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年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之后,我又有幸参加几次全国和地方的红学讨论会,亲眼看到我国广大红学研究者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研究曹雪芹与《红楼梦》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和良好成绩。对近年来红学研究中出现的这种新气象、新形势,我想,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古诗来形容,或许是较为恰当的。故借此为题,作一些简要的回顾,供同志们研究。一、红学的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  相似文献   

2.
有关三反五反运动的影响,学界的认识还未能统一。总体而言,三反五反运动显示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也通过运动加强了对干部队伍的了解、清理和整顿,这种清理和整顿有助于干部队伍的纯洁和新中国政权的巩固;而且,经过运动,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由利用与限制转向改造与消灭;同时,三反五反运动的开展瓦解了机关生产,对新中国经济的正规化运作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MTV─—当代人的“视觉快餐”─—当代文化工业的美学阐释潘知常MTV正在悄悄地进入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它是美学的歧途,还是美学的大道?每一个美学工作者都无法回避这一突如其来的困惑。有学者认为;它象征着意识形态的解体,道德规范和美学原则的消解,产生的是...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是夏多布里昂美学理论的基石。在《基督教真谛》中,他把基督教的创世说、救赎说、天堂地狱说和神秘主义,溶合于自己的美学理论和美学实践之中。这是夏多布里昂浪漫主义美学的根本特征,夏多布里昂认为,基督教为艺术提供理想的美。艺术的任务是赞美上帝,引导人们按照基督教的原则去对待灵与肉、情欲与信仰、生与死的问题,并通过宗教的修炼,净化灵魂,最后皈依宗教。  相似文献   

5.
艺术与生活的同一─—当代西方艺术观的美学转进潘知常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历来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无论怎样争论,认为艺术与生活相分离,认为艺术是独立与生活之外的天地,认为艺术高于生活,认为艺术是生活的参照系,认为艺术根本无需把生活纳入它的范围之内,却是...  相似文献   

6.
谈到七月派文学,不得不首先提到理论家胡风,是胡风早年接受厨川白村的生命哲学,形成自己主体性的文学理论,由此奠定了七月派的文学基础。厨川白村把“永是不愿意凝固和停滞,避去妥协和降伏、只得寻求自由和解放的力”称做“生命的力”,厨川白村认为“人的内心不满于外界的压抑而表现出创造生活的欲求”,“正因为有生的苦闷、也因为有战的苦痛,所以人生才有生的功效”。[1]七月派作家把“生的苦闷”与“战的苦痛”纳入具体的历史行程,由此形成了他们对生命力的理解。(一)七月派作品呈现的是什么?一个以痛苦为基本色调的情绪世界…  相似文献   

7.
美学的人生视界是从本体论的最深层次透视人类审美的终极根据,它要追问人为什么需要审美,也就是审美活动的根源何在的问题,美学的情感视界是从现象学的角度透视审美活动的意向构成机制,它要追问人如何进行审美,也就是审美活动如何发生的问题;美学的形式视界是以符号学的角度来确定审美的形式特质,它要追问审美活动何以具有主体间性,也就是美感的普遍有效性如何实现的问题。通过这三维视界的层层叠加和彼此转换,我们似乎可以发现并建立一个完整而有机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是马克思终生的研究课题,市场经济理论不仅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同时也是马克思最重要的哲学理论。然而,我们却长期忽视这一理论,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理论反思。一、新的视角在《资本论》第一手稿中,马克思以交往方式为尺度提出了人类历史的三大社会形态。他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主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新近以来流行的身体美学研究不单可以从西学资源和理论命题中寻求思想支撑,也可以从我国现代以来的本土美学理论中汲取思维灵感。从我国当代生命美学的理论视野来考察,身体美学的概念与内涵不仅易于得以厘定、廓清,而且还能定位身体美学在人类美学史上的消涨态势和历史位置。在生命美学旗帜下,当代身体美学研究实际上是以一种专题、实证研究形式参与、共襄生命美学研究的集体事业。  相似文献   

10.
美学基本理论的建构,长时期内都是在它作为艺术哲学的学科定位上展开的。近几年,这种建构虽展现出向文化审美敞开的趋势,却仍主要是对原有理论的一种延展。当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感性学来看,既推动了感性审美向身体感性和虚拟感性的拓展,又强化了身体的技术性延伸,进而革新了审美方式,拓展了审美范围;从艺术哲学来看,由于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深度介入,促使艺术与技术由对峙走向和解,同时又导致艺术与生活界限的消弭,引发了艺术审美的深层变革。因此,审美无论是审"感性"还是审"艺术",现实审美实践都因技术进步而在审美态度、审美体验、审美价值等层面发生了深刻变革。审美活动的变革促使美学基本理论在五个层面产生了理论位移:审美时间与审美空间侧重的转换;审美静观的弱化与审美流观的强化;精神审美的低落与感官审美的兴盛;审美意象的内缩与审美事象的凸显;崇高之美的解构与媚世之美的建构。因此,美学基本理论应将审美变革作为生长点以实现当代重建。  相似文献   

