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在分析了大量的英语比较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联系具体的上下文和语境是理解和翻译英语比较句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There-be存在句的结构与翻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re-be存在句是一种表"存在"的特殊而常见的句型。本文着重介绍了there-be存在句的各种结构,并根据该结构的变化分析其翻译技巧,由此指出在实务翻译中,应弄清楚其内在逻辑关系,根据上下文,才能准确地理解并表达出此结构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翻译腔”例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理解之误和表达之误所致,"翻译腔"表现各异.作者认为,在英汉翻译中,只有努力钻研原作,充分理解原文的深层含义,熟悉和掌握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表达符合译语语言习惯,才能使译文流畅自如,提高可接受性,消除"翻译腔".  相似文献   

4.
被动是英语和汉语共有的语言现象,翻译中能否妥善地对被动句进行结构转换,直接影响到译文的翻译质量。译者在翻译时应充分认识英汉两种语言被动句的异同点,在认真解读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各种翻译策略,真正达到利用目的语阐释和表现原语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导弹外壳板弯机中的“改进型”轧辊半径之确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将日译汉翻译课的形式分为与"词译"(生搬硬套搬字典里的解释)"句译"(在整体把握原文意义基础之上进行翻译)两种类别.并例举大量例文用以说明"句译"是我们应当提倡的翻译方式,而"词译"方式则不可取.  相似文献   

6.
总结多年来师专英语专业三年级英汉翻译课的教学经验,认为引导学生分析两种语言的句法结构特点,在英汉对译时灵活运用句法结构的相互转换策略会收到事半功倍之良效。作者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对译过程中句子结构相互转换的具体方法,旨在提醒学生不要因为机械翻译而导致“翻译腔”后果。以求提高学生的译文质量,达到文从字顺,消除“翻译腔”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概述英语应用科技文本典型的文体特征的基础上,演示应用科技汉英翻译所使用的典型句式,分析复杂汉语句子英译的主要思维方法和翻译技巧,对相关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翻译单位的问题是翻译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国内外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从不同的理论出发,提出了不同的划分翻译单位的方法。本文试图以巴尔胡达罗夫对翻译理论进行形式切分的理论和拉多对翻译单位进行逻辑分解的思路,提出了横向翻译单位和纵向翻译单位的概念,以期从语言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对翻译单位进行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9.
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对研究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及翻译过程带来了启示。说明了阐释,理解与翻译三者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体现了理解的主体是译者,理解的客体是文本,要对文本的内容进行阐释,需要理解,理解就是翻译,理解的过程就是翻译的过程。在阐释学基础上提出的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对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研究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日语被动句按句子结构可以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翻译时应首先弄清这些被动句的类型、意义、修辞色彩和语法作用。一个被动句往往有几种翻译方法 ,因此不能抱泥于一种固定的死板译法 ,应灵活翻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写作课中的老师教和学生写的双边活动,视为一个完整的信息流程,以信息论和系统论为指导思想,分析这一信息流程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并探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从不同角度看 ,写作教学过程有不同的呈现。为体现师生双方的交往互动 ,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拟将写作教学过程划分为教师引导 ,学生定向 ;学生写作 ,教师帮助 ;交流评改 ,互相沟通三个阶段。整个写作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对科技期刊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信息交流、科技发展和信息技术对科技期刊的要求出发,阐述了科技期刊创新的必要性,探讨了科技期刊创新的内容,即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提出了科技期刊创新应该处理好技术创新与内容创新、读者作者需求与社会需求、人才使用与培养、缩短出刊周期与提高文章质量四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网页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分析和探讨,说明《网页设计》课程适合这种教学模式,能在课堂教学中巩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整合和创新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游走的"边缘人"——流动农民是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社会出现的新型阶层。"边缘人"的兴起是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带来的必然结果,对"边缘人"的发现和书写,构成当代文学不可忽视的大事。忍让型"边缘人"经济地位的缺席预示了他们劳动价值的失范,"自我认同"型"边缘人"则通过自身的抗争努力寻求社会的认同。新时期乡族小说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了这些"边缘人"所表现的生存、伦理、价值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非核心期刊的高校学报作者队伍中,相当一部分是硕士研究生。针对这种状况,非核心高校学报应该针对自己的稿源情况,一方面采取多种策略和措施吸引专家学者的优质稿件,另一方面要下功夫热情扶持青年教师,重点培养研究生作者的学术写作能力,积极搭建大学生自主创新成果交流平台,努力促进学术道德的建设,在培养科研人才后备力量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写作学什么,怎么学等基本问题没能解决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作文教学本真的缺失。表现在感悟的导向以认同为主,知识的呈现以静态为主,学生所写以他人的要求为主。二是作文教学目标的错位。作文教学到底是为政治还是为生活?应该重文学还是重应用?三是作文教学环境的封闭。选材面窄,缺乏开阔的视野,闭门造车,缺少体验的过程,简单迁移缺失创新的灵感。四是作文教学策略的失误。注重模仿,文体中心,强调套路等教学策略使作文教学止于应试。五是作文教学评价的误导。主要表现在过于强调内容的积极意义,过分看重体式的规范周整,过度青睐语言的华美纯熟。  相似文献   

18.
语言本身的非系统性与文学创作的审美特性是促进文学语言产生变异的重要原因。在创作过程中,作家要把握和表现那些有多种可能性、无限发展性的事物,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使文学语言只得“化常为变”,而语言的非系统性则提供了物质上的可能。文学语言的变异性表现为语音变异、语义变异和语法变异。  相似文献   

19.
环境法双语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环境法学知识和外语知识并重的专业人才。然而,环境法双语教学在教材选用、教学模式选择、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得环境法双语教学尚不具备实现这个目标的功能。为实现环境法双语教学目标,应该编写适合国内教学使用的环境法双语教学教材,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适当延长课程课时,提前开课时间,并为加强环境法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提供课程支撑。  相似文献   

20.
健美操课程中师生间的交流方式多种多样 ,其中非言语交流方式具有独特的功效 ,准确运用这些方法是上好课的关键。文章通过对大量教学实践的总结 ,提出了目光接触交流、表情交流、身体姿态交流、空间位置变化交流等非言语交流方式 ,并阐述了它们的功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