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准市民的身份定位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无论在学术界还是日常生活语境中,对农民的定义有两个涵义,一是职业的,二是身份的,人们更偏向于从身份的角度理解农民。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在城市形成了一个新的准市民阶层,他们中的多数人将自己的身份定位在农村。而制度障碍、土地牵制、交往局限、社会歧视等因素,使准市民难以与城市和市民融合。长期的不融合会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影响城市化、现代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在市民社会语境下审视农民市民化问题,旨在突破“农民市民化”思维局限,着力于农民整体实现自己的市民社会。通过研究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及探究市民化语境渊源,发现我国的“农民市民化”仅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平等待遇问题,而更广泛的农民群体境遇的普遍提高仰仗于在市民社会中得以享有自主权利,分享全部的文明红利。研究认为,中国存在市民社会,农民与城里人同为市民,二者应当共同享受无差别的公共服务,当前农民市民化程度却相对较低。农民应当共建生活空间,自主争取权利,整合国家、各类社会群体、农民自身等各界力量共同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俄国封建晚期城市人口的社会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诸等级间均存在着社会转移, 但其开放度大相径庭。农民、市民和军人等级间的纵向和等级际转移主要归结为农民转入市民, 农民和市民转入军人; 而由市民转为农民、由军人转为市民和农民、由纳税等级转入非纳税等级均相当少, 由非纳税等级转入纳税等级更少; 农民是补充市民和城市人口的基本来源, 农民占城市人口比重相当高, 左右着俄国城市化进程和性质; 贵族和官僚与军人等级只入不出, 因不断从其它等级吸收 “新鲜血液” 而强化了专制制度; 僧侣等级因人才大量流失和禁止他人加入而萎缩。城市不同等级集团社会转移的程度反映出了城市人口社会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近代,绝大部分的劳动者都是农民,即便是城镇中的工人、手工业者和市民等阶级或阶层,也无一不与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常说的“中国国民性”,实际上就是以农民的特性为其代表。因此,研究近代农民的思维方式,是了解中国国情,研究近代国民深层精神结构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农民市民化进程中农民与政府博弈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市民化是指农民向城市转移并逐渐转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农民市民化中的农民是富有理性并非常讲究实际的.在选择迁居城市成为市民或继续留在农村保持农民身份时,农民都表现出他们在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政府的政策导向通过影响农民的决策而在农民市民化进程中起着明显的推动或抑制作用.我们可以把农民市民化看成是政府和农民之间的一个上下博弈问题.最后的均衡是政府为农民市民化提供"吸引"性政策,让农民迁居城市转变为市民.  相似文献   

6.
农民的公民权利发展是一个契合时代潮流的宏大论题.城乡统筹中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的实践呈现出城乡整合与农民权利发展的典型意义.按照增量改革原则,在国家行为的主导之下,通过分化与重构传统的农民身份、消解村民身份与公民身份间的紧张关系,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身份边界和权利边界被破除,双方在与国家、市场及社会的联系中将面临相同的行动规则,由此推动着农民的公民权利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大门在某种程度上的敞开,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多年以来农民和市民相互隔绝的状况开始改变,这两个群体第一次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近些年来,虽然众多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经商,但实际上他们一直没有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农民与市民两个群体仍然壁垒分明。然而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的“三种生产理论” 为依据,详尽 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并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农 业现代化模式,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生物现代高科技可持 续农业模式。欲达此目标,须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人口素 质,使传统农民转化为现代市民,使传统小农成为现代农业的经营 者。通过向农村和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应对加入WTO后中国 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城市角色的定位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失地农民已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农民,他们失去了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就业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收入来源呈非农化和多元化倾向,家庭支出数量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土地保障开始向社会保障转化,住房及居住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失地农民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与城市居民相比在经济上,社会制度上、政治权利与参与上、文化和心理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失地农民身份的定位只能是市民,工业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根本,城市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基础,一体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保障,渐进化是失地农民身份转换的过程。实现失地农民城市角色的转化,必须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失地农民与市民就业上的不平等,给进城农民提供基本的住房条件,通过教育尽快使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社会,适应市民生活。