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生态经济学的主旨是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优化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民族地区要遵循生态经济学的理念,努力探讨生态经济发展的模式,正确处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严禁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自身立法"的人本伦理观、"自然向人生成"的人本生态观和"人与自然界之间对立统一"的"人本和谐主义"为核心内容,研究低碳经济的生态伦理思想,培养人们的低碳经济意识,实现人类生存意义的重新定位,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形成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生产生活习惯和伦理规则;低碳经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决定了其生态伦理思想必然以人性论和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为其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选择,它有利于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生态文化可以引领全社会认识自然规律,了解生态知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内在推动力;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可以规范和引导政府部门的决策行为,使政府的决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化应处理好三大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5.
佛山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生态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环境友好型的生活方式以及和谐的社会民生,是佛山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本文分析了佛山生态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佛山市发展生态经济研究的战略选择。目前,限制佛山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建设生态经济的意识不强,观念上存在偏差;生态经济建设规划缺乏科学性;未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生态经济建设运行机制缺乏活力;生态经济建设科技含量及现代化程度低;生态经济建设环境差等。为了确保佛山市生态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明确指导思想,克服传统经济模式惯性,把握生态经济真谛,正确处理生态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多种关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实现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就要解决如何理解和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及其与实现高质量发展关系这个前提性问题。对不同理论谱系的生态思潮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内涵理解为否定技术运用和经济增长,人类屈从于自然的生存状态;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绿色发展思潮从维系资本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本追求利润的目的出发,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理解为人类保护资本主义再生产自然条件的责任和义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理解为以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哲学基础,坚持系统论、整体论和协同论的辩证思维,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转化为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通过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各个文明时期是不一样的,经历了由农业文明的和谐到工业文明的裂变,往后的发展应该是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生态文明。构建生态文明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传统观念,确立一种新的生态观念,传播现代生态环境意识,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是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积极构建青海生态文化体系,为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保护建设生态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生态保护型和谐社会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主体。关注生态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相融,提高自然利用效率,是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选择。论文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主线,从生态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入手,在阐述没有生态和谐的社会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的基础上,探讨了构建生态保护型和谐社会的理性思维,提出了建设生态保护型和谐社会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贝娄在其小说中发出了生态批评的声音,其作品呈现了他的和谐生态观以及他对人类生存环境所具有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小说《院长的十二月》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小说不仅表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而且表现了人在与自然的对抗中自我的深刻异化。贝娄在小说中呼唤通过建立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走上良性发展的轨迹,实现人对自然的"浪漫式回归"、人与自然的美好相遇。  相似文献   

11.
从民族地区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来看,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多元性不仅根源于宗教伦理观的不同,还在于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经济文化适应性特征.据此,在构建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互动关系模式的基础上,得出正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多样性,从而产生了多元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结论,并从两者互动关系分析出传统生态文化有效发挥功能的条件是少数民族传统经济以农业为特征,以可更新生态资源为基本内容的经济模式,生产力水平低,人口规模小,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缓慢,处于一个封闭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内.在开放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传统生态文化的约束力远不如在传统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中那么有效、广泛.因此,在当前民族地区开放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经济系统自身的可持续运作,另一方面有必要改造传统生态文化,使其更具适应性、约束性.  相似文献   

12.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视角会看到不同的东西。从经济的视角看,农业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从其他的视角看,农业在社会中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视角出发,农业对于经济活动中的物能循环,对于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都有着重要和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文学的角度看,《亚鲁王》是在不断重复的对万物与人的关系的描绘中体现着艺术审美方面的典型意义:万物都是生态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者——苗族人民对自然的质朴认知形成了以平静的语调表达自然、以欣赏的眼光看待造物的自发的审美心态;万物是有灵魂、有生命、有情感并相互关联的——自然的整体和谐成为具有生命审美价值的表现对象;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相互交融的一体性——人与自然的融合成为审美表现的终极理想。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现代化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目光局限于物质形态,而忽略了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内容,从而导致文化生态的失衡.通过梳理藏族生态民俗和生活禁忌文化,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加以论述.藏族丰富的生态民俗文化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提供了一套可供参照和借鉴的价值体系,吁请人们走出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 规划中“包容性增长”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增长”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经济增长与其他各方面的增长应该是互相协调、和谐增长、可持续增长和科学增长;经济增长的同时,财富公平分配,不造成贫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使所有人都从增长中获益。文章旨在通过对“包容性增长”概念之阐释,以更好地理解“包容性增长”的深刻含义,促进经济变革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友好,表征着构成环境各因素与基本条件的和谐一致、共生同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应从生态、国内与国际三重视阈进行。在生态环境上,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天人合一,物我交融;在国内环境上,注重以人为本,化解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际环境上,注重博采众长、合作共赢,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7.
生态和谐视域中的和谐社会研究状况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则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基本特征。解读和谐社会,应着力把握其表征时代精神的理论特质。其中彰显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在生态和谐视域中,和谐社会的研究进展表现为提出背景的宏阔性、思想渊源的厚重性、审视视角的 多维性、发展理念的科学性、思维方式的和谐性和生态和谐的实践性等若干层面。  相似文献   

18.
工程生态观是人们关于工程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根本观点与看法。当代工程生态观,是对传统工程观批判扬弃的结果,是对现实工程活动反思批判的结果,是生态文明的进步要求与价值诉求。当代工程生态观有其丰富的内涵与要求,它要求以生态学的视角看待工程活动,实现工程与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以全面、辩证、历史的观点看待工程的生态影响,确立合理利用自然、适度改造自然的工程生态观;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双重互动关系,确立动态、和谐、整体性的工程生态观;既要实现对自然进行适度改造与变革,又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协调;工程生态观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反映,是生态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确立正确的工程生态观,有助于实现工程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实现工程宗旨、目的、功能的转变与提升,有助于实现工程活动的生态化转向,有助于探寻工程创新的方向,它对促进工程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起重要的思想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更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的整体推进过程,在这个系统的整体推进过程中,生态伦理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