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故事源流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引 玄奘求法天竺,是中国佛教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伟大壮举。“春秋寒暑一十七年,耳目见闻百三十国,扬我皇之盛烈,震彼后之权豪,偃异学之高;拔同师之巨帜。名王拜首,胜侣摩肩,万古风猷,一人而已。”① 其弟子立本与彦 所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是中国传记文学中第一部大书。共十卷,前五卷主要记玄奘早年及其旅游印度的经过,后五卷主要记玄奘归国后孜孜不倦从事译著的经过。梁启超在《支那内学院精校本玄奘传书后》里赞之为“古今所有名人谱传中,价值应推第一”,并非溢美之辞。其史料价值,与玄奘和辩机所撰《大唐西域记》堪称双壁。 …  相似文献   

2.
7月30日,玄奘研究中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成立大会。它是根据全国一些知名学者的倡仪,在河南省李长春省长的支持下,由河南省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玄奘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赵朴初出席会议并讲了话。赵朴初说:“玄奘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是佛教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和印度以及亚洲许多国家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里将斯里兰卡最大的民族称为“僧伽罗族”,我认为是不妥的。“僧伽罗”一词始见于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关于“僧伽罗国”的记载。玄奘写道,“时赡部洲有大商者僧伽者,其子字僧伽罗……。”后来僧伽罗率兵打败岛上罗刹女,“毁铁域,破铁牢,救得商人,多获珍宝,招募黎庶,迁居宝洲,建都筑邑,遂有国焉。固以王名而为国号。”玄奘还特别提到这是释迦牟尼佛本生之事。本生故事的真实性是无法证实的。  相似文献   

4.
何雄飞 《东西南北》2013,(20):52-55
曲向东将“玄奘之路”定义为中国企业家的高端户外体验之旅和心灵励志品牌,其实,它更像是曲向东和企业家之间“施虐”与“受虐”的一场商业游戏。1300多年前,玄奘从西安出发,一路向西,经甘肃瓜州、新疆吐鲁番、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历经艰险,最终抵达印度那烂陀寺,求取真经。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佛教典籍的翻译绵延近千年,其间译人以百计①,译经15000卷以上②。然最著名者当推三人: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真谛,西印度人,梁武帝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来华,旋遇侯景之乱,“棲遑靡托,飘寄投委,无心寄宁,”几次束装西归不成,晚年在广州厌世欲自杀,真谛是诸多来华外国译人中命运最惨的。玄奘不顾政府禁令,捐身西行求法,一路“积雪晨风,途间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拔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唐太宗御制“三藏圣教序”生动地描述了玄奘旅途的艰难,比起真谛和玄奘,鸠摩罗什算是比较幸运的,但更富于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6.
在玄奘弟子中,窥基、普光无疑占据着中心位置,特别是窥基完成《成唯识论》正式确立核心地位,也由此成为唯识宗的实际领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自武则天执政起,因玄奘僧团前朝色彩浓重等原因,而与以窥基为首的慈恩寺系关系紧张,佛教的中心也偏移至西明寺.正因为此,窥基在最应发展唯识宗的时期被逼离开长安,赴各地行化,唯识宗也逐渐脱离佛教的中心舞台.玄宗之时,唯识三祖慧沼因犯金刀之谶及坚持弥勒信仰等因素,正犯玄宗禁忌.这无疑促使唯识宗彻底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7.
在劫难逃     
张小平 《东西南北》2010,(11):39-39
经济学家与弟子对话,解答疑问。 弟子:“老百姓不肯花钱拉动GDP怎么办?”经济学家:“他们要住房不?”  相似文献   

8.
阳明学派分化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明学派,又称姚江学派。据余重耀《阳明弟子传纂》、万斯同《儒林宗派》、毛奇龄《王文成传本》和《阳明书牍》,以及钱德洪《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弟子有姓氏可考者共三百余人。以人数言,虽不及朱熹四百余弟子之众,然阳明学派“鼓动海内”(顾炎武语),声势浩大,则远胜于朱子学派。但是,伴随着阳明学派在明代中叶的兴盛,其内部潜滋暗长的几股背驰的力量也开始崭露头角。到了万历初年,阳明学派分化的阵势逐渐明朗。其后学各执一说,纷争迭起,揭开了有明学术思想“一本而万殊”(黄宗羲语)的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9.
安西东千佛洞取经壁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玄奘取经时曾经路过的河西走廊西部唐瓜州城 (又名锁阳城 )附近的榆林窟二、三、二十九号窟壁上都绘有唐僧取经图。其中第二窟“水月观音图”左下方的取经图中 ,玄奘双手合十遥拜观音 ,猴行者右手遮额远眺 ,左手牵马。第三窟窟门南壁主画面“普贤变”左下方的一幅“唐僧取经图”,画面上唐僧身着袈裟站在一条河边 ,面对波涛汹涌的河水 ,双手合十 ,隔着云海与河水向普贤菩萨躬身施礼 ,其头部周围有一个 (通常只有佛陀、菩萨才配有的 )光环 ,身边祥云缭绕 ,这意味着他已功德圆满 ,修成了正果。在唐僧身后 ,站着一位头面如猴而身形为人的…  相似文献   