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推进方略构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实施城市化战略中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均具有重大意义;要积极排除农民市民化的种种障碍,让进城农民享受市民待遇,必须做到统一认识,统一城市发展方针,统一城乡户籍制度,统一就业机制,统一社会保障待遇,统一服务与管理,让更多的进城农民变市民,逐步实现进城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火如荼的农民市民化“运动”如影随形,然而农民市民化远非户籍城镇化一转了之,市民化农民需要的是权益共享,否则市民化后的农民就有被社会边缘化的危险——既不像市民,又不像农民,既有的权益已经失落,期待的保障却不能兑现。一言一蔽之,市民化后的农民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身份认证,而是身份背后的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了城市化发展的"快车道",城市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即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换.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过程实质上是农民人格不断嬗变、逐步过渡到市民人格的过程,由于嬗变的自发性和城市化消极因素影响而衍生的不良人格嬗变是诱发犯罪的潜在因素,控制、减少不良的人格嬗变可减少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紧紧围绕农民与土地关系的主线不断深化。土地确权作为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实现形式的重要保障,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市民下乡作为一个尚在实践中的概念,它脱离了资本下乡以资本为核心的发展逻辑,并且与农业发展4.0的模式高度结合,是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系统梳理土地确权和市民下乡的逻辑的基础上,指出土地确权为主导的产权清晰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结合市民下乡的宏观背景与转变分析,对土地确权和市民下乡之间的创新性机制进行探讨,认为随着土地确权的完成,在农村土地产权清晰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农民和市民之间的交易,并会带来交易主体变化、交易价格差显化以及交易方式多样化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造成农民贫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合理的制度是重要原因之一,农民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主流社会设计的不合理制度。因此研究农民的贫困现象,必须要研究不合理制度对农民利益的剥夺。文章分析了针对农民的不合理制度的表现形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进行制度创新,赋予农民与市民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1940年代的中国文学被包含在一场民族自卫战争之中,多元的大众化样式已成为文学的时代特征。解放区文学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导下,演变成为"农民大众文学",出现了秧歌剧《兄妹开荒》、新歌剧《白毛女》、新编京剧、街头诗、墙报、通俗故事、赵树理小说等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农民文学。而沦陷区、国统区则出现了都市大众阅读类型文学,即以张爱玲、徐訏为代表的"市民大众文学"。于是,在1940年代,农民"大众化"与市民"大众化"发展到一起,出现了农民大众文学与市民大众文学并存的新局面,促使民族文学走向现代化和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社会权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权的意义在于使每个人平等地享受国家发展的成果,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农民相对于市民处于弱势的地位,由此造成了二者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上的不平等,并导致诸多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最终是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实现整个社会的平等与公正。只有实现农民社会权,才能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7.
问: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关注,一些商家也将目光投向人们平时常吃的零食,将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药与零食进行“联姻”,这种能养生的食品在消费者中颇受欢迎。那么,到底何为“中药零食”?是否对所有人都适宜呢?  相似文献   

18.
文献综述发现,“新市民”内涵主要有5种,分别是“新兴市民阶层说”“新市民文学说”“新型市民说”“市民新型权利说”和“进城农民说”,其中,以“进城农民说”最为典型,近年来成果也最多。由于农民“新市民”尚未完全融入城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市民”,故“新市民”概念的内涵有待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市民化是指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农民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并逐渐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由于城市市民主体与政策决策主体的认识障碍、历史上形成且现在仍旧具有羁绊作用的制度或规定、地方政府决策的固有偏好,饱和而又具有歧视性的城市劳动力市场以及农民主体的素质缺陷等因素,致使我国农民市民化面临许多困难。因此,提高各参与主体对农民市民化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取消二元户籍歧视和恢复户籍管理职能等举措,是推动农民市民化可行而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世界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主要联系是贸易。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控制了不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当发达国家快速增长时,不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就随之增加。1873年至1913年期间,初级产品在世界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