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城镇居民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文化需求与文化消费问题。文化是新城镇居民融入城市的桥梁。调查显示,新城镇居民人均月文化消费支出约为117元,约占其月平均收入的4?1%,不论是文化消费额还是文化消费支出与月收入之比都偏低。同时,新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居住地文化设施、新城镇居民身份认同、身体健康状况也对其文化消费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市民身份认同既是影响文化消费的因素也是以文化消费促进新城镇居民城市融入的中介变量。因此,从有利于新城镇居民城市融入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要从文化本身出发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另一方面要跳出文化审视文化消费,尤其是要培育新城镇居民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
熊彩  俞懿 《探求》2022,(4):47-55+86
环境的有效治理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在简析环境行为A-B-C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stic分析发现,居民环境治理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之间存在差异,参与意愿主要受到对个人内生环保态度的影响,宣传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较小;而能否实现参与行为,除了要有积极的参与意愿之外,还要具备环境设施设置和有利的政策配置等外部条件。在倡导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如何调整外部条件变量以将居民的高环境参与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是实现环境有效治理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3.
于尚艳  李华轩 《探求》2013,(4):64-70
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并不完全是其个人的独立选择。为了面子、地位、认可,甚至和谐的人际关系,消费者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冲动购买意愿。参照群体促进消费者产生冲动购买意愿,将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可以帮助更好地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LIRSEL8.8软件验证参照群体、感知价值和消费者冲动购买意愿各概念的结构效度和区分效度,研究结果表明,参照群体与消费者冲动购买意愿显著正相关,感知价值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赵莉  王萌  蒋亮亮 《社会工作》2011,(24):55-57
本文利用2010年对苏州市接受老新村改造的四个区中的450名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对老新村改造中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日常生活中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比较,对社区硬件基础设施和社区软件建设与居民的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老新村改造中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较高,日常生活中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较低。社区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充分利用、社区软件中的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的改善和服务的质量的提高可以提高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5.
消费的成本——论收入分配对消费的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大内需面临的主要障碍不是观念 ,而是有效需求的能力。低收入群体的普遍存在 ,是制约消费的重要因素。作者通过分析对比高低收入分配不均带来的消费层次的差距是遥远的 ,即高收入者缺乏消费意愿 ,低收入者缺少支付能力 ,特别是当高收入阶层转变消费重心后 ,相应消费层面因无主体补充而萎缩对消费的制约。作者认为 ,城乡差别和地区间经济差距 ,作为历史积淀的结果也是制约总消费的稳定变量  相似文献   

6.
西部城市大气污染支付意愿的实证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立  高新才  张钦智 《社科纵横》2010,25(9):15-18,39
兰州市是中国西部地区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本文利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对兰州城区居民的环境支付意愿进行了评估,得出居民对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平均支付意愿是140.97元/户/年(2009年元)和城区内因大气污染每年产生的经济损失为8066万元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节假日与休闲消费关系研究——兼论我国假日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支配收入与闲暇时间是人们进行休闲消费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政府财政支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假日天数、节日次数都是我国居民休闲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休假时间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居民休闲消费的影响最为显著。这表明,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适当延长休假时间可以有效拉动我国居民的休闲消费。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休假时间进行比较,发现我国休假时间有延长的可能。本文建议:改革我国假日制度、扩大居民休闲消费。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背景下我国居民对核电的认知状况与接受意愿。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对核电相关知识了解水平较低,但关注度和兴趣都比较高;公众对核电的感知价值、感知风险和接受意愿也比较高。根据本文的分析,公众对核电的感知价值对其接受意愿有促进作用,提高感知价值的主要途径包括提高公众对核电的卷入程度和信任度;公众对核电的感知风险对其接受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降低感知风险的主要途径在于提高公众对核电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9.
胡秀丽  黄圣平 《社科纵横》2008,23(10):45-46
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国居民的文化消费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文化消费的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文化产品的供应不能充分满足居民的文化需要,居民总体的文化消费水平比较低,文化消费的内部构成不够均衡.要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必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通过提升市民的综合素质,培育文化消费主体.  相似文献   