11.
北美著名学者大卫·麦克雷南曾说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学领域最具才气的批判者。”‘的确,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比本杰明激进而更尖锐,比马尔库塞复杂而更深刻。其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贡献主要是系统地建构了作为该学派理论基础的否定的辩证法,而其美学理论便是“否定的辩证法”在美学领域的拓展和运用。他说:“辩证法就是对非同一性的一贯认识”,倡导一种具有“否定的深度”的非同一性哲学,阿多诺以此哲学观为理论基础批判各种同一性的美学理论,力图扫清美学领域中的任何意识形态因素,同时建立一种批判同一性的否定的美学,对这种…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代批判理论的代表性作家,阿甘本以"装置"思考生命权力对个体感觉方式的钝化问题,推动了当代批判理论经由生命政治、感觉政治转向审美政治,感觉及其意义的社会发生机制是审美政治的深层逻辑.阿甘本以贴近生活形式的潜在性感知推动当代批判理论的审美政治转向,审美政治逐渐融入日常生活的经验语境,赋予审美参与并改写社会实践的现实介入性.当代批判理论下沉于生命基底之处的感觉方式,其审美介入性在权力治理等议题上具有激进的理论锋芒.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8,(3):240-246
德国康士坦茨学派提出的"接受美学"理论将读者在阅读中的接受效果作为文学创作的推动力,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体现在读者的接受意识。这对于一直以"作者为中心"的西方文艺理论来说是一个新起点,同时也为当代电影叙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接受美学提出的期待视野、审美距离、召唤结构等核心理论对中国当代电影叙事策略影响深远,从中国新锐导演在近期电影作品中构建的"陌生化"叙事结构,可以看出接受美学对电影作品在叙事结构的构建、视角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方法角度反思,当前中国美学界对老子美学的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脱离文本的历史语境,缺乏历史性;缺乏以文本为中心的系统观;忽视老子文本的学科性质及其作为美学的转换条件。方法方面的缺陷既不利于美学史书写也不利于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因此,在老子美学研究中,应当:通过哲学史的回溯和语言文字的考释,尽可能地回到老子的历史语境中去;以老子的文本为中心,对其进行系统考察;重视老子文本的原始性质,并考察其转换为美学论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传统社会学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当下面临的困境之根源,从而对社会学理论的后现代转向作出解释性的探讨,并同时对后现代社会理论自身做出反思.文章认为,社会学是现代性的科学;随着现代性逐渐分裂为科学现代性和人文现代性并且日益加剧,导致了社会学的困境;作为摆脱困境的可能出路,社会学出现了后现代转向——后现代社会学;后现代社会学是在对现代性和传统社会学理论的反思、传统社会学对自身的反思以及后现代社会学对其自身反思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建构其话语的;它没有超越现代性的框架,这种多重反思的目的是追求现代性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一部开拓性的力作─—《人类历史进程与当代中国》的理论特色耿存和山东大学哲学系王复三教授、杨霞副教授合著的《人类历史进程与当代中国》一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研究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一部力作。其特,点是:首先,该书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来审视当代中国的...  相似文献   

17.
东方的智慧─—《当代东方政治思潮》赏析田志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80年代,国门大开,介绍西方思潮、西方文明的著作犹如过江之鲫,然而人们不无遗憾地发现:西方政治思潮并不能解决当代世界发展进程中的所有问题,反而可能给一些国家和地区带来政治震荡。西方著名未来学...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语言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研究从语言哲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等方面入手,在语言学视角下做诸种尝试,试图探索翻译的本质,找出普遍规律,以期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语言学角度厘清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及研究的走向。  相似文献   

19.
1949年以后,中国美学学科经历了两次美学热。在第一次美学热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美学,满足了新中国建立之后新的社会、政治、文化的需要,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美学的终结和当代美学的开端。但美学理论完全依附于哲学之上却使美学丧失了本性。在第二次美学热潮中,美学得到了现代发展,划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生活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审美需要已经迅速上升为与物质需要居于同样重要的甚至更高位置的需要,人类消费已从生存型消费向着享受型、发展型消费快速转变。艺术与文化推动经济发展并不是夸大其词,而是当下的经济事实。审美文化产业需要美学来解答其有关美的具体问题。这就是美学的当代使命,也是新的美学热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代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维尔默的现代性美学理论既得益于对法兰克福学派前辈理论家的审慎反思,也是对当代文化语境的积极回应。从真理与模仿、启蒙与大众以及现代与后现代的辩证关系等三个方面来考察,维尔默的现代性美学理论不仅是理解其后形而上学现代性理论的重要维度,也代表了批判理论在美学问题上的最新成果。从积极的方面看,维尔默拓展了批判理论的新思路,为批判理论在当代语境下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设想;从消极的方面看,他对于现实的妥协远远超过了其前辈,乌托邦的视界永远消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