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理性主义侵权法经过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至19世纪,已经是危机重重——脱离现实生活的法律表达,异化为与民众生活相分疏的工具理性,并使人们接受了法律的制度拜物教。至20世纪,侵权法法理学改变最初的道德基础和价值取向,开始接受哲学对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审核,转向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现实主义法学和实用主义法学,以社会责任论取代道义责任论,并强调法律的社会功能。随着人类对法与正义关联认识的提升,侵权法通过对矫正正义与分配正义观念的整合,接纳并建立了以保障人民生存权为主的重视分配正义的新的诠释论;随着德性伦理逐渐式微而规则或制度伦理的日益凸显,实践中社会正义观念在侵权法领域最终与个人正义观念发生融会。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60年代起,女性主义学者们把目光转向了法律,其中就包含侵权法.以女性视角重新审视侵权法,女性主义学者们有了新的发现:侵权法是男性的法律,法律原则和规则无不带有男性的偏见.为此,她们向传统的侵权法发起了挑战,于是就有了侵权法的女性主义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在侵权法研究中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首先,她们揭示侵权法中的性别差异;其次,她们批判“中立法律”标准中隐含的男性偏见;最后,她们呼吁法律实践中女性的经验.女性主义侵权法理论与传统侵权法理论的核心冲突是对“理性之人”、“注意义务”和“救助义务”的不同理解.女性主义者给法律带来的实际影响是显著的.在私法领域,女性学者们主张以“理性之女人”取代“理性之人”的标准,以“相互依赖、责任和关心”取代“个人权利”的理念,加大法律对易受伤害女人的特殊保护.把女性权利的主张由公法扩展到私法如侵权法,使女性得到了更大的补偿.  相似文献   

3.
王俊 《社科纵横》2007,22(12):54-55
侵权法上注意义务的类型化设计应既能适应侵权责任法扩大化的趋势,又能体现侵权法"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国侵权法上的注意义务可以类型化为三种:一是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二是以保护他人为目的的法律所设定的义务;三是安全保障义务。在这三种义务类型中,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是一种"宣言性"的义务。以保护他人为目的的法律所设定的义务则是最具操作性的,是侵权法保护他人合法权益最鲜活的体现。而安全保障义务则最具生命力和活力,适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4.
侵权法的功能与责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法的功能及责任基础是研究各种侵权法制度所必须回答的基础问题.侵权法的功能不是封闭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赔偿和遏止被认为是现代侵权法的基本功能.侵权法的主要任务在于如何构建法益保护与行为自由之间的矛盾关系.在21世纪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侵权法应该更加强调对个人人身、财产的保护,突显对个人价值和尊严的尊重,因此侵权法的赔偿功能日益成为其最主要的功能.由于赔偿在实质的意义上构成了对被告侵权行为的矫正.很多学者将侵权法的赔偿功能视为是建立在道德责任或者矫正正义之上的.遏止功能主要是建立在社会效率或者政策思想体系基础上的,遏止功能受到保险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在现代社会,无过错责任原则已经成为同过镨责任相并存的归责事由,公平责任原则不能作为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5.
共同侵权制度之体系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铁薇 《学习与探索》2007,3(1):122-125
共同侵权制度作为侵权法的一项具体制度,其自身的概念运用发展、体系结构必须与侵权法体系框架内的其他制度和理论协调对接,具体说来则牵涉到共同侵权制度与侵权法的因果关系理论、不真正连带责任理论及行政侵权制度之间的协调、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对话及侵权行为普通法与侵权行为特别法之间的沟通等问题。同时,侵权法体系外的制度资源亦应纳入共同侵权制度研究的视野,思考其他损害填补制度与共同侵权制度之间的紧张与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侵权法上注意义务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冯雪芹 《学术交流》2005,(12):65-67
我国侵权法上的注意义务类型应有三种:一是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二是以保护他人为目的的法律所设定的义务;三是安全保障义务。在这三种义务类型中,不得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是抽象的、普遍的,是一种“宣言性”的义务。以保护他人为目的的法律所设定的义务则是最具操作性的,是侵权法保护他人合法权益最鲜活的体现。而安全保障义务则是最具生命力和活力的,它适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义务类型设计既能适应侵权法扩大化的趋势,又能体现侵权法对人无限关怀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版权法是知识产权法领域内的一个重要分支,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侵犯版权的手段日新月异,以极强的技术性规避侵权责任。传统侵权法理论已经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必须有新的侵权理论来作为支撑。美国是对版权保护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在其司法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关于第三方版权侵权责任的判例,突破了传统侵权法规则,形成了间接侵权、诱导侵权等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理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这些案件的阐述,分析这些新的侵权法规则的构成要件和适用前提,定当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张瑞萍 《社科纵横》2008,23(8):75-76
环境侵权是现代社会特有的权益侵害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侵权现象不断增多,环境侵权与救济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介绍了环境侵权救济实现的理论基础,环境侵权救济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相应制度,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郭佳宁 《社科纵横》2008,23(2):93-95
侵权法的历史就是不断突破传统的历史,保护范围的扩张是现代侵权法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纯经济损失的保护从契约领域扩展到了侵权责任范畴,民事责任二元结构并非界限分明.  相似文献   

