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昭觉起步     
昭觉县位于四川凉山腹地,是个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过去长期为解决吃饭问题发愁,农村经济卡得很死,社员生活很苦,领导工作很被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领导解放思想,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带领全县人民治穷致富,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要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这是一句常讲的话,然而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昭觉县过去的经历就是明证。1958年大跃进,昭觉县办起了凉山第一个人民公社,一步跨过几千年,跑步进入了社会主义;农业学大寨运动,昭觉县也不落后,他们唯恐学走了样,照搬内地汉族地区的一套,大抓阶级斗争,大割资本主义尾巴,大搞山区人造小平原,弄得群众怨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农历虎年,人们把带着虎头标志的年历画挂到墙上,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老虎,笔者颇有所思。老虎,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凶残的代名词,但它也是威严和力量的象征。人们谈虎时怕虎、恨虎者居多,而我则对老虎颇有几分敬意。曾经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数以若干万种计,但世纪变迁,斗转星移,物竟天择,不知有多少物种已经灭迹,后人只能从化石中找到它们的遗迹。而老虎在生物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子孙发达”,而且牢牢地占据“兽中之王”的第一把交椅。为此,我佩服老虎强烈的竞争意识,它藐视敌人,敢于拼搏,充满生气与…  相似文献   

3.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七月号)发表的《壮族"歌圩"》一文,引起了读者的注意。现将两篇不同意见的来稿刊载如下。我们认为,对壮族"歌圩"的看法,涉及到如何正确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问题,而不同意见的讨论,则是澄清思想,提高执行民族政策自觉性的重要方法。我们欢迎读者就壮族"歌圩"和其他少数民族类似活动的问题,继续发表意见,进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条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逐步改变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状况,使之同全国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如何理解这一"相适应"?在全国第七届四次人代会期间,人大代表、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在新疆代表团发言时说:使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全国相适应,意义重大.第一,这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与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紧密相联,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的同时,共同富裕这一原则也就随之产生了.今天,在我们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而努力的时候,坚持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看了吴德海同志在《民族团结》1988年第1期上发表的“莫等‘撞车’先‘让车’——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必须解决政策‘撞车’问题”一文,深有同感。如何有效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笔者认为,除了提高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认识,提高执法的自觉性外,主要还应抓住  相似文献   

6.
我们世代生活的湘西,山水如画。这里的张家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天子山被称为“当代人类艺术的迷宫”。猛洞河是罕见的“水上画廊”。美国一气象考察团的学者说,湘西的空气“如果在美国呼吸一小时,它的价值起码是3美元。”日本一知名画家到了湘西后坦率地说:“过去,我们认为中国的国画是虚构的,现在我认为这里就是大型的国画。”朋友们说我们土家人是“画中人”。翻开史籍,可以看到我们土家族人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为创造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公元16世纪中叶,海外倭寇侵扰我国江浙沿海一  相似文献   

7.
《经济参考报》2月26日载文,谈西部人的"殖民地"说.此说前些年笔者也曾有所耳闻,因之也想说一说.首先,我不赞成在讨论东、西部经济关系时使用"殖民地"这个字眼,尽管是带了引号的.我们自然理解一些同志对西部或民族地区今日同东部的经济关系中仍然处于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供应基地,且与东部经济发展差距拉大的现状表示忧虑、不满的心情,但无论如何不该使用这个字眼来表达.谁都知道,"殖民地"一词是用以表述帝国主义国家对被压迫国家进行掠夺、剥削的,拿来比喻今天的东西部、或东部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关系,虽然带了引号,也难免不使人产生误  相似文献   

8.
"亚溪"家庭是达赖喇嘛的血亲家庭,是西藏社会中新的元素."亚溪"始于七世达赖喇嘛.西藏历史上共出现6个"亚溪"家庭,他们享有清朝中央政府封赐的"辅国公"爵位和西藏地方政府赠送的庄园和大量财富,有优裕的生活和极高的社会地位,但不能干预西藏的政事."亚溪"贵族名分的起源不仅仅限于血统体系,也采取收养养子,或入赘的方式来承袭.这个特殊家庭的产生和延续,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贵族社会的隐秘和西藏僧俗世界的矛盾斗争.  相似文献   

9.
青龙满族自治县是国家教委、河北省政府确定的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区。全县把教育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坚持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协调发展,建立起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的运行机制,探素出一条农村教育改革的新路。青龙是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但自然资源并不匮乏,造成这种“富饶而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落后,人才匮乏。据1986年统计,全县大专生仅占全县  相似文献   