10.
对于清初进步思想家颜元,当时和后代人都曾有过很高的评价。比如,他的大弟子 李  曾说:“先生(颜元)之力行。为今世第一人;倡而明圣学,则秦后第一人。”(《习斋年谱》)他的另一个弟子王源曾称赞他“说尽后儒之弊”,“开二千年不能开之口,下二千年不能下之笔。”(《颜氏学记。卷八)近代的梁启超更称赞他对旧的学术派别“一切摧陷廓清之”,“其见识之高,胆量之大,从古及今未有其比。”(《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些评语有的虽不免稍有夸张,但却反映了颜元在当时中国思想界独树一帜的特点和那种勇于批判的精神。颜元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很…  相似文献   

11.
孔子语言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慎言”,这是基于他对语言的重要性和语言规范必要性的认识.孔子施教中处处体现他的“慎言”思想,即主张注意听众的对象和说话的场合,不肆意批评攻击他人,不怨天尤人,肯定“慎言”的弟子,批评“不慎言”的弟子.孔子自己也是践行“慎言”思想的典范.孔子的“慎言”思想闪烁着的朴素辩证法的光辉,具体体现为对立统一规律、形式服从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  相似文献   

12.
论孔子学说中的主体意识魏义霞文化巨人孔子在哲学、伦理、政治、教育、历史、音乐、美学和公关等各个领域均有独到之见,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思想体系。对于自己的学说,孔子明言声称:“吾道一以贯之。”①指明自己的思想有一条贯彻终始的主线。对此,他的弟子解释说:...  相似文献   

13.
一说起西天取经,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神话小说《西游记》,《西游记》是从唐代僧人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演化而来.其实,有一位僧人早于玄奘200多年就完成了西天取经的伟业,这便是朝阳僧人昙无竭. 与玄奘一样,昙无竭也是自幼出家为僧.他出家的寺院是当时燕国龙山的龙翔佛寺.燕国龙山就是现在的朝阳凤凰山,清代时康熙到朝阳见到龙山说只有天子配称"龙",龙山这才改名为凤凰山.昙无竭从小就开始阅读佛经,到了二十岁左右,几乎把所有他能找到的佛经都背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周围很多朋友都是健身会所的会员,拉丁操、动感单车、跑步机……健身会所里热火朝天的场面于我已司空见惯。最近同事在办公室展示她的最新健身服,身麻制宽松衣裤,大有世外高人的倜傥风骨。问才知原来她已投身一专业的瑜伽馆,成为其门下弟子。“健身会所的瑜伽更确切地说是瑜伽操,要练就要练地道的东西。”女同事信誓旦旦地说。  相似文献   

15.
欧阳祯人  Wang Xiaonong 《孔学堂》2023,(2):54-65+161-172
王阳明从三个方面评价象山,第一,陆氏之学发明本心,先立乎其大,就是孟子之学;第二,陆氏之学简易直截,直承《周易》和孟子,与禅宗的关系不大;第三,在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等问题上与朱熹还有些割舍不开的地方,所以学问还不够纯粹和平,只是粗些,但是在根本问题上与自己是一致的。阳明去世以后,学界对阳明后学中某些人空谈心性、思想及行为的放荡不羁批判加剧,阳明的及门弟子和再传弟子也开始了对相关问题的自我反省。于是,为了自证清白,阳明后学加大了对象山的事功表彰的力度。阳明的及门弟子大多跟着阳明说。具有史学眼光的黄绾、张元忭、姜希辙和黄宗羲等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评价具有历史的高度,胸怀也逐渐变得开阔起来。不过,象山的哲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阳明及其后学对象山“只是粗些”的批评有失公允。本文借助于牟宗三的相关论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必要的辨析。  相似文献   

16.
墨学在战国时,治者甚多,“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①,“惟儒足与之相抗,自余诸子皆非其比”②,孟子也感叹“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杨墨不息,孔子之道不著”③,可见墨学当时的盛状,后世也常以“孔墨”并称。然而墨学至“楚汉之际而微”④,其原因何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三曰:“其说为孟子所,不行于世。”孙诒让《墨子间诂·序》也说:“墨子既不合于儒术,孟、荀、董无心、孔子鱼之伦,咸排诘之。汉、晋以降,其学几绝,而书仅存,然治之殊”。汪中亦云:“孝武之世犹有传者,见于司马谈所述,于后遂无闻焉。”…  相似文献   

17.
记得泰森说过一句话:我击出的每一拳都饱含对这个世界的仇恨见到曹茂恩时.他正在教导弟子打沙袋弟子略有懈怠,曹茂恩说:即便在练习中,你也要像在实战中一样用心记住,你击出的每一拳都要充满激情  相似文献   

18.
在青岛,喜欢篆刻的中青年票友说自己是张叔愚的弟子,就像当年国民党的军官说自己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样.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佛典汉译成就最为辉煌的时代,其翻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也可以说有三次高潮。以著名译师为代表的话,波颇、玄奘为第一个时期,实叉难陀、义净、菩提流志为第二个时期,不空、般若等为第三个时期。 本文所要研究的属于第一个时期,也就是唐代佛经翻译的第一次高潮,以波颇和玄奘为主,兼及那提和阿地瞿多等人的翻译活动。 一、初唐译经对隋代的继承 唐代佛教和隋代佛教属于同一个发展阶段,宏观上可视为一个整体。唐代佛教在隋代的基  相似文献   

20.
从1987年12月,日本国内各主要经济研究所,银行和大企业都对1988年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进行了不同的予测。其中,“国民经济研究协会”予测的国民经济增长率最高,为4、3%、“三菱综合研究所”、“第一劝业银行”、“东京银行”予测的最低、为3、2%。而日本政府的予测结果是,1988年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为3、8%、个人消费增长率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