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方神话的发展从源头上就具有差异性,在被重述的当代,也因为文化背景、时代潮流以及作家的性别立场、创作理念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如果说西方"重述神话"的参与者表现的是对"过去历史"的改造与重建,那么,中国的作家们更多的是体现了一种对历史记忆的依赖.本文试以文学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为例,探究中西思维的差异性,及其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艺术思维究竟是怎样的思维?通常说法是“形象思维”.但细究起来,这一说法是大可质疑的,纵令可以成立,那也是来自西方的术语,恐难“放之四海而皆准”.它可以是一种艺术思维方式,但不能概括整个的艺术思维,正如“想象”可以是艺术思维的具体表现,却并不能将所有的艺术思维具体表现概括于其中.例如:源于中国艺术实践的“神思”和想象就不尽相同,和西方所谓“形象思维”当然也不尽同,倒是它们之间的相异却明显突出.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什么是“神思”?刘现在《文心雕龙)}列专章对此概括说:“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在魏…  相似文献   

3.
任何作品都是艺术思维的外化形式。因此,对屈骚艺术特质的把握,必须从这一角度入手。屈骚的艺术特质──富有表现力的意象群,对巫术形式的自觉运用,对神话内容的大胆改写,象征系统的创立──正是屈原卓绝千古的艺术思维生成外化的结果。对屈原作品的解读,也不能脱离这一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某些令人深感困惑的理解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当马克思把艺术称作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时,他心目中首先想到的也许就是文学。因为在艺术诸门类中,文学正是以它那强大的认知功能而见长的。它是一种认识的艺术。尽管近年来有些同志对此颇不以为然,甚至故意抹杀文学的认识功能,把文学说成是一种纯粹审美的物化形态,但仍然无法否认这一事实:从文学史上看,许多有价值的作品正是以其对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强烈关注和深刻认识而著称于世的;许多有作为的文学家也以探索社会  相似文献   

5.
巴赫金认为,狂欢节所形成的狂欢式思维对文学艺术思维有巨大的影响。狂欢式思维有别于抽象思维而接近于艺术思维,有别于独白思维而接近于对话思维。在狂欢式思维的影响下形成的复调思维使得陀思妥耶夫斯基进入思想的对话领域和生活的对话领域,揭示出多元和矛盾的资本主义世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区域社会史的研究渐受重视,取得了不少令人欣喜的成果。但是,随着这一学术热潮的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尤为明显的是不少研究者视野狭隘,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区域本位”意识。在这种“乡邦”观念的制约下,不少研究者在论题的选择、资料的取舍、论点的阐发等方面,都很难做到合乎学术规范。如何克服和纠正区域研究中的这种“误区”和“偏差”呢?我们认为最有效的办法是拓宽视野,增强全局观念,始终将区域研究置于整体研究的大背景下进行思量和观照。有鉴于此,本文着力从南北文化交流的角度,探析中原华夏文明的…  相似文献   

7.
8.
纪晓建 《兰州学刊》2010,(5):166-169,201
根据安德烈·朗格“万物有灵”论和荣格“原型”理论,灵魂不灭自然观在远古社会普遍存在,幽冥世界是上古神话领域一个重要的母题。中华上古冥界神话独具特色。在人神杂糅的上古早期,神鬼相混为一,没有明确的天界、地界和冥界之分。商周时期出现了冥府的雏形,但此时的观念是人死后的灵魂归于极其险恶高峻的大山之上而不是归入地下。昆仑山是此时“天堂和地狱之山”的典型代表。战国中晚期,《楚辞·招魂》的出现显示了较为完整和成熟的冥府神话。它开创幽都冥界在于地下的神话内容,补充和发展了《山海经》《尚书》等置幽都于地上的古老提法,完整地显示了中国上古神话的三维结构模式,堪称是中国上古冥界神话的经典篇章。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木神话体系及其渊源考──兼论与印度神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木神话在先秦、两汉十分流行。在传说中,它是一棵通天大树,方位特别,并同扶桑神话,昆仑神话,太阳神话等古代著名神话有内在关系。由于汉代以后,建木神话逐渐变异,不再盛行,所以后人对它的了解十分混乱。本文打算在考证建水神话所包括的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它传播的最深渊源,同时附带涉及其变异的原因。不足之处,敬请方家就正。一、建木神话主要流传于楚地从目前拥有的各种有关建水神话的文献材料看,建水神话流传的人文地域主要在南方,更具体地说,即是楚人的文化区域,它最初是由楚人传播开来的。建水最早记载于《山海经》中。…  相似文献   

10.
民族音乐治疗是医学与艺术的融合,是音乐治疗的分支,是一门交叉学科。文章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角度出发,以建立医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方式,为民族音乐治疗发展找到理论依据。从现代和古代的医学中探寻艺术的应用,从民族音乐研究中,探寻医学与艺术的融合,从神经美学研究中论证神经元对音乐审美的影响,建立音乐治疗的医学思维。在音乐理论研究与生产生活中找到医学的实践依据,从古书和少数民族史料中找到医学传承,从“意“”象”中又证实民族音乐治疗在中国文化环境的思维演变。治疗中的艺术思维来自音乐本身的美学特征,音乐不是生命体,但音乐的节奏、旋律、音高以及调式、调性等整体结构,能给人以美感,能将各方矛盾调节到平衡状态,反映出人的生命运动,这就是音乐的生命现象。因此,建立起民族音乐的思维范式,既能推动该学科的发展,又能促进民族音乐治疗新理论的构建,有利于促进人们的健康意识,符合当下“大健康”理念。  相似文献   