10.
我理解的“超社会体系”,可用supra-societal systems来表达,大体意思是:存在着凌驾于我们通常说的“社会”之上的体系,这些体系也多以社会性为内涵,但其主要特点是,它们常涵盖一些小于自己的“社会”或大于自己但作为局部被它们“包括”的“因素”.后面将谈到,这一思考,受到了前人——尤其是莫斯( Marcel Mauss)——的社会思想的启发,但它首先涉及“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创新2018拓展民族工作新思路2018年,是甘肃省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推进的重要一年,在全省机构改革中由统战部统一领导民族工作,首次把民族工作列入考核内容。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对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出台《关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的实施意见》,制定《甘肃省'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各级党委政府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民族工作力量配备,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态势。  相似文献   

12.
新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986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的一年。”这是记者在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采访新疆代表团时听到的。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认为,“七五”期间新疆开发资源应遵循“先地面后地下”的方针。从新疆目前的情况看,农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又有极大的增产潜力。区党委书记宋汉良代表曾经算过这样一笔帐:新疆的人均耕地、草场和水资源均占全国第3  相似文献   

13.
当询问南斯拉夫朋友的族籍时,常常听到的回答既不是“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也不是“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或其他主体民族及非主体民族和民族集团的名称,而是一种不表明族别的称呼——“南斯拉夫人(iугословен)”。不用说,一般都会把这种回答看作是表明他的国籍的。其实不然。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才弄清了这个很少为人所知和尚未得到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埋岩”是过去融水苗族定乡规、誓遵承诺的形式。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介绍“埋岩”习俗的形式和内容,论述它产生的年代和存在的民族土壤。收稿日期##81997年5月  相似文献   

15.
<正>各位,我是在北京工作的泉州同乡,十分感谢会议主办方给我这么个机会来开会,这给了我双重好处,一是回家看看,二是借机同各位师友讨论相关于家乡的学术问题。我发言的题目是《作为世界体系的闽南》。题目太大,短短的十几分钟,问题怎么说得清?可想而知,我的发言不会具备任何意义上的会议论文发表性质,幸而,我并不怀有这一目的,而只在于借这个机会来说说感想。  相似文献   

16.
在"六王毕,四海一"的形势下,秦始皇又北伐匈奴,南取百越,为中国的大一统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里就南平百越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南取百越的时间《史记·南越传》说:"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扬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这是根据"王翦遂定荆江南北,降越君,置会稽郡"推算的.故《集解》徐广曰:"秦并天下至二世元年十三年,并天下八岁乃平越地,至二世元年六年耳?"今江浙一带是越族活动地区,楚平越后,"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王翦定楚江南地,他们又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闻界对"体验式报道"的积极倡导以及学术界对此的反复争论,本文提出应该从一个新的起点来看待"体验式报道"。"体验"不是一种新兴的报道样式,而只是一种新近被注意和利用的报道工具。"体验"可以实现信息传递中更多人本化元素的回归,它的落点应该是受众的接受程度,而不是记者自身的参与程度。记者在体验的过程中应该将自己定位于"观众的替身"。  相似文献   

18.
"两制并存"与"一国两制"涵义不尽相同。把"暂时维持现状不变"的现实断定为西藏实践过"一国两制"的政策,此种观点值得商榷。所谓"一国两制"政策在西藏招致失败或终止更是子虚乌有,和平解放后,西藏社会政治制度也并非"原封未动",同解放前相比,尤其是同"十七条协议"的有关条文相比,西藏的社会制度或社会性质已经部分地发生了质变。而达赖集团所谓的"一国两制",其实质和要害则是"两国两制"。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刊物中,大量出现古今中外的人名、地名、族名和著作、报刊、机构等名称,以及民族理论、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术语。其中大部分译名、译称可根据不同门类的译名手册和有关工具书解决,或者依照约定俗成的译法解决;当然也不是没有问题。特别需要单独提出的,是关于民族理论和民族学方面一些学术用语的翻译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这类学科的专用工具书,各家的译法有同有异,不同国家、不同学派的学者使用  相似文献   

20.
谚语在语言上具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用词精炼、单句讲究韵律、双句对仗的特点。谚语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英汉谚语互译中既要注意内容贴切、语言生动,又要考虑到谚语的文化背景、形象比喻等。做到形式、内容和神韵的统一,即所谓的“貌合神似”。本文探讨了如何达到英汉谚语翻译中的“貌合神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