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共关系史是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共关系史研究,则是中国现代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由于各种原因,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海峡两岸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几乎成为史学界的空白点。自八十年代开始,由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使学术界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呼吁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文章见诸报端不断增多,研究国共关系史的文章、著述日渐增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新近出版的由王功安、毛磊两人主编的《国共两党关系史》(以下简  相似文献   

2.
武汉国民政府存续时间虽短,但是在中华民国史、国共关系史、中共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有关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内政外交、军事斗争等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武汉国民政府存续时间虽短,但是在中华民国史、国共关系史、中共党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有关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内政外交、军事斗争等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耿丽华教授     
耿丽华 ,1 949年 1 2月生 ,辽宁省大连市人。 1 97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历史系 ,后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 993年晋升为副教授 ,1 998年晋升为教授 ,现为辽宁大学马列德育教研部科社与共运学位点硕士生导师。先后从事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政党史、民主党派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政党等教学与研究。近 1 0余年来 ,在国家级、省级出版社公开出版的独立撰著、合著的学术著作 1 0部。主要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史》、《中国的政党》、《新中国外交思想研究》、《一国两制与海峡两岸关系》、《中国国民党台湾四十年史…  相似文献   

5.
中共党史学方法论研究的一部力作──读《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丁俊萍政党活动是近现代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政党史也因此成为近现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中共党史研究在中国政党史乃至世界政党史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问题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外关系史等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少以国民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就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对国民党的态度和认识做一比较研究,从中分析这种认识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及对中国革命发展轨迹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治中(1890—1969),国民党内著名的“和平将军”,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他一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是现代军事史,中华民国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尤其是国共关系史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近几年,随着国共关系史研究的开展,张治中研究开始为学术界所注意。本文谨就张治中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及尚存在的问题,作一粗略叙述并谈谈自己的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发展史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国共关系史,揭示其客观规律性,对于促成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仅就抗战初期的国共关系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易显石教授     
易显石,男,湖南省新化县人,1935年生。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辽宁省出本研究所工作。现任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1990年晋升教授。易显石教授三十余年来,一直从事日本近现代史(含中日关系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已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均获好评的科研成果,公开出版专著、译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的《九·一八事变史》、《日本的大陆政策与中国东北》两部专著,是由日本国出版的日文本。《九·一八事变史》一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基金优秀著作奖。易显石教授目前是国内所从…  相似文献   

10.
国民参政会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影响的政治事件。研究中华民国史、中国抗日战争史、国共关系史,都不能不重视对国民参政会的研究。国民参政会研究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一、国民参政会的缘起、性质及职权国民参政会成立于1938年。但是它的名...  相似文献   

11.
王世杰是一位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人物。他曾在教育界、政界、外交界、学术界身居高位,先后在大陆和台湾担任过重要职务,堪称蔡元培以后学人从政之第一人。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峡两岸的出版机构先后整理出版了王世杰的著作、文集和日记,学术界开展了对其生平志业及影响的研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对海峡两岸学者有关王世杰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初步总结,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王世杰以及研究民国史、国共关系史及海峡两岸关系史等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国家观念和族群关系在“鸦片战争”后经历了一个急剧变化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 ,我国学者对于如何系统地理解和分析几千年来中国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发展史也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出版于上世纪 30年代的三部《中国民族史》可以说是那个时期中国学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其中王桐龄的《中国民族史》试图以族际交往和族际融合为主线来贯穿中华民族整个族群关系演变历史 ,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具有特殊的意义。上世纪 6 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发展起来的族群社会学 ,其主要研究视角即是以族群关系为核心。族群社会学在中国也正处于发展之中 ,在研究分析中国族群关系发展史时 ,这三部民族关系史是重要的参考文献。文章以王桐龄书为主线 ,比较分析了这三本民族关系史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国家观念和族群关系在“鸦片战争”后经历了一个急剧变化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我国学者对于如何系统地理解和分析几千年来中国各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发展史也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盱上世纪30年代的三部《中国民族史》可以说是那个时期中国学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其中王桐龄的《中国民族史》试图以族际交往和族际融合为主线来贯穿中华民族整个族群关系演变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具有特殊的意义。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发展起来的族群社会学,其主要研究视角即是以族群关系为核心。族群社会这在中国也正处于发展之中,在研究分析中国族群关系发展史时,这三部民族关系史是重要的参考文献。文章以王桐龄书为主线,比较分析了这三本民族关系史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处理涉及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一直备受政府及学者的关注。除全国性民族关系的论著外,中国区域性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也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成为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逐步走向深入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就大的地区而言,西北、西南、中南、云南、广东等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布区都已出现区域性民族关系史论著。如在现有的关于大片区民族关系史的论著中有杨建新、马曼丽的《西北民族关系史》,王文光等的《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吴永章的《中南民族关系史》,中国北方民族关系编写组的《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方衍的《黑龙江古代民族关系史》,刘锡淦的《古代西域民族关系与政策研究》,练铭志等的《广东民族关系史》,伍新福等的《湖南民族关系史》,杨德华的《云南民族关系简史》等等,唯独没有东北的民族关系史的论著出现。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悠久,有关东北历史一直被学者所关注,出版了不少有关东北史的著作。如金毓黻的《东北通史》,傅斯年等人的《东北史纲》,佟冬、赵鸣歧主编的《中国东北史》,张博泉的《东北地方史稿》,董万伦的《东北史纲要》,宁梦辰的《东北地方史》,程妮娜主编的《东北史》...  相似文献   

15.
在 2 0世纪 2 0年代后期 ,蔡和森撰写了我国第一部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和第一部党史研究专著———《党的机会主义史》 ,开创了中共党史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组编,武汉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理论课部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政治理论课部整理编辑的《回忆陈潭秋》一书,作为向中国共产党诞辰六十周年的献礼,即将同读者见面。汇集在这本书中的四十三篇回忆录,通过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不同侧面生动、具体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的光辉业绩和高尚情操,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也为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教学及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这些回忆录,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一部佳作──评《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陈连开在中年史学家中,周伟洲教授以勤奋多产著称。近年来,他已出版的专著有《敕勒与柔然》(1983)、《吐谷浑史》(1985)、《汉赵国史》(1986)、《南凉与西秦》(1987)、《唐代党...  相似文献   

18.
任学岭,男,汉族,1950年生,陕西佳县人。中共党员,延安大学史学教授,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点导师。1976年于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分配到延安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1979年至1980年曾在华东师范大学进修一年。曾任政教系中共党史教研室主任、社科部直属党支部书记、历史系主任、人文社科学院院长等职。现任延安大学陕北文化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延安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任学岭教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先后给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民国史、陕甘宁边区史、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不仅在地理上一水相隔,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自古以来就相互影响,彼此渗透。两国人民和政府长期频繁的密切往来,深远关系,在两国的历史上必然形成一部丰富多彩的中日关系。中日关系史的记载与研究,无论在中国,或在日本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我们想谈的是近十年来中国史学界关于中日关系史的研究。由于所知不多,接触范围也很窄,对所谈问题,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仅仅为今后中日学者在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方面的合作提供一些学术信息。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学术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致力于中日关系史研究。中日关系史研究日趋活跃,研究队伍勃然崛起,研究成果灿然可观。  相似文献   

20.
梁星亮教授     
梁星亮 ,男 ,汉族 ,1 954年 5月出生。陕西大荔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西北大学社科系教授、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主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 ,西北大学首批“跨世纪人才”。 1 976年 7月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留校工作后先从事新闻学的教学工作 ,1 978年始从事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西北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兼任陕西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陕西省高等院校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会会长、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中共党史人物传》(百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