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刚起飞不久就遭遇"用工荒"迷雾的重庆,如何面对打工者内部的分化以及缺工与劳动力闲置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知识城市:中心城市发展与转型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婧  李燕 《城市观察》2009,(2):155-162
在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城市危机发生的宏观背景下,知识城市的发展模式诞生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本文首先介绍知识城市的先进理念,引进知识城市的完整框架,在此基础上,以国外著名的中心城市墨尔本、伦敦、曼彻斯特等为案例介绍其向知识城市转型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大城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讨论我国大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迅速到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知识创造与知识转换的方式,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网络技术并不是青睐所有的知识,网络时代也可能造成新的“隐性知识黑洞”。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我国也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是关键。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整合与转化等多方面的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将是其责无旁贷的责任。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理念、师资队伍、科研水平、教育体制等因素都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众多因素之中,高等教育体制作为高等教育系统具体体系结构与运作方式的综合体现,因其自身的特点而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具决定性意义。通过高等教育体制创新,可以解除束缚高等教育发展活力与创新能力的阻制,使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其他要素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这无疑将是增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苏晨  袁翠翠 《职业》2012,(15):124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经济的增长直接取决于对知识的投资。掌握和应用知识、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人才就成了经济竞争力的核心,也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教育的发展是否能适应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竞争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重庆在改革发展中选择了不同于沿海、经济特区和全国其他城市,但却适合重庆特殊市情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方式,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被一些学者和媒体称之为“重庆模式”。其中,以户籍改革撬动农地改革、农民进城、城乡土地要素置换,最终实现城乡统筹的系统性改革,可谓是一个最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方社会管理创新不仅是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诉求的一一种必然选择,其根本动力源自制度的僵滞和供需的不平衡。在社会结构变迁、技术进步等外在推力的驱动下,地方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呈现出既有正式制度“自上而下”的推动,  相似文献   

8.
《金色年华》2013,(1):70-70
时代发展和国家命运召唤创新。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动力。 科学技术的创新领袖钱学森、袁隆平等一批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都具有共同特点,就是有渊博的学识,惊人的思维,坚强的毅力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9.
甄珍 《现代交际》2009,(1):76-80
美国社会学家哈里·米克曼通过对众多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研究,曾经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荣膺诺贝尔奖金的研究成果,大都是通过合作获得的。”从我国科技创新发明获得者的身上,我们也同样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多数创新发明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一个企业来说,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数字经济时代的主题,网络信息平台正把教育教学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现代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教育受体不但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1.
甄珍 《现代交际》2009,(3):76-79
在充满机会和挑战的时代,为应对日益复杂、动荡和多元的世界,我国的优秀企业应尽早开始进入从“要索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即从“仿造”和“制造”向“创造”的转换。一些脱颖而出并创造了前所未有商业奇迹的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组织成员创造潜能的开发、组织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与适宜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逐步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但传统文化对女性角色定位的束缚,造成知识女性在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中的种种困境,因此,对知识女性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关系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如何实现贫富之间的良性循环? 一个社会,如果穷人永远穷,富人永远富,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而老板们只管自己挣钱,其他一概不顾,那么穷人必定会因为失望而绝望,最终选择“革命”、“造反”之路,用激进斗争的办法解决问题。所以最好的社会结构就是既要让所有的穷人都能活得下去,没有温饱之虑,又要让他们或者他们的孩子有可能成为富人。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十一五”以来,长三角区域两省一市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科技创业日益活跃,创新氛围日益浓郁,区域科技合作意识不断强化,技术产权市场和跨地区技术转移日趋高效,逐步形成了协同开放、运转有序的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其主要经验,对我国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十二五”时期,长三角区域推进创新体系建设,一要建设应用导向、教研结合的区域知识创新体系,二要构建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三要打造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区域中介服务体系,四要构筑开放协作、运转高效的区域创新环境支撑体系,五要构架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区域创新协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要求生产力冲破国家界限.但并不是所有的区域空间都具备国际竞争力,只有那些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发达的大城市和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地区才具有竞争力。而且只有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才能不断孕育出新的社会分工和就业机会.才能吸引人才和财富进入.才拥有国际竞争所需要的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源.才有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6.
王琳 《城市》2008,(5):72-75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均注意到城市精神、创新氛围、价值取向等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深切关注文化与经济合流发展的重大趋势.以及文化硬实力对城市竞争力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因此.许多发达城市均采取了“文化立市”的重大战略措施.以应对21世纪的国际文化竞争。  相似文献   

17.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近年出现的实践性新词,在严格意义上还很难说是一个成熟的学术性概念,“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或内涵特征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自古以来看重家庭,很多人家里都有"传家宝"。它记录了家族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承载着祖先为人处世的原则;它汇聚家族文化,教育一代代后人;它潜移默化融入社会,凝聚成我们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它作为精神原动力,推动国家和民族披荆斩棘、开拓创新,不断追求进步与美好。  相似文献   

19.
有人把当今复古时尚概括为:空旗袍唐、吃宫廷菜肴、用明清家具。如今似乎还要加上一条:修豪华大墓。自1956年毛泽东主席带头倡导火葬以来,半个多世纪过去,水流云逝人安在?周恩来在祖国的江河土地上,邓小平在祖国海域的怀抱中……但是,同样也是共产党员,在广东罗定,某村官“率先垂范”的事是跨省土葬;在重庆黔江,某官至副厅级的干部竟在众目睽睽之下修建了“豪华活墓”;在四川射洪,借建宗墓给自己建起了功德碑的某村党书记还言之凿凿“有利于西部大开发”……人们不得不发出疑问:风水轮流转了吗?是什么使土葬这一本土“时尚”卷土重来?腐败,为何能从阳间做到阴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对我国现阶段互联网+背景下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与说明,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