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主义作为近当代西方政治思想领域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对世界影响巨大,是西方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自由主义的内涵丰富,约翰.格雷(John Green)指出作为一种政治理论的自由主义拥有四种典型特征:个人主义、普遍主义、平等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的这些典型特征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根据自由主义产生的基础和不同发展时期的具体经济社会状况,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完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产权思想的演进就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状况变化的集中反映,而且私有财产权也是整个资本主义体系的基础。通过对西方产权思想演进的简析和梳理,自由主义及其典型特征的实质内涵及意义将会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关于新自由主义的讨论中,多数国内学者从西方国家对第三世界的经济扩张和文化侵略的角度来看问题,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发达国家假全球化之势与自由市场之名,运用自身优势剥削发展中国家,努力维护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理论工具。其实,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理论只是其整个理论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延伸。应该从新自由主义在西方的实践来揭示其本质:从历史上看,新自由主义是针对发达国家内部问题而产生的,兴起于全球化浪潮来临之前,是发达国家垄断资产阶级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流行的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所进行的一次政策调整;从本质上看,新自由主义的最终目的是扩大资本积累,在这一政策下获利最多的是金融资本;从结果上看,新自由主义主张减少国家对社会分配的干预,从而损害了社会弱势阶级的利益,是一种向原始资本主义回归的企图。  相似文献   

3.
吴增定 《浙江学刊》2006,(3):134-140
在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之中,权力一直被想当然地看成是一种"恶".但就历史的角度看,这一看法并不是一个不言自明和超历史性的真理.相反,在西方漫长的前现代时期,权力在政治思想家的眼里并不是一种恶.本文认为,在西方权力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霍布斯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霍布斯第一次将权力和善分离开来,使权力本身成为一种独立、可计算的物理之力.现代自由主义尽管反对霍布斯的绝对主权观念,但其根本原则,如个人主义、正教分离、三权分立等,恰恰是以霍布斯对权力的理解为基础.因此,理解霍布斯的权力观,不仅能够揭示"权力"一词的最初和真实含义,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澄清自由主义自身的历史和内在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刘瑞兰 《社科纵横》2014,(5):127-129
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而自由主义则是西方历史以来影响最深远的政治学说,两种迥异的学说影响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文化。中国政治讲究"合",追求大一统,而自由主义注重"分",注重权力的制衡;中国无宗教背景,因而在内在自律上不如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由此而来就是西方人的规则意识强于中国人;儒家重集体,集体成为维持社会秩序的价值目标,而自由主义看重个人,个人的价值、尊严、利益等成为政治追求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孙文平 《社科纵横》2007,22(5):28-30
对于西方经济学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和学习,应避免过多意识形态化的争论。西方经济学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就其演变与形成过程来看,是一门经验或历史的科学以及逻辑实证的科学。其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主要是学术范畴的问题。当前需要澄清一些对西方经济学包括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6.
2007年爆发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新自由主义所鼓吹和推行的价格和利率市场化、国有企业私有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等理论观点、政策主张和社会秩序以沉重打击,引发了西方有识之士对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体制模式产生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西方政要和学者分别从解除对金融的管制、加剧贫富分化、推行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等方面剖析金融危机的实质、原因和危害,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是导致这场殃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逼迫西方国家由自由放任转向政府干预,促使西方有识之士探求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扩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影响,预示着新自由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两大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为标准,分类梳理和分析了后冷战时期西方主流国际关系学界对中美关系的认知。从对中美关系的认知态度上看,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范式各自又可以分为积极论和消极论两类观点,这样就形成了现实主义积极论、现实主义消极论、自由主义积极论、自由主义消极论四种观点。四种类型的观点对美国的对华政策都有一定影响。四种类型的观点既有合理性又各有不足。一些西方研究者从西方的视角和利益出发难免对中国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参与民主理论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与民主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种主张自发性的、大众直接参与同其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的民主理论。本文在简单勾勒参与民主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当代西方参与民主理论的主要观点作了归纳总结,并对其积极意义和理论局限进行了分析和概括,认为参与民主与自由主义民主之间既存在对立冲突,也体现为一种补充和改良关系。参与民主提供了民主发展的一条新路径,推动了西方民主的发展进步,但并不能对自由主义民主构成实质性威胁。  相似文献   

9.
杨逢银 《浙江学刊》2004,(6):190-193
经济自由与社会平等之间的紧张问题是西方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内部一个基本的理论困境和制度设计的困厄.这在价值层面表现为经济自由与社会平等之间的冲突,在制度层面则表现为自律市场与政府干预之间的紧张.本文立足于西方自由经济思潮的这一基本困境,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以自律市场与政府干预的关系问题为主线,分析了西方经济自由思想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复至新古典自由主义形态演变的三部曲,并总结了其在处理市场与政府之关系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以期对当代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自我观是哲学理论的逻辑基点.自我观的分殊阐释与定位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两大流派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论争的焦点.建立在普遍主义、个人主义方法论前提的自由主义原子式自我观遭到社群主义的批判,社群主叉自我观具有构成性,是具有历史感、现实感、厚重的自我现.自由主义的自我观根源于现代社会,而现代社会出现的个体价值混乱、公共责任丧失等现象在社群主义自我观的理论展开和实践履行中得到弥补与救治.  相似文献   

