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摩尼教自3世纪诞生起,就开始向四方传播。由于各地的文化传统不同,宗教信仰又各有差异,因此,摩尼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来自不同方向、不同势力的阻挠和破坏。相对而言,摩尼教在东方的传播较为顺利,尤其传人回鹘之后得到了回鹘可汗的信奉和推崇,很快渗透到了回鹘政权的内部,被定为国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其在本土丧失生存的机会和条件后,却能够在异地扎根开花,这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本文就前人研究之成果。对摩尼教传人回鹘的时间、途径及传播者等问题做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不当之处。尚需方家赐教。  相似文献   

2.
从信仰摩尼教看漠北回纥与粟特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摩尼教是一种早已失传的古代宗教 ,它自公元 3世纪为波斯人摩尼创立后 ,到 3世纪末 ,已传入中亚并成功地使许多粟特人加入教中。 7至 8世纪 ,摩尼教又由粟特人传入漠北新兴的强国———回纥汗国境内。由于粟特人在回纥国内极重要的经济政治地位的影响 ,摩尼教于 76 3年被回纥尊为国教。这件事进一步密切了回纥与粟特人的关系 ,粟特人也对回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专论散失于德国的摩尼教说教故事《贪与嗔》,认为其核心有佛教的因果报应形式,并与其它摩尼教文献中的借用佛教法有异。  相似文献   

4.
漠北回纥政权始建于647年,是继匈奴、鲜卑、柔然、突厥之后的又一个较强大的游牧汗国。嗣于840年为黠戛斯所攻灭,漠北回纥就是指这一段时间的回纥而言的。在此期间763年,在粟特人的影响下,摩尼教取代萨满教被奉为回纥汗国的国教,于是,粟特人也以此将其影响全面地渗透进了回纥之中,他们双方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试从信仰摩尼教的角度对粟特人与回纥的关系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跨越印度西北边界的广大地区以形成众多早期佛教经典而闻名于世。据碑铭记载,阿育王曾派遣宗教使团远足这些遥远的国度。佛教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改变了阿富汗、中亚和中国诸地人们的观念。根据传说,佛教高僧早在公元前218年即到达了中国的国都。我们也从类似的历史记载中得知,公元前2世纪中国著名将领霍去病就从中亚请来一尊金身佛像。正是在公元前2世纪,若干佛教经典由印度斯基泰人首次带到了中原王朝。毫无疑问,公元65年由竺法兰和迦叶摩腾带领的佛教使团首次抵达中国。数世纪以来,来自中亚的佛教僧侣和师团坚持不懈地在中国及其邻国宣讲佛教教义,通过中国宫廷内的僧侣与俗家弟子,佛教很快传播到长江流域,汉文史料对此都有详尽的记载。  相似文献   

6.
杨富学 《民族研究》2015,(2):78-86,125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新入藏的一方《回鹘米副侯墓志》,内容简单,却有重要意义。从志文可以看出,墓主米公为回鹘摩尼教大师,作为回鹘使者常住于唐都长安,于唐穆宗长庆癸卯年(823)亡故,享年73岁。米姓本为来自中亚的粟特人后裔,志文称米公为"回鹘云麾将军试左金吾卫大将军",说明该米姓粟特人,经过融合与同化,有可能已变成回鹘大家庭之一员了。米公的去世,受到唐政府的重视与优抚,体现了唐与回鹘间非同寻常的友好关系。志文称墓主生有四男二女,可证回鹘摩尼僧是拥有家室的,有妻子儿女,与华化景教徒的舍俗姓传统迥然有别。通过考订此一墓志的相关问题,说明其对回鹘摩尼教及其与粟特的关系,乃至唐与回鹘之关系的研究,都是颇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在西北的传播刘富祯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有回、东乡、保安、撒拉、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等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是中国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区。唐宋之际,伊斯兰教伴随着中亚穆斯林的丝路之旅东...  相似文献   

