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庸小说作为中国武侠文学的重要一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文化意蕴。刘卫英、王立教授《金庸小说母题及中外比较研究》一书从主题学研究方法入手,从16个母题和意象专题研究来阐释金庸小说中的深层意蕴以及某些人类学解读。不同于其他一般性金庸小说研究的论著的是:该书创新性地从部分母题的中外文学主题史来源、以及民国武侠小说代表作的介入等方面阐发,成为该书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母题演进的历程中,有些原型母题的意蕴并非本土生成,而是与相异的其他东方民族之间通过文化互动、文学交流植入而来,从毗邻的印度文学翻译传译过来的成分占有很大比重。在清代蒲松龄所撰《聊斋志异》中便有许多故事内存着经由汉译佛经传来并融汇于我国文化、再现于文学叙事的印度母题,例如小说情节中时常出现的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疾病、灾害,即为实例。  相似文献   

3.
将一些神奇事件的发生归因于佛与众生的心有灵犀,这是佛教感应观的重要内容。这一观点与中土早已有之的感应学说相契合,在佛教大盛的六朝对士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直接表现就是六朝小说中产生了感应征验母题,这一母题一般由民众陷入困厄,归心释氏乞求保佑解救,菩萨显灵使其脱离困厄三个环节构成,对后来的感应小说创作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期以来,王立教授的主题学研究,在国内外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继《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原型与流变》、《中国文学主题学》(全四册)等反响广泛的专著之后,他近来出版的《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以下简称《复仇文学主题》)为学术界填补了一项空白。《复仇文学主题》从中西比较和传统主题、母题史多方面溯源清流的角度,较为系统地厘清、描述了诸多复仇作品之间的承续关系;论述了复仇文学同传统文化一些重要分支的关联;发掘了作品所反映的作家复仇观念及情感心态;分析了复仇心态的动因及其情绪泄导、心理补偿功能,复仇动机的传奇质…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从叙事策略与结构阅读这两个叙事学角度对沈从文的《渔》和汪曾祺的《复仇》两部作品的复仇主题解构进行对比分析,展现沈从文"回归自然本心式"的复仇解构与汪曾祺"超道德情感式"的复仇解构的异同之处,剖析"隐形矛盾"与"诗意留白"等细节之处两位作家所展现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审美价值倾向。在此基础之上,通过简要的横纵向比较展现两位作家不同于传统作家以及同时期其他作家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叙事者可以使相同的叙事内容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同样是美国奴隶制度下女性黑奴弑婴所造成的"鬼魂复仇"事件,小说和电影站在了不同叙事角度,采用不同的叙事结构,构成了不同的叙事文本。通过对小说和电影的叙事比较分析,展现了文字与影片叙事的差异性,进一步揭示出美国奴隶制度下的女性黑奴的生存状况以及白人奴隶主异化的人格表现,以及莫里森对于全人类人性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王立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主题学研究成就斐然,业已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强烈反响。他先后发表这方面的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了《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中国文学主题学》等颇具特色的系列专著。……想获取比较完备的资源,需要进行艰苦细致的搜集整理工作。王立先生在撰写这部著作的过程中,文献阅读量是非常大的,令笔者自叹弗如。举凡经史子集、野史笔记、道藏佛典,他都广为浏览,多方发掘,掌握了大量有关复仇主题的信息资料。实际上,作者在撰写这部著作之前,  相似文献   

8.
石川达三<活着的士兵>与东史郎<东史郎日记>从文学与历史的不同角度记述了日本侵华战争中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两部作品分别出自作家与士兵的不同之手,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谛.为中日两国在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和认识上提供了帮助,也在客观上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事有世界声誉的犹太作家巾,艾·巴·辛格的创作无疑是独树一帜的.从1935年出版《文莱的撒旦》至今,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坚持用意第绪语会述说和追寻,一个历经劫难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生活图景。尽管,在当今欧美的文化格局中,犹太人与犹太式的生活,已无需依存在‘格托”或“栅栏区”的生存空间,专营造和保持自己的文化个性。而代众性亦很容易失去原先具有的宗教、民族或历史内容与神秘色彩,被抽象为一个伦理观念。但无论是对祖辈语言、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的卷恋或背离、审视或超越却或多或少构成了犹太作家大致接…  相似文献   