11.
佟德志 《浙江学刊》2006,24(4):23-27
在价值越来越多元的西方世界,自由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由多元主义的出现正是自由主义应对这一挑战的产物。自由多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价值多元主义的合理内涵,并据此进一步调整了宪政民主制度的设计,在西方社会形成了重大的理论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新政治经济学视阈下,新制度经济学之意识形态理论构建在其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与国家理论之上。新制度经济学引入意识形态是出于一种自洽性的需要。代表国际垄断资本利益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谋求利益。新制度经济学充当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当代中国代表。作为一个本来在西方影响力有限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新制度经济学却在社会主义中国受到热捧,充当了垄断资本利益的代言人。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认识极有必要。对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组成部分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全面认识需要新自由主义视野。新制度经济学是一种新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的价值理念隐含在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过程之中。新制度经济学之意识形态理论构建与引入的过程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展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比较了西方自由主义传统与中国社会文化传统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宪法修改体现出的自由主义精神;最后指出,中国张扬自由主义精神的同时,应该保持一定原则。  相似文献   

14.
政治哲学中新的着重点假如说六十年代,西方社会学界最有影响的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观点的话,那末,到七十年代,保守派和新保守派的思想势力显著上升.尤其在美国,这一趋势显而易见.苏联学者认为,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社会政治观点,由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向新保守主义的转变,是资产阶级大肆宣扬的"全民福利国家"、"富裕社会"等理论彻底失败的一种反映.因为这些理论主要是根据具有新自由主义色彩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它们的失败岂能不归咎于形形色色的自由主义.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把自由主义与"怀疑论"和"唯理论"相提并论.后两者是资产阶级世界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曾在摧毁中世纪封建宗教思想体系中起  相似文献   

15.
孟军 《浙江学刊》2007,82(6):134-139
公民德性问题已经成为社群主义、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马基雅维里、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的公民德性学说的阐释,认为这三种学说构成了西方近代以来公民德性观演进的主要环节;透视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典型地展示公民德性学说的丰富性及其内在张力,并为重建公民德性理论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陈永忠 《浙江学刊》2012,(5):136-140
民族主义主张以民族为人类群体生活的基本单位,自由主义则是以个体为本的意识形态。从政治哲学层面上看,民族主义是特殊主义的,而自由主义是普世主义的,两者之间虽有内在的矛盾和紧张,但都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自由民族主义则力图调和这两种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意识形态。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都是西方影响的产物,并且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与民族主义的目标纠缠不清。1940年代,主要是抗战胜利后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渴望建立一个以英美民主体制为榜样的社会,另一方面又极力维护民族利益不受侵害,从而表现出一种自由民族主义的思想倾向。这种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整合在当今世界也依然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现代性命题。  相似文献   

17.
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是当代西方自由主义的元哲学基础,这种二元论有着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波普尔在批判历史决定论、历史主义过程中,阐述了他的批判理性主义的事实与价值二元论.他认为以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为代表的历史决定论是事实与价值的一元论,一元论的最大逻辑错误就是从"事实"如此推出"应当"如此.这种一元论思想是现代极权主义、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波普尔主张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二元论,并把事实与价值二元论看做是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元哲学基础,这对当代西方自由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弱点和缺陷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辛向阳研究员撰写的"西方民主思想史"丛书,对17世纪以来四个世纪的西方民主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评析,用浓墨重彩勾画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主百花图,是一部评析西方民主理论的重磅力作。作者探讨了西方民主理论的谱系,概括了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规律;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分析了西方民主制度和民主理论的演变;深刻揭示了西方民主理论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差距,以及新自由主义民主理论所鼓吹的西方议会民主制衰落的必然性和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作者明确提出了对待西方民主理论应该坚持的科学态度,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朝向正义与德性--奥尼尔论正义与德性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义与德性是西方伦理学的两个重要范畴,当代自由主义与共同体主义围绕二者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使其成为当代西方伦理学争论的焦点.本文详细地分析了英国女哲学家奥罗拉·奥尼尔对此问题的观点奥尼尔主要是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针对共同体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评,重新解释了实践理性、规则、正义、德性等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试图在一种新的实践理性的基础上达到正义与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林建华 《求是学刊》2004,31(2):114-120
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社会兴起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潮,是中国现代史上自由主义思想的一次最集中的展示,也是中国自由主义的绝唱,但中国的自由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既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异质性,又疏远中国的"社会现实".由于自由主义生长发育的主客观条件的缺失,使得自由主义在中国步履维艰,20世纪40年代虽盛极一时,但昙花一现.尽管如此,20世纪40年代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潮并非一无是处,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对自由追求的合理性,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需要相当一段历史时间才能看清楚.作为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20世纪40年代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批评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