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真挚诚实是散文的生命,有真情才有至味。作品有味无味与文章所叙述的内容、情感、形式、语言有密切的关系。散文的味与意境相连,最高境界是“淡”,是“无”,是无味之味,无味之味乃味之极也。  相似文献   

2.
散文的“散”,原义是指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骈文、韵文对称而言的文体形式.“骈文后起,唐虞三代是不骈的”(鲁迅:《做文章》).确实,先秦的诸子散文也好,历史散文也好,后来的司马迁的《史记》也好,它们都是“不骈”的,文句错落,接近口语.什么时候“骈”了的呢?魏晋南北朝.那时候的风气是以写骈文为时  相似文献   

3.
4.
5.
美洲印第安"多式综合语"的"多式综合"这一术语,隐含着对这种语言的发生学认识:这种词句一体的语言由众多原本独立的语素通过并入、复合等方式综合而成。但这并未经过任何论证,仅仅是一种预设。多式综合语与原始语言有着一致特点,它形态复杂,音节冗长。这种越是古老,越是形式复杂,融合度越高的现象,传统看法难以给出合理解释。浑沌语言学这一新近提出的理论,可以为重新解释该现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学勃兴。在新学制课程中多设置有"图画"一项。今天的学者见之,不少将之误认为美术课程。其实不尽然。在特定的学制下,"图画"课程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功能,不能一概当成美术课程。准确理解"图画"有利于解读清末的相关史料,对于近代美术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萧红小说具有诗化、散文化特征已是研究界公认的结论,其散文的"小说化"却少有人论及。本文以叙事学理论方法,从散文叙述的时间性、人物形象刻画和叙述人称三方面,重点分析了萧红散文的代表作,阐述了鲁迅对萧红创作"越轨的笔致"评价中所包含的"文体无意识"内涵,指出应避免因文类划分而割裂对萧红创作风格的整体探究。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茅盾的散文是具有独特的风格的。他没有鲁迅的泼辣,冰心的典雅,也没有周作人的洒脱,林语堂的幽默。茅盾自己认为:“‘个人笔调’是有的,而且大概不能不有的。”①那么,他的“个人笔调”究竟是什么呢?早在1935年,郁达夫在评论茅盾的散文时说:“茅盾是早就从事写作的人,唯其阅世深了,所以行文每不忘社会。他的观察的周到,分析的清楚,是现代散文中最有实用的一种写法,然而抒情炼句,妙语谈玄,不是他之所长。试把他前期所作的小品,和最近所作的切实的记载一比,就可以晓得他如何的在利用他之所长而遗弃他之…  相似文献   

9.
试论“立达”派散文景秀明二、三十年代形成的“立达”散文流派,不是我们通常见到的有以文学社团、报刊、出版物为主要阵地,有共同的纲领和组织的流派,不过是所处的社会地位、政治立场、创作心态、爱好、情趣大致相同的作家群。这群作家大都来自上海立达学园的同事,围...  相似文献   

10.
“青春散文”的写作同中国传统散文的创作相比 ,既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又充满明显的时代色彩、个性色彩和青春气息。其作者的散文张扬个性 ,呼唤这个时代的真情 ,生动活泼地表现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青年的生活、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的中国文学在众声喧哗之中似乎逐渐凸现了自己的“主潮” ,这就是对于作为文学存在的语境———思想史与社会文化史的关注。但这样的倾向是不是也可能出现离开文学文本的弊端 ?这也是许多学界同人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 ,为此 ,本刊特地约请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李怡教授为我们主持了一组“笔谈” ,希望在一个强调“文学之外”的时代重新唤起人们对于文本、文体这些“文学之内”事物的兴趣。我们相信 ,正是多种倾向的同时存在 ,才最终构成了文学研究在总体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散文本应是时代精神最敏捷、最迅速的反映,它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散文作家应当是时代的弄潮儿,特别是当时代处于重大转折的时期更是这样。但是,从90年代初“散文走俏”开始,至今整十年过去了;回顾十年间散文创作的情形,却让人十分遗憾地看到,当代散文不仅对时代精神感觉迟钝,而且相当程度上存在着与当今社会的疏离乃至冲突。这种疏离和冲突,不仅表现在某些浅表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更表现在一些事关紧要的重大理念上。当我们巡览近十年来大量散文作品的时候,不难发现,其中更多的作品是与传统的农耕文化相连接的…  相似文献   

