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路灯,技能大赛培养的是符合企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是一种深度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因此如何将日常教学与技能大赛有效联系起来,以技能大赛的要求为突破口,探索真正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的教学模式成为很多职业院校关注的重点。本文将谈一谈自己对基于"课赛融通"下"电子商务综合实训课程"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申玉强 《职业》2023,(18):24-26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中提出,促进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与世界先进标准对接,充分吸收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技能标准、评价体系,推进世界技能大赛各赛项的专业或课程转化工作。“教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进行合理转化,将其引入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从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的角度,阐述“教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蒋卓君 《职业》2017,(22):96-98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企业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现今许多中职院校服装CAD教学方面存在的用非所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等现象,本文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结合笔者学校针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服装CAD模块的辅导方法,调整了服装CAD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CAD教学的效能,使普通学生能够系统、完整地以技能大赛的技术要求学习服装专业技术,提高学生的技能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毕业后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运作.  相似文献   

4.
瞿剑飞 《公关世界》2023,(8):115-117
针对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相融合现象,从大赛促进课程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拓展实践平台、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增强教师实践技能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推广成为本专业可借鉴的课程改革方案。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二者相互促进,将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企业需求、大赛能力整合为一体,采用课赛融合教学模式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专业核心课程对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世赛标准、行业企业操作标准的“三对接”要求,是对相关文件提出的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育人模式的解释,符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提出的要推动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工作的具体化要求,是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的标志性特点,是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的重要形式。通信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的“岗课赛证”融合教学模式是指一体化课程对接《智能楼宇管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世界技能大赛信息网络布线项目竞赛标准,以及符合通信网络系统维护岗位相关的国家技术标准、行业标准、企业岗位能力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宝珊 《职业》2013,(18):31-31
本文通过笔者所在学校参加技能竞赛后各个方面发生的变化,阐述技能大赛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学生、实训设施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举办英语技能大赛的目的在于通过英语技能大赛,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江苏省职业学校英语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和要求,并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来探讨职业院校英语技能大赛对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职业院校对技能大赛的重视与投入的不断增加,如何能让技能大赛的高投入惠及更多的学生,实现大赛对于专业学科建设的引领,成为职教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通过选取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的共同目标与契合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旨在分析研究导游技能大赛胜任素质,构建出胜任素质模型,提炼出5大胜任素质因子与25项胜任素质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素质为先、校企一体、协同培养"的教学模式,并从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9.
殷华 《职业》2009,(33)
近三年来,为加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国家职业教育管理部门非常重视技能大赛的组织及推广工作.作为职教大省的江苏,省教育厅于2008年12月发出苏教职[2008]40号文,即<关于在全省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的意见>.<意见>要求:技能大赛要覆盖每所职业学校、要覆盖每个专业、要覆盖每一位专业教师、要覆盖每位学生.并且希望通过技能大赛,促进学校办学模式改革、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实训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纷纷组织并掀起了"学技能、比技艺"的赛事高潮. 一、技能大赛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技能训练,扩展了学生的实训能力 经过数年教学改革,通过技能竞赛,学生可以发现自身的弱点,知道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职业》2012,(16)
【本刊讯】为做好2012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人社部5月2日印发了《2012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技术指导意见》(人社厅函[2012]205号)。在印发《指导意见》的通知中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抓紧成立竞赛组织实施机构,制定竞赛组织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张萍 《职业》2014,(11):78-79
近几年来,技能大赛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开展得如火如荼.以旅游专业为例,技能大赛能够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教师的技能教学能力、促进旅游专业技能教学的改革、构建旅游专业技能教学体系.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借技能大赛的东风促进技能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廷 《职业》2016,(6):66-67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与创新,也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器.职业学校应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建立技能创新培养机制和师资培养体系,形成技能大赛与师资培养改革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提升技能大赛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水平,本文以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机械专业为例,阐述了学校在技能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些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朱文莉 《职业》2014,(20):109-109
当前技能大赛如火如荼,笔者结合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实践,提出在大赛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思路,即:重新定位,改变原有教学模式;精选内容,开发实用校本教材;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职业中专机械基础课的基本定位 职业中专机械基础课的定位为综合基础课,相对于金属工艺学、机械制图、钳工工艺等专业课程是基础课,但相对于语文、数学、物理等课程则是专业课,职业中专机械基础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具有综合基础课的性质.因此,职业中专机械基础课开设班级多、层次多、种类多,教师要兼顾学生多方面的需求.职业中专机械基础课甚至有个性化需求,如每年的技能大赛参赛情况呈金字塔状态,校级技能大赛参赛人数最多,县、市、省、国家级逐级减半,不同级别的技能大赛参赛学生的情况不同、要求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不论是金属工艺学、机械制图、钳工工艺还是汽车制造与维修及焊接等专业的技能大赛对机械基础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总之,职业中专机械基础课的基本定位是综合基础课.  相似文献   

16.
聂凤 《职业》2016,(28):26-27
你或许不了解世界技能大赛,但你一定知道奥林匹克,世界技能大赛也被誉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 从16岁到22岁,从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候选到第42届技能大赛候选,年轻的我尝尽了人生的各种滋味,直到2015年的某一天,我终于得到了那块属于自己的金牌,品尝到了苦尽甘来、得之不易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手工账务处理转换为会计电算化竞赛辅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俭 《职业》2011,(32):133-134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要通过开展职业学校技能竞赛并创新竞赛制度,选拔培养一批技能标兵。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当前,技能大赛成绩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一所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江苏省财会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了三届,  相似文献   

18.
孙兴伟 《职业》2014,(32):8-8
10月27日,人社部在北京召开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工作动员会。人社部副部长汤涛出席动员会并讲话,要求全力备战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力争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汤涛指出,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是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展示中国技工水平、学习世界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赵宸 《职业》2012,(5):116
近几年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被传统教育禁锢思维,很难适应技能大赛的要求。为了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借助项目化教学,对课程按照一定结构进行项目化改造,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又可以为技能大赛选拔人才。笔  相似文献   

20.
中职数控技能大赛是展示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技能教学的平台,对推动中职学校数控实训设备建设、指导数控精品课程建设、深化技能教学改革、培养数控技能人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就中职数控技能大赛对数控技能教学的影响进行探讨,提出中职数控技能大赛对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教师改进技能教学的方法,强化技能教学的科研氛围,培养教师与学生团队精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