10.
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一书不愧是电视剧叙事理论的开山之作。它立足于深广的学术视野,有着坚固的理论支点,能够在多学科比较中确立电视剧叙事的艺术特质,从而建构起严谨的电视剧叙事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占卜与叙事——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占卜在古代是一种预测吉凶的方法,很早就被引入到叙事文学作品中,如《春秋左氏传》中就有很多卜筮方面的记录。随着叙事文学的发展,占卜在后世的小说创作中愈来愈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洐化成小说叙事的预叙与“首尾大照应、中间大关合”的结构模式,从而使中国古典小说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受中国历史文化和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皇越春秋》的创作也有着鲜明的正统观念,表现为浓厚的君权神受,顺应天命思想。该小说认为陈朝已衰,天命已去,胡氏篡逆,背离天道,黎利才是应命而生的安南君主。该小说对于正统观念的认同,不难发现汉文化区域的文化内涵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正>王立教授等新著《〈聊斋志异〉中印文学溯源研究》(以下简称《溯源研究》)作为季羡林主编"北京大学东方文化集成"之一,于2011年1月由昆仑出版社付梓刊行了。这是著者收入"集成"的第二部专著(首部为《佛教文学与古代小说母题比较研究》),亦为国家社科基金结项  相似文献   

14.
一部反映安南黎朝开国历史的演义小说《皇越春秋》,有意识地总结了陈、胡、后黎三朝治乱兴亡的历史经验,强调了“有德者治”的观念。这一观念,既体现了越南民族的明君政治理想,也反映了越南古代思想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仙传小说是《太平广记》辑录的重要题材类型,作为一种宗教文学它具有独特的叙事特征,即以史传叙事结构展示神仙故事的宗教真实性,以模糊叙事语句遮蔽神仙及其仙迹超现实的虚幻性,以对比、衬托等叙事技巧凸显神仙生命的长生久视,以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强化神仙可求的宗教目的。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兼顾了仙传小说宗教性与文学性的双重特性,弥合了"宗教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6.
《变形记》和《生死疲劳》是变形母题的典型性作品,二者在变形主体的形象特征上趋于一致,但在变形主体的形象上前者是单一的,后者是多样的。两部作品中导致主人公变形的表层原因是一致的,但是深层原因却大有不同。在运用变形母题的效果上也有同有异:同在叙事视角,异在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7.
鲁迅在对外国优秀文学研读、译介的同时,博采众家,取其所长,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小说文体。本文从《呐喊》小说文体的诗歌性、散文性和戏剧性三个方面透视外国文学对鲁迅的影响和启迪,并指出鲁迅小说文体的创造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18.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一方面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 ;另一方面 ,科学发现的代价愈来愈大 ,而科学发明的速度逐渐变慢 ,甚至出现一些知识创新危机。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科学进展 ,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面临更为复杂的问题和需要不断创新的压力。我们在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不是科学中的学术 ,而是研究科学中的方法。因而 ,急需研究方法的支持。笔者曾经在国内外的高校中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近 2 0年 ,渐渐地发觉 ,我国高校中大学生综合素质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教育培育的学生。我国的学生面对复杂化的…  相似文献   

19.
<正>王立教授的《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在学科门类上属主题学研究。主题学研究在西方早已形成传统,而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还比较陌生。王立教授曾加以旁征博引,从古代流传的多种总集、别集与类书中考订,按主题及其类别来区分和审视文学作品也适合我们中国的国情,这确是有见地的。不过我想,恐怕只能说明我们的先人具备着某种主题学的眼光,不等于已经建立起明确而完整的主题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的主题学研究,是在20世纪初方始引进我国的,大约于二三十年代间,以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为发端的一批学术成果,初步展示了它的业绩。尽管当时的研究大体局限于民间传说故事的范围,数量不算很多,甚且没有提出“主题学”的名称,而其宏阔的视野、新颖的方法和扎实的资料工作,仍给学术界带来深刻的印象。可惜的是,此项事业后继乏人,不久即趋于冷落。从四十年代直至七十年代末,有关文学创作的主题和主题思想的讨论相当热烈,而主题学研究却绝少有人问津,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所具有的丰富思想蕴涵和美学价值, 使得它能够在较大空间内与西方小说进行相互比较,这一点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在国内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就出现了从诸多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论文.本文将这些论文大致归为三类,即对作者相似的时代背景的比较、人物形象比较与象征意象比较,分别考察其比较的思路和方法,并作出一粗浅总结,为今后在这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比较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