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期,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瞿秋白同志是我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与政治活动家,他的理论著作无疑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探讨他的理论在毛泽东思想萌芽过程中的作用。 一、对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开拓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者。他在中国最早系统地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且用来观察、研究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瞿秋白的哲学思想是很丰富的,他在《社会哲学概论》、《现代社会学》等专著及其他论文中,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包括矛盾论观点作了明确的论述,强调“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哲学基础,是一个绝对新的整个的宇宙观,是无产阶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瞿秋白《唯物辩证法的合法主义化》1932年5月31日。下引均为瞿秋白作)。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怎样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了精练的概括,其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对我党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理论的贡献李东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无产阶级如何对待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党在进行民主革命时必须予以回答的一个重大问题。对干这一问题,党的不少领导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翟秋白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关于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领导权的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重要理论原则之一;这一思想理论原则在近代中国出现,是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结果。对此,大家的看法是一致的。然而,这一思想理论究竟是谁最早在中国明确提出并结合中国的实际而进行论述的呢?对于这  相似文献   

6.
过去人们在研究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时,常常把着眼点放在究竟谁是首倡者上面.如瞿秋白、彭述之、邓中夏、蔡和森、高君宇等,都曾被说成是首倡者.其实,这样地认识问题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众所周知,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首先提出来的.一  相似文献   

7.
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共党史研究者姬田光义先生在70年代初发表的《中国苏维埃问题》一文中,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张闻天在中央苏区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据他统计,从1933年2月到1934年9月底,张闻天在《斗争》(江西版)、《红色中华》上分55次发表了近30篇文章,涉及到国家与革命理论方面的文章颇富特色,很有贡献。关于中华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和任务问题,张闻天认为,中华苏维埃政权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课题,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它的本质性格  相似文献   

8.
关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学界大多把陈独秀在1923年中共“三大”前后撰写的《资产阶级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国民党与社会各阶级》两篇文章,看作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代表作,并看作是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认为文章中承认了国民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否认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将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资产阶级。翻阅有关史料,再把文章发表的时间与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实事求是地分析历史,不难看出这个结论是值得史学界商榷的。 一、陈独秀撰写《资产阶级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国民党与 社会各阶级》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9.
周建人同志在百忙中写了大量回忆鲁迅的文章,对于我们阅读鲁迅作品和研究鲁迅生平创作,都有极大帮助和启迪,无疑是十分珍贵的文学史料。但其中有个别观点似乎欠妥。如《鲁迅回忆录》一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10月出版)中有关鲁迅与瞿秋白的关系的论述即为一例。现就此问题略抒己见。《鲁迅回忆录》在谈到鲁迅与瞿秋白关系时写道:“鲁迅认为那些口头上说得漂亮、实际上并不实行的空头理论家是‘毫不足靠’的。他对……瞿秋白看法就是一个例子。……后来鲁迅在编《海上述林》时,只收瞿秋白的翻译,而不选他的文章,这就证明马克思主义者鲁迅对瞿秋白是有所保留的。”这里,周建人同志认为,鲁迅觉得瞿秋白“毫不足靠”,对瞿秋白“有所保留”,主要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月刊是党的上海发起组办的我党的第一个党刊。它在1921年4月出版的第三号发表了一篇未加署名的文章:《告中国的农民》。文章在发表时开了天窗,头一面是空白纸,印着“此面被上海法捕房没收去了”一行醒目的大字。文章的第一部分没有了,第二部分也只残存一点,幸好第三、四部分还完整保存着。显然,主编这个刊物的李达同志是冒着风险把它发表出来的。这是一篇我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论述农民问题的文章,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社会性质问题,最近在史学界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河北学刊>>1988年第6期上发表的钟兴瑜的《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定性辨析》一文(以下简称“钟文”),就很有代表性该文认为毛泽东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矛盾的论述是不科学的,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说法也是不确切的。我认为,钟文所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最重大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进一步的探讨。所以,笔者不怀浅陋,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2.
看到李泽厚同志发表在《文史哲》一九七八年第一期上的文章——《康德认识论的提出》,使我很受教益。但是我对文章中所提出的关于分析与综合的一些论点有不同看法,现在提出来就教于李泽厚同志。李泽厚同志在文章的“‘综合’是吃掉对象、改造对象”一节中,提出了“‘综合’比‘分析’更为重要更为根本”和“综合作为认识基础”的论点。我认为这是没有根据的。关于分析与综合两种方法在认识论中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 三十岁 二月十七日 编就《瞿秋白论文集》,并写了长篇《自序》。 二月二十二日 上海工人发动第二次武装起义,瞿秋白坐镇拉斐德路(今复兴中路)的暴动指挥所——启迪中学——指挥。 二月 写就《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的著名小册子。四月,在武汉公开出版。瞿秋白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论述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性质、前途、动力、领导权、  相似文献   

