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辨宋清华,黄耀丽已故"先知"顾准在《从理性主义到经验主义》一文中这样写道:"1917年一1967年,整整50年。历史永远在提出新问题。这50年提出了以下这些问题:l、革命取得胜利的途径找到了,胜利了.可是,'娜拉走后怎样?'2、1...  相似文献   

2.
女友发现,自从婆婆来了之后,老公就成了"宝贝"。宝贝永远不知道自己该睡几个小时。每天晚上10点钟,老妈就开始叫:"该睡觉了!"11点又叫:"怎么还不睡?"终于到了正常就寝时间——12点,老妈那边简直天塌了,"哎呀,我的宝贝,怎么受得了!"宝贝在外永远吃不好。每天下班,  相似文献   

3.
刘文辉 《江淮论坛》2011,(4):168-17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作为隐形之手使社会生活无一例外地遭遇"经济殖民",由此文学的经济性必将成为无法回避的文化事实。文学的经济性不仅促动文学由一元巨型叙事走向多元共生的微观叙事,而且还使体制外写作成为可能。毋庸讳言,文学的经济性所导致的文学叙事对新兴中产阶级生活趣味的归附与展示以及过分对市场的精神沉溺,的确损害了文学"精神性"与"超越性"的审美诉求。不过,作为一种矫枉过正的叙事策略或是意识形态长期压抑后的叙事狂欢,又不能不是文学反拨传统的正常文化反应。文学的"经济附庸性"已经出现并将继续存在,就像文学的"政治附庸性"依然不会完全消失并将继续存在一样,灵性的文学也将不会消亡,并将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4.
试论北周、隋与突厥的“和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魏至北周与突厥"和亲"时自身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和亲"的目的是拉拢突厥,加强与对手抗衡的力量,故而忍辱求和,只能得到暂时的安宁。隋是建立统一局面后与突厥"和亲",其目的是削弱突厥势力,维护国家安定,因此积极主动,力求制胜,结果巩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也促进了突厥封建化的过程,加强了各族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论玄学“有”“无”范畴的根本义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玄学的有无之辨应理解为一种特定的体用关系,而不是一般与个别,或类似于黑格尔哲学中"纯无"与"存在"的关系。贵无论的"无"作为体不是表示实体性的存在,而是某种"作用方式"或原理、原则,其内容指自然无为。它通过遮拨有为有执而显其义。无主无宰、不禁不塞即是自然,亦即是道。万物依据自然无为的原则而生成变化,即是"以无为本"。对于"有"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实体性存在。贵无论所谓"有"为据体所起之用,离体言用,则用为死用,体亦为死体。独化论通过否定"无"而直接认为"有"为道为自然,即认"有"为体,有乃即体即用的存在。"以无为本"是"穷源"说,"万有独化"是"当体"说。二家都旨在为解决自然与名教的关系而提供形而上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论先天潜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先天潜意识宋广文,李唐周"意识"是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理论问题之一。自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尤其是"心理"和"人格"的结构理论以来,关于"意识"与"无意识"等问题相继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兴趣,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着重就"先天潜意识"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7.
国家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在实践上体现为国家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种职能。执政党除了自己阶级和阶层的"狭隘利益"外,还必须履行一定的公共职能。"以人为本"在政党层面和国家层面具有一定区别。"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维护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权益;严格党员标准,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高度重视、充分尊重和保障新社会阶层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孟子“不动心”思想探析萧仕平对于孟子的"不动心",不少论者都有所注意,但其结论多仍有商榷余地。笔者认为,从《孟子·公孙丑上》看,孟子的"不动心"与同出于该篇的"勇"、"志"和"气"、"浩然之气"是一气呵成的,它们是孟子循序同一思路而进发出来的互有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体论证王学仲在我国,标志画体的各种不同画风流派的区分,与外国不尽相同。外国绘画主要是用艺术上的"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加以区分,而中国则是用"体"、"样"、"宗"加以区分。但用"派"区分的中西却都有,而且以"派"命名的还占大多数。我国以...  相似文献   

10.
“创作方法”与世界观问题质疑与辨正黄海澄广西艺术学院一、"创作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吗?"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等术语,在19世纪的艺术批评中早就有了。但是,当时并没有人把它们叫做'创作方法",而是把它们看作思潮、倾向、流派或创作原...  相似文献   

11.
汉代“兴喻”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兴喻”说萧华荣"兴者喻"、"比兴等为譬喻"①,是汉人的共识与通说,而不同于孔子"诗可以兴"之"兴"为起发、感悟。孔子诗"兴"论的背景是春秋用《诗》(《诗三百》),汉人诗"兴"沦的背景是解《诗》(《诗经》)。汉人解《诗》虽也归趣于用,但那是另一种...  相似文献   

