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谈西夏的主体葬俗——火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是以党项羌人为主的多民族王国,本名大夏,因其活动地域主要在北宋的西北、宋人称其为西夏。西夏在历史上曾存在一百九十余年,其文化既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又融汇了汉文化和佛教文化,反映在葬俗上,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其别具特色的文化内涵。70年代后期,在武威西效林场发现了两座西夏墓,这是两座具有明确纪年的墓葬,这两座墓的发掘对研究西夏党项羌人的葬俗提供了详实的实证资料。下面,本文就这两座墓所反映的党项羌人的主体葬俗——火葬,结合史籍资料,对这一葬俗作一简略阐述。武威西效林场发现的两座西夏墓葬,两座都是单室拱形券顶砖室…  相似文献   

2.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割据地方政权。党项族又称党项羌,据《旧唐书》所载:“党项羌在古析支之地,汉西羌之别种也。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中国,或窜山野。自周氏灭宕昌,邓至之后,党项始强”①。析支,即今青海河曲一带;宕昌,即今甘肃宕昌;邓至,即今四川南平地区。周灭宕昌、邓至之后,党项成为这一地区的主体民族,开始强盛起来。由此看来党项族的发祥地应在今甘肃、青海、四川接界地区。西夏人自己写的宫廷诗《夏圣根赞歌》的前三句与上述记载相符,汉译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泽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72-75
濮阳《唐兀公碑》、浚县《魏郡伯墓碑》是我们研究中原地区西夏党项遗裔的重要史料。从《唐兀公碑》和《魏郡伯墓碑》所记载的内容来看,西夏党项遗裔进入中原地区的时间既非"元朝灭掉南宋,混一宇内"之后,也非襄樊战役中的1273年,而是在蒙哥汗时期,这成为以后中原地区民族融合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4.
西夏的畜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业是西夏主体民族党项羌族传统的经济部门,在西夏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考察、分析它的发展状况,对研究西夏经济史与我国畜牧业发展史不无裨益。公元6世纪后期,党项羌人居住在今青海省东南部及与陇蜀交界的山地草原地带,过着“牧养犛牛、羊、猪以供食”,“织犛牛尾及(羊左)(羊历)毛为屋”,“不知稼穡”的单纯游牧生活。唐初,迫于吐蕃的强盛,他们内徒到秦陇交界的庆州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银、夏、绥、宥诸州。这里虽然是比较贫瘠的山地与沙漠草原地带,一般不宜农耕,但秦陇交界山岳起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北方民族政权西夏党项社会婚姻制度的一些特征.西夏婚姻中姑舅表婚盛行;西夏婚姻制度所反映的女性地位较高,妇女有一定的主婚权,寡妇和战争中被俘者的妻子有改嫁权,西夏婚姻中的妻妾没有中原地区尊卑严格,嫡庶之间的差别也没有中原地区大,地位低下的妇女在西夏的待遇要好一些;西夏婚姻中有对非婚性行为和非婚生子女的相对宽容的特征;西夏婚姻中有女嫁不从夫姓和女子以身先荐国师的现象;西夏婚姻中的择偶标准有其自身的特征,如"姿容"固然是择偶的主要标准,但是妇人内在的美、对丈夫的忠贞更为重要,西夏婚姻观念中对于经济因素也很重视.  相似文献   

6.
党项族的婚姻形态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早期他们流行群婚制度。迁入西北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汉族婚姻文化的日益侵染,党项人的婚姻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包办婚姻和买卖婚姻普遍,其次是一夫多妻和一夫一妻制并存,再次是族际婚姻较为流行。此外,还有一种婚俗,主要发生在西夏中后期,也就是某些喇嘛教派别僧侣的初婚权。西夏的葬俗有羌俗、汉俗、佛俗三种。内迁以前,主要实行羌俗;西夏成立后,主要实行汉俗和佛俗。西夏的墓葬等级明显与西夏阶级结构相呼应,皇帝陵墓和贵族官僚的墓葬一般规模较大、形制严整、陪葬奢侈,平民墓葬一般面积狭小、形制简单、陪葬稀少。  相似文献   

7.
西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建立的国家。作为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党项羌以刻苦耐劳而著称于世。西夏如以景宗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公元1038年)起到末主李力屈投降蒙古成吉思汗(公元1227年)止,历时190年。如果按《宋史·夏国传》所载“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  相似文献   