10.
普通居民的住房消费是一个在以往研究中关注不够的领域,本文主要对清代至民国时期江南农村和市镇居民的住房消费——从住房的建筑材质、建筑样式和结构、室内外环境、卫生状况、室内陈设等方面作了梳理和探讨,并对十八世纪以来江南居民,特别是农民人均住房的数量和面积、家具的数量、以及年均住房消费的开支水平作了尝试性的估计.  相似文献   

11.
论启动消费信贷与消费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方义 《求是学刊》2001,28(3):47-53
文章阐述了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断层是当前消费需求萎缩的直接原因 ,消费信贷对解决消费断层具有独到的作用 ,分析了消费信贷现状、作用机制、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指出改革消费体制 ,优化消费环境是启动消费信贷的关键环节 ,提出了改革消费管理体制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网络消费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明升 《学术交流》2003,(1):105-110
由于我国信息服务业发展滞后 ,市场规模偏小 ,“两大瓶颈”因素同时存在 ,有序化程度偏低 ,使得网络市场的发育程度还不高 ;由于我国网络消费者的意识有差距 ,消费层次不高 ,并且存在语言障碍 ,使得网络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我国网络消费中的不平等现象、“网沟”问题、“灰色消费”现象、消费过度问题等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 ,使其对网络消费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陈建良 《创新》2009,3(4):51-55
国际金融动荡引起我国出口形势恶化,我国经济今后将主要由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来拉动。当前国内消费需求总量虽在增长,但消费增长低于同期GDP的增长,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平衡,差距逐年扩大。居民收入的增长缓慢、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从根本上制约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快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缩小收入差距,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IPCC碳排放技术指南提供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计算公式对长三角地区1996年—2010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和Gompertz曲线模型预测和分析长三角地区未来碳排放趋势。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正处于而且还将处于持续增长阶段,短期内难以达到峰值;长三角地区应积极发展新能源,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控制和降低能源消费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扩大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西安市农村经济现状显示,农村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但落后的农村流通体系,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农村消费潜力的发挥,阻碍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只有改善农村流通,挖掘消费潜力,加速实现农村消费,才能让农村消费真正成为扩大内需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6.
网络消费的基本特点及其对传统经济理论的突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经济理论对人类消费的解释,在工业社会以前基本上是准确而有效的.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消费呈现出如效用递增、消费与生产合一、消费对象软化、收入约束弱化、"拉"式消费、群势效应、无边界消费等新特点.网络消费的这些特点已经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界域,同时也呼唤着网络消费理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时期北京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上个世纪末,北京居民的消费观念经历了不断变化的几个阶段:(一)朴素扭曲的消费观念;(二)追潮赶浪的消费观念;(三)日趋个性化的消费观念。消费观念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牛文浩 《创新》2012,6(3):48-50,127
当前,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新富群体中存在着一种"病态式消费"现象,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制消费欲望、调整消费行为,才能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生产主义到消费主义:炫耀性消费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飞 《社会》2007,27(4):136-136
一部人类历史,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一部消费史。然而,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事实,消费问题却长期受到社会学家的冷遇。直到19世纪中后期,情况才有所改观。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对美国刚刚成长起来的暴发户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炫耀性消费”这一社会科学界内的不朽概念。本文中,笔者对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思想作了简略的探讨;对生产主义和消费主义视角下的炫耀性消费研究进行系统的回顾;旨在指出过往研究中的不足并提倡开展本土化的炫耀性消费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 《学术交流》2005,(2):102-1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消费信贷活动出现了一般消费信贷明显减少,特种消费信贷发展较快和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等三个新的特点。面对消费信贷活动迅速发展的新特点,银行开展的消费信贷业务却面临着业务量所占的比重小、品种少,对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作用认识不足和缺少一套完善的消费信贷制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能满足消费信贷活动迅速发展的需要,也束缚着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消费信贷业务方面的竞争。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完善机制,努力提高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