12.
孟子之"气"属精神范畴,是"形诸外"的主观精神、心理状态。在"志"、"气"关系方面,孟子认为志制约着"气",使"气"具有了价值向度,它把人的内心与形诸外的精种状态结合起来,成为其心性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的养气说以"尚志"、"集义"为核心。尚,急确立人生的立足点和人生道路,集义则体现了气的力度。孟子提出的尚志与集义相接合才能养成"浩然之气"的思想,为儒家道德修养学说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作家的。动态张力有一条颇有意味的变化轨迹。它对于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承与演进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观察点。创作是作家个人化的劳动。然而,任何个人都不能凭个人自身确立,个人永远与“他者”同在,个人永远在某种关系里。作家更是如此,其心态永远处于个人与环境的张力之中。这环境,更多的是政治、文化、文学氛围。这张力则是心态张力。大而言之,中国当代作家的。动态张力出现过三种形态。其一,个人感受与阶级话语之间的张力。1949年以后,新兴的无产阶级成了国家话语的中心,自然要求文学创作必须符合无产阶级这个阶级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八五”期间宁夏市场物价回顾李清和,张祖辰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难关"。"八五"期间宁夏与全国同步,在巩固"七五"期间价格改革成果的同时,加大力度调整和理顺价格结构,建立和完善价格体系、价格运行...  相似文献   

15.
"道术将为天下裂"实在是困惑中国学界已久的重大问题,不仅事关中国哲学的发展,而且事关中国哲学的建构。对"真道"或"道术"的正本清源,意义尤其重大。面对中国漫长历史的重重话语覆盖,去蔽存真不仅需要汉学与宋学的真功夫,还需要中国传统文史哲"三合一"的贯通能力,才能澄清"大道废,有仁义"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等基本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实现中国哲学话语的体系性倒转,除了"发明真相"和"自坚其说"的艰苦努力之外,张远山更有"庄周道术,终古不废"的新义理重要阐发,亦即在此重新激活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重新建构中国当代哲学切实地基,就不再是件遥远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6.
韩愈把宣传儒道与排斥佛老相联系。其宣传儒道,从思想信仰看,是为了恢复中断的道统,而现实目的却在于维护唐王朝的统一;其排斥佛老,从思想信仰看,是为了捍卫儒道的独尊地位,而现实目的却在于打击寺院经济以保证唐王朝的赋役来源。韩愈之"道"虽被标榜为纯粹的儒道,但实际吸收了佛、道、法、墨等学派的思想成分,并非纯粹的儒道。韩愈"不平则鸣"的本意包括抒欢愉之情和抒哀怨之情两个方面,实即儒道的"美"和"刺"。而"不平则鸣"对儒道又有突破:一是儒道重"美",而"不平则鸣"却重"刺";二是儒道对"刺"多有限制,主张"以理囿情",而"不平则鸣"之"刺",却主张哀怨之情的自由抒发。  相似文献   

17.
孔巢父与李白、杜甫交游考王辉斌孔巢父,是盛、中唐以"博辩多智"著称的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李白称他"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杜甫则谓其"诗卷长留天地间",并以"泰山冥冥以高,泗水以清"相赞誉。但《全唐诗》、《全唐文》均无孔巢父之作。孔巢父的生平,两《...  相似文献   

18.
六朝“兴感”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朝“兴感”说萧华荣以"兴"为"感",是魏晋南北朝对"兴"义的新理解与新规定。它对于汉人以诗比附政教风化的"兴喻"说,无疑标志着情的解放,也标志着文的自觉。但它以诗的创作发生之"兴"释汉人的"六义"之"兴",造成"兴"义的极大缠夹,并一直影响于后世。...  相似文献   

19.
论孔子与孟孙氏李启谦鲁国"三桓"主持国政100多年,孔子正是生活在这个时期。孔子曾批评过"三桓"(见《论语·季氏》),据此人们认为孔子与"三桓"的关系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其实不尽然,因为孔子不仅批评过三家,而且也赞许过三家。如孔子曾说:"自季孙之赐千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实学的现代转换葛荣晋在近些年来中国"文化热"的讨论中,为了回答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人们总是极力寻找古代文化与现代中国的衔接点。国内多数人主张这一衔接点是十七世纪的"早期启蒙思潮",海外新儒家学派提出"由内圣开出外王"──科学与民主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