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出现的变法维新思潮,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经康有为及其同志的推动,不但形成为因革改制的理论系统,而且改变了它所从属的阶级关系和现实表现形态,由洋务派的附庸变为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由空谈变为直接的政治运动。这是变法维新思潮的黄金时期,同时也预示着它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后半期,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此伏彼起,层出不穷。然而,在幅原辽阔的中国所发生的大小数百起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中,像重庆这样的大城市在二十多年间发生两次重大教案,实属罕见。1863年第一次重庆教案,拉开了四川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势力的序幕。1886年第二次重庆教案,人民群众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把四川人民反对教会侵略势力的斗争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目前国际、国内对马克思经济思想发展的分期,分期的标准以及各个时期经济思想的成熟程度,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对上述问题,发表一点极不成熟的看法,供学术界进一步探讨。(一)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和其他经济学说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即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它自身发展的不同程度,显示了它在发展史上的阶段性。根据我们的理解,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发展,按其成熟程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这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产生时期;第二个时期,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这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创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马克思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变革;第三个时期,十九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这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继续发展的时期。在第二个时期中,又可以  相似文献   

4.
哥老会与贵州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的川、滇、黔三省是哥老会(俗称袍哥,所开之山堂曰“公口”)比较流行的地区。这几省的哥老会都分别参加了本省的辛亥革命;可是它在各省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本文认为,哥老会在贵州辛亥革命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也起过消极的作用。具体地说,它在辛亥起义前起的主要是积极作用,在辛亥起义后起的主要是消极作用。笼统说哥老会在辛亥革命时期始终都支持革命,拥护革命是不符合实际的。一在贵州,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活动是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的。从二十世纪初到辛亥起义,贵州革命党人一直是注意联络哥老会的工作的。这一时期,哥老会这个秘密团体,因受清朝统治阶级的压迫,也愿意接受革命党的领导;所以,从政治上看,  相似文献   

5.
从洋务运动看中国近代化早期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国社会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由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开始起步的。洋务运动发轫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终止于九十年代中期,持续了三十多年,这段时间是中国近代化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甘肃哥老会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老会是清末流传最广、势力最大的秘密会党之一。清同治年间,哥老会蔓延发展到甘肃地区。本文就哥老会在甘肃地区的传播发展状况进行论述,分析在清末民初社会大变革背景下,哥老会在甘肃地区的活动对其时西北历史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美国在内战结束后走上海外扩张与霸权主义道路时,遭到了国内民主势力的反对.这一斗争一直进行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列宁称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的反帝斗争是民主派的“最后一次反对”.①民主派反帝运动是美国这个国家独有的历史现象,构成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美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篇章,值得深入探讨.一、什么是反帝民主派  相似文献   

8.
一八六九年(清同治八年)农历五月,遵义人民掀起的反对法国天主教侵略势力的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场斗争的领导者和主力已由官绅阶层转为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的新篇章。在研究近代教案时,了解遵义教案及其在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中所发挥的承先启后作用,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形成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则受这个社会历史条件制约,资本主义的特点决定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点。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兴起的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主要不是由工场手工业直接转化而来,有的是由普通工商业者投资设立,有的是通过官办以及官私结合的形式和由买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帷幕。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由此发端,中华民族从此开始觉醒。一当资本主义势力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国家武装侵略中国时,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就成为中国各阶级、各民族所面临的共同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斗争,同中国历史上汉族反抗周边少数民族统治者入主中原的斗争相比,已有根本区别。这一斗争,成为近代爱国主义的主题。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有时它还带有鲜明  相似文献   

11.
<正> 十九世纪末期至二十世纪初期,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发动和领导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的黑暗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以巨大的功绩,载入了中国近代史册。  相似文献   

