其文体性,大大超前于时代.其《叙山歌》从“民歌是一种文学样式”,到“抑诗文而扬民歌”,再到“借民歌以宣扬情教、反对名教”,从不同层面肯定民歌的价值和地位.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民歌编辑的总原则——“从俗谈”,并在体例的编排和评注的运用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编辑方法,对今天的俗文学整理工作仍具有极大的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16.
蒙古民歌源远流长。它不但口头流传,而且有些蒙古典籍就曾记载过各类民歌,如《蒙古秘史》、《蒙古源流》、《宝贝念珠》等名著中都能够查见门类繁多的民歌。《元史》就详细记载了蒙古族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的内容。蒙古族很早以前就采用过一种叫作“延嘎—伊嘎”、“但—伊嘎”的记写音乐的记谱法,这种记写法已风行于蒙  相似文献   

17.
鲁迅一生写过不少诗,居多的是旧诗,其次是新诗,但他曾自谦地说:“我其实是不喜欢做新诗的,——但也不喜欢做古诗,——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值得深思的是,鲁迅在声言“洗手不作”新诗之后,于一九三一年末到一九三二年初这一短短的时间里,在他主编的“左联”通俗刊物《十字街头》上,接连发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土家族民歌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民歌是由歌词与乐曲结合而构成的同一体民歌,他是文学与音乐交会的产物。土家族民歌的歌词属于语言艺术,它表情达意、被人感知;土家族民歌的乐曲以声音的外化形式,产生了美的抒情效果,直接作用于听觉,创造性的显现了土家族民歌的抒情内容。歌词与乐曲的结合塑造了音乐形象,丰富了土家族民歌,因而使土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长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