11.
对先秦两汉文学与语言文字关系进行的初步研究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内容 :先秦两汉语言文字的发展促进了文学文体的成熟 ;先秦两汉文学家对文学与语言关系的不同认知促成了当时文学风格的多样化 ;语言的发展推动了思维的成熟 ,从而促成了先秦两汉说理散文的发展与成熟 ;先秦两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孕育并促生了纯文学 ;先秦两汉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文字的统一和隶变 ,推动了文学的传播 ,促发了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13.
论寻根文学的神话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寻根文学的神话品格王林寻根文学兴盛于1985、1986年间。在新时期小说形态的嬗变之中,它无疑是一个承先启后的流派。它以独具魅力的创作实绩,在小说观念和形态方面对传统意义上的小说都进行了一次真正的革新与创造。评论界对其单个作家作品的研究已颇为深入,...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93-97
神话与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20世纪中叶神话研究的兴起,学者们日益从神话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美利坚帝国的扩张、美国西部史学家特纳的"边疆学说"以及美国西部文学是美国西部神话产生的重要因素。美国大众媒体以及西部通俗文学促进了美国西部神话的传播。20世纪工业文明的发展、越战的失利以及西部城市化是美国西部神话解体的社会历史语境。美国后西部文学加速了西部神话的颠覆与解构。  相似文献   

15.
论形象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区别杨荣昌一些著作、教材在论及文艺创作要借助形象思维的工具时,大抵都说它就是艺术思维。在报刊上不少文章论及这个问题时,也往往把二者视为一个问题的不同称指。我以为,这种看法是不尽准确的,有加以辩析的必要。一、形象思维的范围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16.
学术批判与批判性思维--兼论黄展骥的学术批判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宏志 《学术界》2002,(3):172-176
学术创新预设学术批判。作为一个对话或论辩过程的学术批判是真理创造过程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批判性思维观念和技能对真诚而正当的论辩或学术批判至关重要。批判性思维是运用普遍的智力标准对思想构成要素的评价。通过批判性思维 ,我们发现一种思维的优点与弱点 ,进而改良思维。考察黄展骥先生的学术批判活动 ,可以发现其 6个显著的特点 :批判的主导性、批判的普遍性、批判的具体性、批判的交际性、批判的普及性和批判的建设性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从总体上把现代齐鲁作家作品与吴越作家作品作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两地作家的审美趣味及作品的美学风格存在着种种的差异。齐鲁作家如杨振声、王统照、李广田、王思玷、臧克家、刘一梦、孟超、耶林、吴伯箫等,更多地充满了苦难、抗争、积极参与的意识,其作品苍劲雄浑。吴越作家如鲁迅、茅盾、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俞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上古神话的尚德精神--兼与西方神话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上古神话有着极为鲜明的尚德精神 ,这一点在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神话进行比较时显得更加突出。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大神均有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凡人情欲的神格特征 ;神话中充满对远古英雄和帝王献身精神的讴歌与礼赞 ,以及对神话人物保民佑民的职分要求。这其中一部分是先天神话的内在特质 ,另一部分则是出于后天的改造。几千年来 ,这种尚德精神一直影响着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现实人物的期望 ,甚至也影响着 2 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明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胡大雷 《学术研究》2023,(5):154-160
“文章”即有文体的、独立成篇的作品。古代“文章”体系有总集、论著、目录三种形态。中古时期的“文笔之辨”,“文”排除“笔”便可建立“纯文学”体系,但这个机会因“文笔之辨”的偃旗息鼓而失去,其时构建的是“文、笔”合一的、以“诗赋”为领头文体,以情灵、文采为追求的“文章”体系,这是一个“泛文学”体系。隋唐以后,“经、子、史”经过“剪截”改造进入“文章”体系,“泛文学”体系进一步扩大,以适应学习好“文章”、撰作好“文章”的需要。如此“泛文学”的“文章”体系,具有审美与实用双重价值,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学”观念的包容性、开放性,其突出“情灵、文采”的特征,展示了中华民族整体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对于原始初民“集体无意识”创作的变形神话的研究,艰难而有趣。络绎而下,后世仙话中也存在着为数可观的“变形构想”。变形构想可以说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外概莫能外。这种构想,早在图腾主义甚至前图腾主义时代就已形成。在前图腾主义时代,存在着“泛灵信仰(animism)和泛生信仰(animatism),前者相信宇宙万物都有一拟人格的精灵存在,后者认为宇宙自然中遍布一种非形质的超自然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或谓之魔力)无论在人在物,作用相同”。川中国在战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魏文侯时代),神话时代结束,代之兴起的是仙话,标志是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