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热钱的流入加剧了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投机性,经济表现虚假繁荣,迫使中国央行被动增加货币投放,不仅抵消了货币政策的效应,还增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而国际热钱的流出则会给中国经济与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当逐利的条件消失,热钱会连本带利回到境外,极容易诱发金融市场的动荡,加大中国金融风险。本研究改进和修正了热钱流入规模回归模型,构建了自适应预期模型,利用1995~2009年的年度数据对热钱规模进行最小二乘估计,认为资本市场对热钱规模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中国应该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防止股票市场泡沫化;放开资本项目步伐应谨慎,资本管制是应对国际热钱投机的屏障;对资本利得征收所得税与托宾税,形成抑制国际热钱进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2005年到2007年,中国股市冲向6000点高峰,而2008年以来却一泄千里。大量数据表明,中国境内流入的不明用途资本急剧增加。近年来大量热钱流入我国境内,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带来了潜在的风险。防范国际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入对我国造成的冲击,关键在于调控流入规模的同时有效地预测其迅速逆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外汇储备调整增加额、贸易顺差额、FDI、外债以及隐藏其中的热钱,结合分布滞后模型对热钱的月度流入规模进行了估算,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影响热钱流入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热钱的流入规模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且资本市场收益率是影响热钱流入的主要因素;利率和房地产市场对热钱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从法律、体系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导致的热钱流入,首先分析了热钱流入的原因,之后从贸易渠道、经常转移和虚假投资三个方面分析了热钱流入境内的途径,接着利用货币当局国外资产变动额数据估算了2003-2007年流入境内的热钱规模,最后讨论了热钱流入境内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热钱入境的特殊动因与潜在风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总结境外热钱入境动因文献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人民币升值只是热钱入境的导火索,真正的动因在于追求股市、房地产等资产市场的高利润。大量文献证明,目前我国热钱规模非常庞大。大规模境外热钱涌入将给中国股市和楼市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为减少风险,应该对热钱进行引导,并且要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相似文献   

6.
2009上半年以来,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各种资产价格的上涨,大量热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对我国金融、外汇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本文通过采集2005年至2007年的数据,运用利率平价理论对影响热钱流入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在结尾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国际热钱是指为追求最大盈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国际热钱的大规模涌入可能引发某一国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从而导致投机泡沫的产生。由于近年来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值以及其他原因,大量的热钱流入对我国经济的虚假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运用VAR模型检验分析热钱流入对我国一二线城市房价的影响,结果发现热钱涌入对一二线城市房价的影响尽管存在差异,但都有着较大的冲击,这与过去国内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最后,根据对实证研究结论的探讨,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套汇逃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有关的数学模型,并在模型给出结果的基础上,对一些缓解该问题的措施之可行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5年到2007年,中国股市冲向6000点高峰,而2008年以来却一泄千里.大量数据表明,中国境内流入的不明用途资本急剧增加.近年来大量热钱流入我国境内,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带来了潜在的风险.防范国际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入对我国造成的冲击,关键在于调控流入规模的同时有效地预测其迅速逆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自200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由负变正以来,热钱开始大规模流入我国,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11年12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为31811.48亿美元,较10月份32737.96亿美元,环比下降926.48亿美元,这是自9月份下降以来出现的第三次月度下降。外汇储备下降、外汇占款下降,以及人民币单边看涨转为贬值预期,均与热钱流出有关。本文从热钱规模入手,用图表论证了热钱有流出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热钱流出的原因及潜在风险,最后提出了应对热钱流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剖析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诸多原因,指出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慎重、稳妥地推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2.
地下资本流动是开放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可以发现这一问题对于我国而言,已经不容忽视。地下资本流动干扰了基础货币投放,破坏了金融秩序,放大了金融风险,也助长了腐败行为,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VAR模型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运用VAR模型计量方法对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认为: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的长期稳定关系,货币供给量变动是引起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并且货币供给量变动对通货膨胀的有效影响时期为9个季度,其影响程度于滞后第5期达到峰值。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的通货膨胀仍然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政策仍具有最终影响价格水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显示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为防范金融危机,减少其对经济的冲击,必须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健全完善的、系统的、可操作性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开放经济中 ,国际游资的存在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国际游资活动正反两方面的经济影响 ,客观上要求各国不断强化本国经济系统对国际游资的抵御能力和吸收能力 ,防止在股市上出现“制度”危机和“信心”危机。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要努力避免经济增长受到国际资本流动所产生的不稳定性的影响 ,妥善处理新兴股市规范化、国际化发展与货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关系 ,通过有选择地资本管制政策及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以此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基础上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 ,经济全球化需要全球化的管理 ,国际资本流动功效的改进有赖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国际资本市场交易技术创新 ,主要发达国家更应该在国际游资的监控及其国际合作方面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理论界有人提出通过降息来阻击热钱的观点,从现实经济条件下是否具备足够的降息空间和降息能否从经济利益上阻止热钱进入这两个方面提出了质疑,并得出在阻击热钱的过程中不宜以降息为手段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金融机构洗钱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大,流动性和隐蔽性强,国际化、专业化、科技化以及有组织性和独立性等特点。从事洗钱犯罪的金融机构在整个洗钱犯罪中经历了由"从犯"到"主犯"再到受益人的角色演变,对洗钱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有关部门可以从增设禁止性规定,提高洗钱犯罪成本,建立健全金融法律制度和反洗钱运行机制等方面,加强对金融机构洗钱犯罪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在给各国经济以重创的同时,也激起我们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二者关系的重新审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一种动态的博弈关系,二者在现代金融发展过程中既互相促进,也互相制约。金融监管松驰导致二者关系失衡虽是美国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但加强管制并非我国当前处理二者关系以走出危机阴影并防范和遏制金融风险的良药。重塑效益性与安全性相统一的金融发展观,坚持金融创新不能动摇,改善金融监管并在金融创新中及时跟进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理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