14.
申长秀 《理论界》2004,4(2):86-88
怎样认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我们党对农民的政策和采取的措施,决定着中国民主革命的成败。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是毛泽东农民观得以确立的最基本、首要的前提。诞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经典论述与中国的历史实际并不整合。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符合自己国情的农民观,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集体的智慧。瞿秋白作为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党内最早认识并比较系统论述农民问题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关于农民问题的认识,为大革命失败后顺利地进入土地革命战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饶翔 《兰州学刊》2009,(1):134-137
葛兰西关于文化领导权的论述日益引起文化研究学者们的关注,这些论述散见于他的《狱中札记》,在其中,葛兰西还提出了“有机知识分子”的概念,同样具有启示性意义,成为近代最为著名的知识分子理论之一。文章系统梳理葛兰西关于知识分子与文化领导权的论述,并联系不同的文化个案,揭示葛兰西的文化思想所具有的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16.
<正> 毛泽东同志1925年12月在《革命》半月刊上首次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以下简称《分析》)一文是否有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近年来有人持怀疑态度,认为原文没有明确提出和闸发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或认为这一问题是1951年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修改增加的。我们不同意该说,并认为这个问题的讨论,不仅关系着《分析》的价值和地位以及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评价,而且关系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至为重要,不可不辩论清楚。  相似文献   

17.
自一九八一年《贵州社会科学》第五期和《贵州民族研究》第四期发表了廷贵、酒素同志的《苗族“习惯法”概论》、《略论苗族古代社会的“三根支柱”》的文章以后,我省几个刊物陆续发表了这方面的几篇论文。这些文章除了所叙鼓社、议榔的组织活动概况基本相同外,其起源和是否是“习惯法”问题仍存在很大分歧。一些文章认为:鼓社、议榔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一些文章则认为:起源于原始公社末期开始有了私有制财产的时候。至于榔规榔约,有的认为:它便是苗族的“习惯法”;有的人则认为:它不能叫做“习惯法”,更不能当做法律规范加以论述。苗族鼓社、议榔究竟起源于何时比较符合史实?榔规榔约是否可以叫做“习惯法”、能否当作法律规范来加以论述?由于历史原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学术界开展了对瞿秋白的研究,对他一生的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他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理论贡献和在无产阶级文化建设方面的贡献,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也对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争论: 一、对《多余的话》的评价 史学界对《多余的话》的真实性问题得出较为一致的看法,认定确系瞿秋白所作,但如何评价该文则有几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 报告文学一词,据胡仲持说“是我国大革命期间,随同一些列宁主义作品从日本传到中国,这是德语Reportague的译名”。报告文学在中国见之于文献,可推1930年8月4日左联执委会通过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新的情势及我们的任务》为最早:“从猛烈的阶级斗争当中,自兵战的罢工当中,如火如荼的乡村斗争当中,经过平民夜校,经过工厂小报、壁报,经过种种煽动宣传的工作创造我们的报告文学(Reportage)吧!”中国虽然在二、二十年代出现了周恩来的《旅欧通信》、瞿秋白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沈雁冰的  相似文献   

20.
牟世金同志的《(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一文发表后,笔者和其他同志曾著文发表了一些不同看法。最近牟世金同志又发表了《关于(辨骚)篇的归属问题》一文,认为对他这篇文章的批评,“主要是对拙文中的‘总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特别是集中在《辨骚》篇的归属上。”这样说是不符合事实的。其实,有关批评文章,涉及到了牟世金同志那篇文章的全部主要论点。就本人那篇文章来说,虽只批评了他的关于“总论”的观点,但不只是讲《辨骚》篇的归属问题,更重要的是批评了他对“原道”、“宗经”及其相互关系的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