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康德道德律是说我们的行为准则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要具有普遍性,即行为和普遍规律符合一致。康德道德律内容深刻,深入理解和研究康德道德律,对于探讨和分析康德道德哲学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必要性,对我国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克服道德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道德相对主义在解释某些文化的异质习俗时,往往从道德相对性的实然事实推出自己的应然理念,主张对所有的相对性道德标准都采取宽容开放的德性态度,却没有意识到这种价值诉求潜含着折衷调和无原则、让德性沦为伪善的严重弊端,最终会取消"不可害人"的正义底线的终极地位,甚至纵容某些坑人害人的不义行为。要克服这种弊端,就应当站在正义一元主义的规范性立场上肯定多样性(而非多元性)的正当意义,一方面强调不可害人作为一元正义底线对于多样性的人类生活的终极约束力,另一方面宽容尊重所有符合这条正义底线、没有坑人害人的相对性道德现象,从而消解道德相对性与道德相对主义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麦金太尔认为现代西方道德生活和伦理理论处于深刻的危机中,要摆脱这个危机,就要向亚里士多德的传统德性理论回归。通过分析西方近代以来的道德哲学,可知近代的道德证明都是失败的,传统的德性理论有助于我们寻求道德的形而上依据。中西传统的道德哲学可说是异旨同归,都强调人对价值、对善的追求,强调人的道德生命,认为德性是人本性意义上的目的,追求最高的善和极至的美。  相似文献   

4.
道德风险是主体行动的道德不定性及社会后果的不定性,包括道德滞后或超前的风险和个体道德表达不确定的风险。道德风险所带来的道德沦丧与社会矛盾来源于文化相对主义、伦理相对主义、价值相对主义对道德世界的侵扰,以及犬儒心态、冷漠心态、怨恨心态对至善世界的颠倒。重估与化解道德风险,不仅是评估道德现状、理解道德问题、重构道德体系的重要依据,更是推进道德建设、深化改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善治的内在要求。捍卫与守护善德、规避由道德风险带来的社会异化与人性恶化,需要重塑道德理性、凝聚道德共识、构建道德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如何实现儒学自身的现代化转向始终是近代以来儒学所面临的终极困境。儒学想要从前现代的封建之学迈向现代化、以致后现代化的时代之学,从其自身来看,应实现由权威之学向多元之学、精英之学向民众之学、内在精神之学向外在实用之学的基本转向。在向现代化转向的历程中,现代中国对儒学应始终怀有一份自信与乐观。  相似文献   

6.
“休谟问题”是休谟反对理智形而上学道德哲学传统的具有革命意义的哲学洞察和理论成果,它应当被提高到休谟建构道德哲学的哲学前提和逻辑基础的高度来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道德哲学建构逻辑不同,休谟将道德哲学“问题域”严格限定在由“心灵意识”所“呈现”的“情感世界”,从而在“赞美”或“谴责”的“情感世界”中建构“道德世界”。休谟道德哲学让被理智形而上学“遮蔽”的“情感世界”敞开自身,剥夺了“先验理性”对“情感”的统治地位。“情感”为道德哲学建构提供了“可接受”和“可理解”的基础,从而将“理性克服情感”的传统道德哲学结构颠倒为“理性服务情感”,强调“情感”在道德哲学建构中的“优先性”与“独立性”。休谟道德哲学建构的“情感”逻辑是在从“理性认识”到“意识呈现”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对立框架下展开自身的。  相似文献   

7.
陆涛 《东方论坛》2009,(2):72-76,113
文学阐释从作者到读者的转变,是文学作品意义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的转变。这种转变自然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一面,但也给文学作品意义的阐释带来相对主义与怀疑主义的弊病。因此,倡导一种重新回到作者的文学阐释模式就十分必要。赫施的客观解释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意义确定性的追寻,它为克服当前文学阐释中的相对主义与混乱状态提供了借鉴。回到作者的理论范式显示的是对后现代精神的质疑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从价值哲学的高度审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当代中国社会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发生深刘变化的结果,为整合当代中国社会价值冲突提供了科学的道德规范;从道德哲学的高度审视,社会主叉荣辱现的提出,是中国道德建设重心实现由社会伦理建设向个体道德建设战略转移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荣辱现对个体道德行为空间与边界的合理勘定,符合科学严谨...  相似文献   

9.
寓居于德国与法国的生命哲学中的生命道德哲学理论应该称为经典生命伦理学,应该作为后现代复兴的"后现代生命伦理学"的前体,从叔本华开启的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和英国的进化论伦理学是其重要的理论渊源之一。生命伦理学的道德相对论,或称生命伦理相对论,应该给予一种借鉴和提示:普遍价值与行动方式的混乱,可以由价值等级排序进行调节,次级相对论或次级相对主义,是一种弱相对主义观点,是一种对于理论锋芒的收敛和隐藏。个体法则(个人规律)理论是对于后现代社会中多元化和个人自由意志的认肯,更是对于实用的、具体的、境遇论的道德生活的精神生命自由的尊重。生命伦理学是生命政治与生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文化的目的正是至善的追求,也是人类共同的理想——整全的道德(content-full morality)和真全或纯全生活(entire lives or pure-full lives);这就是普世的伦理理想、真善美统一的那一境、信望爱统一的那一界。  相似文献   

