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详细考察了卢卡奇早期理论创作,即其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理论创作,尤其是其对艺术、小说、戏剧等的研究。作者指出,卢卡奇在其从事理论活动的初始就把解决资本主义文化危机作为旨归;他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非一种断裂,而是为这一理论旨归寻找现实载体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在早期政治文论中提出了一种阶级伦理思想。这为布达佩斯学派开启了重要的研究视域,他们面对新的历史境遇中日常生活异化的困境,力图从伦理层面为个体寻找超越现实的力量与路径,最终完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从阶级到个体、从政治领域到日常生活领域的伦理视域转换。  相似文献   

3.
布达佩斯学派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20世纪晚期,作为卢卡奇的得意门生和学术伙伴,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成员在研究主题上经历了一次微观的文化转向。他们从早期对异化、人道主义等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倚重转变到后期对文化、后现代、科学与艺术等主题的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关注和分析当代现实问题,形成了体现该学派传统的现代性文化理论。通过简要评述布达佩斯学派现代性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揭示该学派为现代性文化寻求多元化发展道路的理论共识。  相似文献   

4.
苗伟  李金花 《社科纵横》2011,26(5):126-129
人是文化环境的主体,在文化环境面前,人具有最大限度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文化环境是人直接面对的文化境遇,它既是人生存状态的集中反映和整体展示,又是人进步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实依据。努力创造一个优质的文化环境,对人的健康存在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主体存在的人必须担负起文化环境优化的使命,通过各种创造性实践去优化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法兰克福学派早中期代表人物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中主要将焦点放在了现代性批判上,但由于他们看到了实际革命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可能,于是就把批判的落脚点转向文化,使之成为文化批判.又由于文化对现实的批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种远离现实的文化形式,于是,艺术与审美就成了实际的焦点.因此,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批判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美学批判,其文化批判的落脚点也就集中在艺术和审美领域.这一文化批判几乎成为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发展的一条主线——从精神和文化角度实施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6.
刘宁 《唐都学刊》2007,23(4):10-11
汉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其中蕴涵了中国多种文学体式的萌芽,所谓“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宏丽的两汉辞赋、朴实的汉代诗歌及史传文学的空前发展,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根柢。汉代文学的繁荣由文体形式到文学作品的内  相似文献   

7.
韦立新 《日本学刊》2002,43(3):123-133
本文把焦点集中放在中国文化中的儒、佛思想传入日本之后 ,对日本神道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论述 ,指出日本神道的发展 ,在许多关键性阶段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传自中国大陆的儒、佛思想的刺激和影响 ,其与中国古代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绝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8.
尹洪禄 《社会工作》2010,(15):32-33
一、引言 人,通过文化来实现自我;文化,是人们生活的工具。因为文化不同,人们的生活相异,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行为呈现各种各样的差别。同时,处于不同文化之中的人又在不断地型塑和完善着其所处的文化。文化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文化有效率高低之分,但却不能说这是先进与落后之别。当我们走出书斋,走向田野,当我们进入行动者的文化中去体会,我们会发现,“野蛮人”的社会秩序是和谐的,他们的文化同样是美的。  相似文献   

9.
达尔认为公民之间的政治参与和效能感与一个国家的规模有关但并非完全依赖于它。然而在国家之内单位的规模对于参与和效能感的影响确实是重要的。地方政府培养了参与并加强了公民的效能感。使参与和效能感的价值最大化可能需要的单位大大小于我们通常假设的规模。在参与和效能感的价值方面是最优的一个单位,在其他的价值方面也可能不是最优的。达尔的分析结论对规模与民主的理论及其实践均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曾军 《学习与探索》2008,(2):193-198
近年来各种围绕文艺学学科反思的争论,其实有着复杂的理论背景和历史纠葛.在中国20世纪近百年文艺学学科发展史背景上,将新中国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置于现代中国、前苏联和当代西方的比较视野中予以考察不难发现,新中国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没有完全照搬前苏联体系,而是体现出了中国化的努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理论的繁荣呈现出明显的美学化倾向;近些年来尽管争论不断,但是文学理论的文化化趋势却是一致的.从比较视野角度重新定位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问题可以看出,文学理论没有走向终结,而是在继续创新.  相似文献   

11.
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6位大学生成为"寻游者"的历程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这些身处或曾经身处精英大学的学生,经历了从"曾经的优等生""象牙塔中的成长与试误""另一个圈子的突围与拒斥""心灵的栖息地在哪里"四个阶段的蜕变过程。这些改变提示我们,需要对精英教育中的自由选择与新媒介娱乐的冲突、场域的争夺与边缘化、中上阶层子女对主流文化的顺应与背离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