8.
中亚“苏非主义”的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苏非主义”不仅具有伊斯兰教本身的特点,而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文章从“苏非主义”的产生、发展和传播入手,对中亚地区“苏非主义”与当地的政治、文化、历史风俗相互渗透、糅合的基本特征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民族印象     
有些信仰,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现象,有些祈求,本身就是一首美丽的诗歌。蒙古高原的地理形势犹如一条宽阔的文化走廊,所以,蒙古宗教也确实受到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景教、天主教、摩尼教等等都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流传。而在今天,人们谈到蒙古人的信仰,就会联想到藏传佛...  相似文献   

10.
中亚是伊斯兰教苏非派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亚苏非的早期思想是伊斯兰教苏非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伊斯兰教哲学不能不研究苏非主义,而研究苏非主义又不能不涉及到中亚的苏非。然而,尽管学术界对苏非派的哲学论述较多.但对中亚苏非的早期思想却很少有人论及。笔者不揣浅陋,试就这方面的内容作一论述,祈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高昌王国时期古代维吾尔人遗留下来的四件回鹘文摩尼教祈愿文书分别作了转写、翻译和注释。  相似文献   

12.
裕固族是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生活于今祁连山北段及河西走廊一带。在历史上裕固族久经迁徙变动,这其中它的宗教信仰也在经历着一次次的变迁,它们先后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佛教和藏传佛教,今天的裕固族是以藏传佛教格鲁派为其主要信仰。然而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完善,近几十年以来在裕固族地区的藏传佛教信仰却越来越淡化。本文就这种状况做出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民族主义者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中亚观。但是由于政治目标的差异,他们的观点分化为三类:新孤立主义中亚观、维护中亚俄罗斯人中亚观和俄罗斯统治中亚观。在政治  相似文献   

14.
古代的柯尔克孜是个多信仰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他们的祖先—坚昆人就有了原始的丧葬观念,后来直接发展成具有较为完整意义上的原始宗教——萨满教,他们崇拜天、牛、鹰等自然物和乌弥,并有巫师存在。隋唐以降,黠戛斯人又接受了来自波斯的祆教和摩尼教及来自叙利亚的景教,同时萨满教的残余尚继续留存。从17世纪开始,柯尔克孜人逐步皈依了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对中亚影响较大的三国在中亚的发展战略,以求有助于中国(主要是西北地区)制定对中亚的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于唐初传入中国。 13世纪初蒙古兴起并大规模西征后,东西交通畅通了,数以十万计的中亚、西亚的穆斯林纷纷进入中国。本文根据中国旅行家和西方旅行家的记载,概述元初伊斯兰教在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传播情况,兼论蒙古统治者对伊斯兰教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中亚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堪称世界的聚宝盆.美国为了切断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特别是要在能源领域将这些国家带入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市场,为此在中亚国家的能源开发和合作方面下了大本钱.而俄罗斯面对自己在中亚的传统优势受到挑战,与美国展开激烈角运.俄美两国在中亚能源领域的竞逐对中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不利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回鹘文摩尼教寺院文书作为西州地区的官方文件 ,颁发于唐贞元七年 (791年 )二月初三之前 ,亦即颉迦斯·骨咄禄改尊佛教之前。文书中印章的主人是颉于迦斯·骨咄禄 ,亦即后来继承汗位的跌氏的第一任可汗———怀信可汗。如若再考虑到颉于迦斯·骨咄禄此前信仰摩尼教 ,对该教有一定的感情 ,且需要摩尼信徒的支持 ,则可将颁发时间推定在其据有西州后不久 ,即贞元七年(791年 )秋至贞元八年 (792年 )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中亚民族国家划界是20世纪初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实施对中亚各民族的命运及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对这一事件的整个过程做了简要的叙述,之后对其产生的必然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正>2008年12月,宁夏人民出版社推出了"东方民间文学"丛书,这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东方民间文学研究"的后续成果。这一套丛书将东方各国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展现给读者。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研究员所著的《中亚民间文学》,是出自我国学者之手的第一部关于中亚各国民间文学的综述性学术读物。该书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向我们展示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国家的民间文学蕴藏、发展、传播的情况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