13.
张说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其作品以“笔”类应用文为主。张说的文章创作手法多样,体式骈散兼行而富有变化,气势雄浑,一扫初唐骈文浮靡之风,在唐代散文革新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散文历史悠久,民族性强,它与中国的诗词、书画、雕刻等艺术堪称人类文化的瑰宝,都贵在神质。散文就象面对大海吹奏的短笛,又象植根于冻土而俏然怒放的冰凌花。散文中,无论是恣肆汪洋的诸子散文,还是清丽流亮的记叙小品,都崇尚潇洒、通脱的气质。庄子的“逍遥”,陶潜的“悠然”,苏轼的“行云流水”……到鲁迅  相似文献   

15.
清朝以满族入主中原,统治汉族,其政治控制和文网之严是很突出的,但就在这样的时代里,以文章“经世”的风气,即作者积极介入社会,文章切合时事的传统却不绝如缕。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对清代散文的发展与成就,做一番历史的考察。以文章经世,是我国文人的代良传统。远的且不说,就以文运衰微的明代来说,前后七子倡导“文必秦汉”的复古主张,其艺术观念是守旧的,但其文章创作中仍有不少褒贬时政、一针见血的好作品。特别是到了明季,农民义军风起云涌,明皇朝山崩川溃,关外满清  相似文献   

16.
周玉红 《南都学坛》2002,22(6):121-121
冰心的散文 ,题材广泛 ,寓意深刻 ,常常从小处着眼 ,以小见大 ,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字里行间不仅表达了纯真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 ,而且一直保持着清新婉丽 ,以情感人的独特风格。她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 ,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和细密的情思 ,把内在的深情和外物的触发编织在一起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给读者以崇高的美的享受 ,闪烁着美的光华。  一、冰心散文的情感美冰心的散文之所以富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是因为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 ,抒发了真切地思想感情和对美的不懈追求。她曾四次以与小读者通讯的方式 ,创作了近百篇…  相似文献   

17.
不论散文的概念如何界定,不论散文的范围扩展到何种程度或狭窄到何种地步,“闲话”与“诗化”两类散文在散文“王国”中的正宗地位,随着散文盛衰起伏的历史变革日趋明朗,越来越为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所确认。尽管“闲话”与“诗化”两类散文还没有在文学类说中注册立名,尽管在辞书中还没有列入闲话散文与诗化散文的词语条目,但是,二者不仅具有往日的辉煌,而且在新时期中蓬勃繁荣,蔚然壮观。散文的三千余年悠久历史和散文体裁定义的模糊不清,散文作品的光华璀灿和散文本体特征的似有若无,显得何等的失调,又是何等的令人怅惘!散文从它的起始点——文体本性上,就陷入了沼泽泥泞之中,虽殚尽其力却难以启动前行。散文理论何以走出困境,何以突破僵局?这里试以“闲话”与“诗化”为题,换一个角度切入散文的文本世界,也许不致重蹈枉然徒劳的复辙。  相似文献   

18.
“耍孩儿”是我国三百一十七种繁花似锦、五彩缤纷的戏剧百花园中,以古老曲牌命名的山西地方戏曲。其曲调优美动听、旋律跌宕迥环;打击乐的使用尤具特色。探其源流,最远可追溯到我国唐、宋时期,大约经历了数百年漫长的岁月,在我国历代战乱频仍的塞北边关一带,沿着自己一条独特的道路,铿锵挺拔,悠悠缓缓地发展着,是我国地方戏曲中,历史渊源,独具特色的奇葩。关于“耍孩儿”的源流,多少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说概略有四:一曰,传  相似文献   

19.
20.
论“五四”时期“诗散文”的创作傅德岷—“诗的散文”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看来,散文使用白话是古已有之,韵文使用白话则需重新创造。以胡适为代表对新诗的语言进行了最初的“白话”的“尝试”,力图用精炼的语言与分行的形式完成诗与散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