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骨文假借字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瑞英 《殷都学刊》2009,(2):116-120
商代甲骨文中假借字占很大比重,可分为专名假借字和一般假借字.假借字不仅是构成商代汉字体系的重要成分,而且是形声字产生的重要物质基础.本文试从各个方面对甲骨文中的假借字加以探析,以企对卜辞中假借字以及商代文字体系的性质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巫术活动。根据商代卜辞的记载,商王曾祝于宗庙,祭祀自然神时有“册祝”的形式,有些祝祈是为了消除灾祸。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中的“紤”,为一种丝织品,在H3卜辞中,“紤”有数量、大小、延伸之占,用于宗庙中;由此为探讨“紤”字提供了条件;结合文献材料,考其字为宗庙中所称的“斧”、“黼”、“康(依)”一物三名的一种丝织物品;此字对考察商代宗庙设置,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商代的乐器     
张炜 《殷都学刊》2002,(2):29-33
从卜辞与出土实物资料来看 ,商代的乐器包含了击乐器、管乐器、弦乐器等三大类二十余种 ,可谓“八音”齐全 ,并有专职乐师在用场地举行演奏及专业的学校进行教学 ,而其乐器的制作也犹为精良 ,特别是音高标准器的出现 ,标志着古乐律体系的初步确立 ,可见当时的音乐发展已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5.
卜辞"瞽某监同"中,"瞽某"是乐官,"监"训为"察","同"是"同律",即以"铜"制作而成以平均音乐的律管。"瞽某监同"是乐官"瞽"听察"同律",听察同律的含义可能是考察中声以定同律,也可能是通过同律以平均音乐,更可能是通过同律听察军声以诏吉凶。  相似文献   

6.
夏部族祖先鲧以治理洪水、造福于民而著称于世,故文献多记鲧曾被夏、商、周“三代祀之”。夏代文字迄今尚未发现,但夏人祭祀自己祖先鲧殆无疑问。殷墟卜辞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本文认为卜辞所记“■示”应释为“鲧示”,是商人祭“鲧”的真实记录,故后世文献所记夏鲧曾被“三代祀之”应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7.
张富祥 《殷都学刊》2013,34(1):1-12
商代甲骨文中被释读为“鸟”的字,一般画为大鸟之形,按卜辞文意及商人的凤图腾崇拜之俗,本应读作“凤”.在“鸟星”及“不其鸟”等辞中,所谓“鸟”字应读作“凤”,借为“风”;“(辅)星”与“鸟星”同义,“(辅)”亦为“凤”字之别构,借为“风”.“帝鸟”多半应读作“帝风”,而“帝史风”或可读作“帝史凤”.“鸣鸟”亦当读作“鸣风”或“鸣凤”;“取鸟”、“获鸟”则大抵应读作“取凤”、“获凤”.卜辞指称鸟类习用“隹”字,有无个别辞例中被释为“鸟”的字可读“鸟”之本字,目前还不能确定.《尚书·尧典》中的“日中星鸟”等语,“星”字当读作“禜”,“鸟”字等亦本非星宿名,皆当别作解释.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合集》6057中有这样两条卜辞:"土方侵我田十人";"(工口)方出侵我(臸米)田七十人五"。过去多被认为是敌方十人、七十五人侵犯我的田或敌方侵犯我的田,同时俘走十人、七十五人。但从卜辞内容和相关的历史背景来看,这两种解释都是不合理的。其实这两条卜辞应当理解为敌方侵犯我十人、七十五人的田;这里的田是这些人的份地,他们对其有使用权。这可以从甲骨文语法、商代的农业状况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方面找到证据。此条卜辞的释读必将为研究商代农业提供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关于卜辞中“众”的身分和地位,学术界曾展开过讨论,综观有“五种大相泾庭的意见”。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对这一问题又进行了讨论,发表了不少论文,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商代后期“众”的经济政治地位,提出了“众”是商代井田制农村公社的亦兵亦农的农民,是对商族本族成员的称呼等等看法。若将其与周之“周人”进行纵的比较,看二者的经济政治地位,这会有助于对“众”的身分地位的了解。笔者不揣愚昧,略述浅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殷墟甲骨文两片典型宾组卜辞记录了商代发生的一次月食现象,学术界对这次月食发生的日期和月份素有争论。通过认真分析两组卜辞,全面辨正以往学术观点,特别是对其中关键字“”的正确解释,从而得出了“己未夕庚申月有食”并非是发生在庚申日夜晚或己未日前半夜到后半夜即庚申日凌晨的月食,而是己未日夜晚并且是己未日下半夜开始到庚申日天明的月食。根据卜辞记时规律,这次月食发生的正确月份是十二月,十三月说和一月说皆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