12.
略论唐代的政治婚姻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婚姻是以婚姻为手段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婚姻形式 ,它是唐代政治、军事斗争的产物 ,其方式和类型也随政治、军事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 ,政治婚姻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唐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亲有利于边疆和平和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朝廷与藩镇联姻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维护中央集权 ;藩镇之间联姻在初期巩固了军事同盟和地方割据 ,至唐末又有助于壮大强藩的势力 ,实现局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正> 广东会党指的是三合会,这是辛亥革命时期广东地区一股活跃的下层社会势力,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它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有过一定程度的联合,在辛亥革命的反清斗争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本文拟以1895至1913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广东会党的关系为主线,探求两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一显然,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广东会党产生某种程度联合的原因,在于两种势力都以清朝统治者为反抗对象.反清,成了它们联合的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如果以1856年的广西西林教案为起点,迄于1898年的山东梨园屯起义,其间为时达四十余年之久,比中国近代史上任何一次重大事件持续的时间都长得多。反洋教运动是由西方列强的宗教侵略激起的,而宗教侵略正是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根本上说来,反洋教运动具有鲜明的民族自卫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但是,就反洋教运动本身来说,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民间秘密结社直接参加到反洋教斗争的行列里来,并成为斗争的主导力量,运动的性质必然随着发生变化。对于民间秘密结社与反洋教运动的关系问题,目前专门性的研究还相当不够,本文试作初步探索,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正。一中法战争是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以前,运动的倡导者基本上是封建官绅,所采用的方式多半是骚动或械斗;中法战争后,封建官绅逐渐从运动中退出,而城乡人民群众则开始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运动卷入了越来越多的民间秘密结社成员,他们逐步居于运动的领导地位,而所用的方式也逐步发展为武装斗  相似文献   

15.
湖南近代经济模式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差异性,是中国国情的一大特点,但是,在以往论述中国经济近代化,即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时,对此却未能予以充分的重视,一般只是以沿海沿(长)江地区作为立论根据来加以阐释。按此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繁衍的梗概是这样描述的:由于欧风美雨的侵袭浸润,以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现的洋务军用工业和稍后的洋务民用企业,以及七十年代初发轫的商办企业为标志,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到1894年完成了它的第一阶段即兴起阶段;甲午以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入初步发展时期,二十世纪初和辛亥革命后形成两次办厂高潮,而在一次世界大战时出现所谓“黄金时期”。在这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九一二年清王朝的覆灭和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的创建,这两件事曾使中国人一新耳目,并且震动了全世界。这不仅因为在中国存在过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寿终正寝;而且还因为,由帝国主义列强勾结满汉封建势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所建立的那种统治格局已被打破,从而为中国进步力量争取彻底民族解放和振兴中华的斗争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看待这次政治巨变,显然会认为它是中国社会在其自身的长期发展中所取得的一项伟大的历史成就。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十九世纪初经世致用文学思潮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是中国经世致用文学思潮崛起的时期,它是由嘉庆年间政治形势的变化和士大夫原有传统的恢复造成的,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作家,开创了中国后来文学的发展道路.但是,它也把文学与"实用"层面紧密结合在一起,从"工具"的角度看待文学,从而也压抑了文学在人文层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崔薇圃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队伍形成于何时?有的认为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的则认为在二十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前夕。笔者认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队伍形成于甲午战后的戊戌维新时期,到二十世纪初的辛亥革命前夕已发展成一支可观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9.
试论1931-1945年苏联对华政策中的两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至1945年8月15日本宣告投降,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伟大斗争,当时与中国毗连的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积极支持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而浴血奋战。同时,在支持中国抗日的旗号下它又从事一系列不利于中国抗日事业、损害中国主权的活动,其对华政策突出地表现为进步性与非进步性、正义性与非正义性的两重性,显得扑朔迷离。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国内存在着国民党、共产党、日本帝国主义及其支持下的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三种势力,苏联对这三方的政策反映了苏联对华政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工业,构成了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主体。如果没有洋务派的积极倡导和经营,古老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生可能还要推迟许多年。关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一、从总体上说,洋务运动并不是“中外勾结”,“华洋会剿”的产物;二、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工业并不是适应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需要,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或限制了它们在华势力的扩张;三、洋务派虽然雇用了一批洋员担任技术方面的工作,但不能过分夸大这些洋员在洋务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