10.
龚赛红  王青龙 《求是学刊》2013,40(1):103-110
侵权法的预防功能一直被学界忽视,被认为是补偿功能一个令人满意的"副产品"。这是对预防功能的一个重大的误解。预防功能应作为侵权法的首要功能而被重视。预防功能有其特殊的实现方式和独特的价值,它侧重于向前看,鼓励侵权人和受害人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不必要的侵权行为并促使侵权行为数量处于社会最佳水平。强调侵权法的预防功能,以其为侵权法的核心功能来更新和重构当代侵权法的理论体系,无疑是克服当今侵权法危机的一条明智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罗马法一语的法典法意思,证明金砖国家法律方面的共性是法典法。分别说明了中国法、俄罗斯法、巴西法、南非法与罗马法的渊源。通过研究印度的法典编纂史,证明了与罗马法无关的印度法也是法典法。文章建议金砖国家的学者加强法典编纂经验的交流,以及在多民族-宗教的条件下制定统一的人身关系法经验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表演者权制度起步早,表演者权内容随经济发展而变更。表演者权源于著作权法体系,表演者权专项立法不断加强,内容大体分成版权法与文化产业法两大体系。表演者人格权的独立保护历程漫长,直至2002年法律专项创设,具体为表明身份权和保护表演完整权。表演者经济权内涵是随日本经济及国家战略发展而嬗变,其中的复制权、公开传播权、二次使用权、租赁权颇具特色。探析日本表演者权内容的演变对我国表演者权立法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是英国济贫法制度开始实施的时代。圈地运动、物价上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使得17世纪英国的贫困和流民问题严重化,1601年济贫法构成了这一世纪英国济贫法制度的法律基础,17世纪前期英国的济贫法救济逐步扩大并关注流民、贫民的管理与救助,济贫税开始推行,但范围有限,济贫法管理发生变化;17世纪后期,英国的济贫法救济提供现金、衣物、住房与医疗救济,劳动救济和济贫法管理受到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胡利明 《创新》2016,(4):21-32
民族法学理论上属于法学学科门类,事实上从属于民族学学科却从事法学职业。民族法学和法学在法学价值上有融合和契合,但不能等同或替代,原因在于法价值理念有冲突矛盾。民族法学研究方法既来源于又高于法学研究方法,作为"客观存在"具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民族法学研究方法理念创新需要突破传统的研究方法,探析理念创新的理论根据,将其引导到价值衡量分析的学术轨道上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可行性,重点集中突出核心价值和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5.
西方法学流派的逻辑起点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西方三大经典法学流派,我们发现不同的法学流派都有自己的核心问题意识与逻辑起点。自然法学以价值为逻辑起点,规范法学以规范为逻辑起点,社科法学以社会事实为逻辑起点。这看似常识化的命题,既展示了不同法学流派的魅力所在,也隐含了这些流派的内在局限。在我国法学流派渐趋成型的当前,深入理解三大法学流派逻辑起点的两面性有助于在西方法学思潮研究中确立科学的研究态度,并以此为基础建构适合中国的法学流派。  相似文献   

16.
衣俊卿 《求是学刊》2003,30(3):5-13
2 0世纪的人类文化精神处于一种背反和自我冲突的境遇 :繁荣与危机并存。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历史“轴心期”的理性文化精神框架在 2 0世纪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 ,同时也清楚地展示出自身的局限性或极限 ,因此 ,存在着人类精神新的、重大突破的可能性。突破的重要标志是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觉是我们理解 2 0世纪人类精神状况和历史深层内涵的核心。实际上 ,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焦虑是同一个历史进程和思想历程。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一方面引发了以 196 8年的“五月风暴”为代表的自发的文化反抗 ,另一方面使文化批判成为 2 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主题之一。在 2 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的谱系中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以意识形态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性格结构与心理机制批判、现代国家批判、现代性批判等丰富的主题为我们全面理解 2 0世纪的文化危机和文化批判理论提供了最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论政治法与法政治学——从政治与法律关系的契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与法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法律的实在化、世俗化是法律政治化的进程。政治不仅以立法过程产生法律,而且是法律的权力基础,并在法律适用中发挥影响。政治的法治化是政治领域建立秩序并有效约束权力的关键,但是政治中也保留不受法律规制的领地。政治的法治化形成政治法这一部门法。交叉研究是西方法学与政治学的研究传统,批判法学是法学、政治学研究结合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我国学者也提出法政治学范式。本文通过廓清政治与法律的关系,冀图明确法政治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外语教育中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光 《学术交流》2002,(6):162-164
语言目标追求的自觉性和文化目标追求的有限性构成了新世纪外语教学的基本特征。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 ,所学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教学中的不可分割性和文化迁移的自觉性。外语教学越是向高层次发展 ,语言负载的文化需要越突出。因此 ,体系相对完整的外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被看做是外语教学和外语课程建设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张斌 《创新》2011,5(4):117-121,136
当今的国际文化传播呈现出美国一枝独秀的态势,美国的卫星通讯、互联网、影视节目、跨国广告服务均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广泛渗透到其他国家。这不但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创新,也对文化产品传入国的本土文化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化哲学泛化,使得文化哲学的基本性质和研究层面仍然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三个前提决定着文化哲学的系统化及其基本性质和研究主题:现代化的逻辑演进以及总体现代化观念的产生,全球化的文化逻辑以及一种超文化形态——“世界文化”理念的生成,和文化发展的逻辑、文化总体性以及文化本体经验的凸显。这些根本变化,使文化哲学成为当代各种哲学形态的潜流和底蕴——文化哲学的理论形态只是这种潜流和底蕴的集中体现和自觉形态。文化哲学有三个研究层而,即哲学文化价值研究、文化形而上学和文化批判。因此,文化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