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是推动国家经济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根据自身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特色,以培养知识应用系统中既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大众型创新人才为己任,并建立与地方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相结合的产学研联盟,在地方区域经济创新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长三角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同时也是我国国家竞争的重要场所单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已纳入到国家战略中.在未来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一体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将成为该区域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探索长三角区域产业一体化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时我们不难发现区域产业知识创新、特别是产业知识创新的默会知识的有效扩散和共享将成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有效运用默会知识将对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创新,重要的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当然还应该包括思想创新。知识就是力量,早已成为共识。但这里的知识人们常常误把它限定在科技范围之内,人文知识并不在其中。日前,江泽民同志就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具有同样重要战略地位的问题发表了讲话。之所以同样重要,就因为真正的人文社会科学在解疑释惑、启蒙智慧、执著信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完全发挥,则依赖于理论和思想的不断创新。从现代意义上说,从事知识、理论活动是一种职业或职业劳动,其劳动者就是知识…  相似文献   

4.
曾敏 《天府新论》2005,(6):29-32
创新是江泽民同志极具特色是哲学思想。在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体系中,科技创新思想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指导性强,是江泽民同志创新思想的体系化和理论化。本文对江泽民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本质、技术创新机制、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等重要思想进行了阐述,展示了江泽民同志科技创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和严密体系。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的到来对我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国政府于1998年2月提出建设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国家创新体系,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创新系统(国家科研机构为主);二是技术创新系统(国家高新技术集团为主);三是知识传播系统(高校、职业培训机构为主);四是知识应用系统(企业与社会为主).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突破口,因为隐性知识具有只可意会、不易转移的特点,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成为了学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有必要总结国内外学者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的概念、机制、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高增长率是世界发展不平衡环境下的重要目标.同时,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在科技潜力的基础之上.因此,有必要优化新知识的获取和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之间的关系,并提高创新投资的效率.科技潜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取决于一个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规范的法律体系以及政府给予充分的创新和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8.
辛斌  乌日娜 《阴山学刊》2001,14(1):102-104
知识经济的动力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关系着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图书馆作为知识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创新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因此,只有加强图书馆建设,才能不断促进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9.
关于国家创新体系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是经过较长的历史时期才形成的.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一系列的机构组成,并受历史传统与社会文化的影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应该增加知识储备,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发展创新网络,保持创新体系各组织系统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谈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正向知识经济转移。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一体化,知识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基点。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竞争必然集中的表现在知识创新上的竞争,而知识创新的竞争又必然归结为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该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重要因素。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它的目标就是要培养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因此,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就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创新问题,并强调指出:"现在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创新问题.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国家倡导创新,企业更应鼓励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技术研究、技术创新中去,让技术转变为商品.如果说,资本是船,名牌是帆,那么,创新就是东风,就是动力.也就是说,一个企业既要筹集和储备足够的启动资金和发展资金,又要创知识品牌,更要不断创新,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后劲,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知识传播是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学技术是人创造的,人才的成长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着知识传播.本文从知识传播与人才成长的关系、传播媒介与知识传播效率的关系、知识传播效率与创新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知识传播与创新的内在联系,提出知识传播是生产力的思想.随着三G时代的到来,知识传播将时时刻刻伴随着每个人,知识传播的重要性将更加凸现,知识传播是影响知识创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的知识创新教育是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构成方面,但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创新教育有其特定的目标及其特殊性,目前对此还远未形成共识。本文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例,认为人文学科知识创新具有内在问题完善型特征,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知识创新教育的特点应当以学术训练为主。  相似文献   

14.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努--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炜 《东岳论丛》2001,22(4):51-52
信息管理是实现组织目标、满足组织要求、解决组织环境问题而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控制、集成、利用的战略性管理.信息管理的优势,就是竞争的优势.知识管理,就是人在企业管理中对其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与运用的过程.从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的转化,是管理理论与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管理主线的进一步体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人和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知识创新为企业提供正确决策.而要实现知识创新,就必须为知识创新的主体--人,建立一个有利的环境,从各方面为知识创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在现代竞争环境下,实体经济发展必须与知识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达到深度融合,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知识创新的核心技术,另一方面核心技术又离不开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三者只有更好的融合,才能使实体经济获得持续竞争力.因此既要认清我国当前实体经济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与知识产权发展脱节、知识创新投入不够及体制机制性障碍等问题,又要在创新活力、破除体制性障碍、加强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发展上积极寻求应对策略,更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生产、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直接决定国家创新系统绩效的高低,同时企业也是把握创新要素构成和有效组合的主体.由于我国企业处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开放深化的双重进程中,企业与创新系统内部其他主体的合作互动还非常薄弱,政府必须针对本土和外资企业实行有差异的支持措施,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土化进程加快的环境下,本土企业创新要素的国际维度的建立是推动一个积极的开放性创新体系的关注点,在这方面,引导本土企业在主动吸收、积极消化和集成的同时,提升自主创新的缋效的引导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和现代都重视教育,也重视教育中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人才的多寡,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和决定性因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在当今人才第一的世界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以知识基础理论的视角考察,创新网络是整合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提升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制度安排.创新网络有效发挥功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发挥好核心企业在网络内部知识协调和管理的作用,设计并运作符合知识创新活动性质和规律的多种机制,从而促进技术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要素投入上的显著特点是知识要素的密集投入,而传统的企业治理结构缺乏对知识要素的适当激励,也就无法消除知识要素的低效率倾向.通过治理结构的重构,在企业内部合理分配剩余索取权,实现企业目标与成员目标的一致,消弥组织内的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形成激励相容的局面,构建共享式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科技园自身也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大学科技园创新系统主要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调控和中介服务四个子系统.本文重点分析其中的中介服务体系,并在对大学科技园中介服务体系的界定以及对美国斯坦福大学科技园中介服务体系运作情况介绍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中国大学科技园中介服务体系构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