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司法仅指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纠纷进行审判的活动。公正司法与司法公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注重过程 ,后者注重结果。当代中国要实现公正司法 ,法官必须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人权保障观念、平等观念、独立司法的观念、司法效率的观念。  相似文献   

2.
《南都学坛》2017,(2):83-87
公正是司法的核心内涵特征,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和法治司法的法治生命临界线;公正司法是司法公正的核心路径,既要积极追求司法公正目标,又要追求公正的司法价值,还要主动避免司法不公正。司法独立前置制度保障,司法中立确立原则立场,司法被动归类于内在属性,司法公开透明形成技术标准,司法职业铺设专业路径,司法程序发挥规则保障功能,司法裁判履行确定和判断职责,司法权威确定效力目标,共同促进、共同维护和共同发展"公正"司法的公正品质。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6,(6):70-74
司法的第一要义是追求公正,公正是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生命线。司法公正是公正司法的核心追求目标,既要运用公正程序司法,又要追求公正的司法结果,还要避免司法不公正结果。法官角色总体构成主体保障,立案法官奠立前置程序,取证法官构筑关键步骤,审案法官成为求真环节,判案法官落实法律裁判,执行法官发挥救济保障效用,共同制约司法权力,共同建构司法公正,共同追求司法正义,共同铸造公正的法治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实现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保证司法公正。和谐社会是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在一个国家中,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重要的一道关卡。要实现司法公正,必须改革司法体制,增强"有法必依"意识,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正是我国当前司法实践尤其是地方司法中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造成地方司法不公的原因是多维度的。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公正权威的司法体系,坚固司法的最后一道防线。本文拟从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对地方司法公正的实现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公正涵括了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层涵义 ,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偏废。我国现行司法体制的结构性缺陷在于公正的缺失 ,而正在推行的司法改革的目标定位正是为了重塑司法公正。为此 ,在改革的动力资源上必须依赖国家与社会的双向互动 ,在改革的路径选择上则需要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走创新制度移植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正是自有司法活动以来人类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题 ,法官职业化建设是推进法治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对于我们法院系统的改革建设 ,对于我们的法治化进程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是30年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但法律权威并未充分彰显.现行法律体系更大程度上是文本意义上的,更多依赖国家强制力撑持而获得形式上的普遍服从.法律权威应当是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的统一.在规范和制度化特征方面,现行法律体系还有尚未形成内在一致的法律体系意义脉络、良性的吸纳和拒斥社会挑战的机制以及由中国社会多重二元性所导致的多重二元割裂等不足.法律权威树立依赖于法律制度化实施,但不能简单地将法律权威与公正司法等量齐观.若要仰赖法律权威推进司法公正,必须在澄清公正司法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之上,遵循若干法治标准和进行有效制度建构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公正是司法的价值取向,但由于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法内因素与法外因素、规划正义与社会正义等因素的制约,司法公正总是呈不平衡状态。文章通过论述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公共与私人利益之间的不平衡,阐述了司法公正的不平衡规律。  相似文献   

10.
认为媒体监督与司法审判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在分析英国媒体报道与司法公正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英国在保持司法公正与媒体监督的实践经验及相关规约等进行了阐释,并对中国在司法实践中面对此类问题的处理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比较,试图探寻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也符合普遍司法理性的理论方法与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宪法应当是裁判法律纠纷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最高准则,其司法化是宪政的核心和灵魂。中国的宪法司法化至今无一判例。文章通过对现行宪法运行现状的分析,从宪法诉讼和违宪审查的角度,探讨中国宪法司法化发展的方向,寻求有中国特色的宪政之路。  相似文献   

12.
法律解释必须兼顾确定性与正当性,在二者之间保持应有的平衡。从理论上分析,确定性与正当性的矛盾运动源于法与社会互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若能抓住此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则保持确定性与正当性即成为可能。而现实中,大量成功的审判实践则可以作为这种可能性的最好佐证。在目前正在进行的司法制度改革中,应注重建立和加强法律解释共同体的内部制衡和外部归责制度,更好地保障法律解释的正当性与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开始快速转型,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但是,我国社会生产效率的迅速提高没有带来社会公平预期的同步提高,因而产生了诸如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弱势群体不断增大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效率与公平问题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也因此发表了许多专著和文章.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这主要源自对"公平"的内涵理解不同;西方学者一般是论述正义、公正、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国内学者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则有四种不同的观点.本文的结论是,应当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实现效率,同时更要用合理的制度设计来保障公平和正义的达成.  相似文献   

16.
教育公平与效率一直以来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公平与效率存在不相容性,它们的处理受社会发展阶段目标的影响,我们把教育放到整个社会系统中去,就会发现不同的社会阶段教育公平与效率的优先不一样,教育公平与效率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阶段目标。同时教育公平与效率在教育系统中又存在层次性,即公平与效率在教育层次中的地位不一样。在政府宏观控制和市场机制的合力下保持动态平衡,具体表现为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教育系统中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是我国司法改革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我国司法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从三个方面着手:推进和完善司法独立,注重程序,完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8.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司法独立不仅仅是法院独立,还包括法官独立,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应有内涵。司法独立并不意味着司法不受制约。司法独立的相对性决定了司法权要受到一定的规制。要避免司法的擅断、专横和腐败,就必须实现司法权的分化和制约。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应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评价的公平三个方面。关于教育起点的公平,衡量标准可以定位在"让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关于教育过程的公平,衡量标准可以定位在"让受教育者都有机会获得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关于教育评价的公平,衡量标准可以定位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有利于教育与教育成果的评估,有利于揭示教育成果与教育价值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途径,也是维系社会协调与和谐发展的保障。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则必须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底线。和谐社会的司法公正既包括实体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