10.
论连带责任制度从绝对主义向相对主义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连带责任和连带责任制度的涵义、主要内容及其价值目标进行了探讨 ,分析了传统的绝对主义的连带责任制度存在着其自身无法解决的多元价值目标的激烈冲突。由于这种冲突只有在相对主义的连带责任制度中才能够得到解决 ,故我国的连带责任制度的立法模式应该实现从绝对主义向相对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作为古典哲学的核心和基础———形而上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它曾经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然而,现代反形而上学家们把传统形而上学看作是无意义的虚假陈述而加以拒斥。本文通过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进行再度思考,试图重新审视康德对形而上学的拯救与重新建构,旨在引起更多的人能够关心形而上学的命运,关心它未来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从进步主义到存在主义,现代教育哲学是以相对主义为主流的。永恒主义之引人注目或乏人问津多多少少都与它的“逆流而行”有关。尽管在永恒主义者的著作中少有专门的有关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论述,然而这绝非预示着它对道德教育的轻视。相反,散见于其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意蕴丰富,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在认识论、科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等领域,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取代决定论,是现代西方哲学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倾向,是对传统哲学中以黑格尔哲学为主要代表的绝对主义的反动;相对主义、怀疑主义的严重泛滥,也使得现代西方哲学内部蕴涵着否定自身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建立在以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政治权威为主导的社会共同体之上的传统道德共识,在维系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生活各领域有效整合的同时,逐渐成为一种阻碍社会进步和压抑人性的反动力量。然而现代社会结构的变迁最终导致了传统道德共识的分化,社会从"人的依赖关系"中解放出来,进入了理性反思和个性高扬的快速发展时代。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却陷入了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危机的困境。构建一种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尊重多元化与个体理性的现代道德共识,是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近代哲学立足于既成论的思维方式,将终极性的实体作为哲学追求的对象,通过思辨理性建构起了包罗万象的形而上学体系,从根本上遮蔽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马克思立足于生成论的哲学思维方式,确立了生成性的“实践”本体论地位,使哲学对象由“既成”转变为“生成”,最终使哲学回归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立足于生成论的哲学思维方式,能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革命的伟大意义,避免任何理论上的退却。  相似文献   

16.
道德普遍主义要求以普适性的道德理论规制人类实践生活,然而由于其忽视了实践生活本身的复杂性,最终导致各种现代道德理论众说纷纭。在此背景下,道德相对主义以情感主义、非理性主义等新面貌重返现代社会,直接否认了道德客观性。在这两种极端之间,道德历史主义以一种折中姿态出现,既强调道德客观性的一面,又强调道德相对性的一面。然而,该主张虽然克服了道德普遍主义的局限,却因强调道德相对性而陷入同道德相对主义的暧昧之中。如果要摆脱道德相对主义,它又要向道德普遍主义倾斜。这种介于二者间的张力,既是其魅力所在,又是其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通常把纪律教育纳入德育范畴。学校中的纪律以一定的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 ,而并非任何规范都具有道德价值 ;有效的规范是具有权威的规范 ,而并非任何权威都有道德的价值。纪律既是“教育的手段” ,又是“教育的目的” ,而这二者的道德价值有别。总之 ,只有有道德价值的规范才有内在的权威。只有具有这种性质的纪律 ,并据以进行学生行为管理的教育 ,才堪称“德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超越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普特南哲学的终极命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越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对立是普特南哲学的内在追求。普特南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 ,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思想转变 ,即由科学实在论向内在实在论转变 ,再由内在实在论向自然实在论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向生活实践的进一步皈依。内在实在论由于尚未真正摆脱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思维方式 ,故显出自身学理上的不融贯。而自然实在论在生活实践的层面上纠正了传统二元式的思维方式 ,坚持了实在论的追求而又抛弃了实在论的形而上学的包袱 ,在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之间寻得了一条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19.
初论司法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司法公正和高效的必要条件,是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司法权威的结构就是具有权威性的法律原则及规则、司法主体、司法程序、司法场景、司法裁判等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司法权威对于现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从司法制度设计上应对司法权成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是从其交往行为理论中引申出来的一种现代伦理范型,其研究范围严格限于实践理性的道德应用方面,因而体现了义务论、形式主义、认知主义、普遍主义的特征。其重大意义在于重申了理性价值,不但批判了道德怀疑主义、道德情境主义,而且有力地回应了后现代思潮所带来的道德虚无主义与道德相对主义。但话语伦理学并非完美无缺,体现了程序化、理想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