8.
《夏小正》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月令书,也是研究上古时期农业星象以及物候历法的一部重要文献,关于其历法的使用情况一直是研究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这篇文章通过此书与《逸周书》以及《月令》等书的比较研究,从而确定小正用历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唐初在西南边疆广设羁縻府州,当地党项羌开始主动内附唐朝.高宗时期爆发的"唐蕃战争"使党项羌与唐朝的关系出现分化,一部分党项羌受到吐蕃的控制与驱使,另一部分不甘吐蕃统治的党项羌被迫向唐朝内徙.这一过程为后来唐朝组织党项羌定点内徙奠定了基础,从而改变了当时乃至以后党项羌的分布格局与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西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在其立国的190年时间长期与宋、辽后又和金鼎足峙立,出于从政治、军事、经济发展等因素考虑自己的利益,西夏与周边国家建立了以榷场贸易为主,以和市贸易、贡使贸易和走私贸易为补充的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鲜明的历史特点,对这一时期各民族经济共同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证法国收藏的一件西夏文佛经残片。这件残片原出敦煌北区,内容为《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一,已刊布的西夏文文献目录都没有著录这种佛经,本文可以为西夏佛教文献学补充一份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刊布了俄藏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西方净土十疑论》略注本的录文,指出此本是根据宋沙门澄或《净土十疑论注》翻译而成,并依照汉文本,对西夏文本进行了翻译和注释,目的是为西夏学界研读西夏语文以及佛学界研究净土宗在10-4世纪的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西夏文《大乘无量寿经》残卷进行了翻译和校注,指出西夏本与现存两种汉译本均有差异,其所据藏文底本可能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黑水城出土的西夏乾二年的材料文书包括材植账、漫土账、胶泥土账以及材料发运处给“材植至处”的照会、有关机构给库司的呈领状等等,是研究西夏工程建设与材料储运的原始资料。文书所涉及的地名、人名也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5.
西夏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生存环境 ,决定了《天盛律令》在承袭唐宋律的同时 ,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诸如刑罚严酷、军法完备、重视农田水利等经济立法以及专门规定政府机构的品级与编制等等。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期秦州路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期,随着西夏的崛起和对灵、甘、凉、沙、肃、兰州等地的占领,中西交通受阻。宋朝前期对秦州的经营和中后期对西北吐蕃诸部的征服战争,虽未达到遏制西夏的战略目的,但它对开辟秦州路,恢复东西交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1970年代以来,甘肃武威西郊附近先后发现七座西夏墓葬,其中有六座墓中出土的葬具和木板上有题记。题记文字有汉文、西夏文、梵文三种文字。内容有的是专门书写亡者姓名及死亡时间的灵位牌,有的是书写在木板上的佛教经咒,有些是书写在木板上的购买墓地的买地券等。这些墓葬题记文献为研究西夏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8.
1917年,宁夏灵武出土一批西夏文佛经,出土后即部分遭到散佚。1929年有一部分辗转入藏北京图书馆,即今国家图书馆,成为今天国内收藏西夏文佛经最富的单位。本文根据当事人留存的著录、研究著作和回忆文章探讨这批西夏文佛经文献出土的时间、地点;出土文献的数量、种类,国内诸家收藏及流失海外的情况;介绍灵武出土西夏文佛经出土之后迄今的著录、整理和研究概况。认为今人对其中已有定论的所谓元刊活字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时代问题提出质疑,应当引起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иHB.No.5189号诗歌抄本题署1226年1月,这是迄今所见黑水城古塔文献最晚的西夏纪年。已知黑水城文献里的元代纪年均为汉文而不见西夏文,这可能是因为蒙古王朝在初期没有年号,而元代的党项民众在此期间已经习惯只用干支或者"十二兽"了。文章最后对5189号诗歌抄本进行了全文译注。  相似文献   

20.
王玲  王大伟 《阴山学刊》2012,(2):107-110
慈悲与宽忍是佛教的重要思想,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这两种思想逐步融入中华传统文明中,无论是对提升民众道德修养,还是为政府提供治世之方,都有他们的踪影。佛教中的慈悲与宽忍思想不仅对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研究得当,其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