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砚行业的从业人员是端砚制作技艺作为西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戢体。同时也是“活”的瑞砚文化及其端砚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从肇庆市黄岗镇白石村等地端砚制作作坊的从业人员为例,可以探讨影响传统手工作坊的从业人员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寻求谈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方法并提出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其闻名与其原材料--端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唐代始其形成一整套制作程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端砚制作技艺"的物质载体,端砚砚石的保护存在资源量不明、民间砚石库存量不清晰、砚石开采和雕刻技艺传承后继无人等问题,需要加强对砚石资源的保护,整理、保存、传授采石技艺.  相似文献   

3.
端砚民间传说的文化解析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研究端砚的历史演变、制作技艺、鉴赏收藏、保护情况、端砚文化中的传统精神以及端砚民俗等方面的诗词和论著较多,而有关端砚的民间传说及故事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将端砚民间传说置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野中来考察,使之成为端砚历史文化研究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伴随非物质文化"名录遗产"的数量不断增多,有关"遗产化"的讨论也随之升温。在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保护下,从学理上探究遗产化的内涵、产生原因及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维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砚制作技艺"的遗产化实践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个案,而且从中可以发现民间文化在遗产论证、申报与认定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端砚不仅是肇庆市传统文化特色产业,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岭南文化艺术的典范。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出发点,探讨加强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针对端砚保护理念滞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力、传统传承与现代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转变端砚治理理念、强化端砚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完善端砚区域保护体制、革新端砚保护手段等策略。  相似文献   

6.
尹忠华 《新少年》2023,(5):8-11
<正>松花石砚又称松花砚,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与端砚、歙(shè)砚、红丝砚,并称古代四大石质名砚。起源于明朝,清朝时被封为宫廷专用御品。松花石砚是由松花石加工而成的用于研磨墨、书写或绘画的文房用品。2014年,由本溪市申报的“松花石砚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手工技艺类具有较强的经济开发价值和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对手工技艺加强整体性、真实性的保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是实现其经济价值、拓展其传承空间的内在要求。文章以四川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为例,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产业化发展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丰富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意义重大。桦树皮制作技艺是鄂伦春族在独特的生活环境和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形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桦树皮制作技艺面临产品市场萎缩、原材料供应不足,创新能力不够、传承人队伍老化等问题。建议以完善传承保护政策体系、创新传承模式、拓宽传承路径、扩大传承人队伍等措施应对,以推动桦树皮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促进民族文化发展、丰富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的重要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入课堂教学系统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该文以维吾尔族花毡制作技艺为例,着重解决非遗内容知识体系与课堂教学系统对接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非遗生态环境的"原境重构"与"桥梁搭建"方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知识系统,进而实现其与基础教育的对接,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兴。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蕴含着人类发展某一个阶段的真实历史信息.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饮食发展历史的真实反映,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源于农耕文明时期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变得十分脆弱,保护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时代课题.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煨汤技艺"保护的研究证实,建立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和分类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以桦树皮制作而成的实用器物,是生活在寒带、寒温带桦树生长带的人们创造的一种原始社会的文化现象,这种古老的文化现象被相关的研究专家、学者称为“桦树皮文化”.2006年桦树皮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主要是从桦树皮器物的制作技艺、造型、装饰手法、装饰纹样及桦树皮文化的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材料的组成部分,录像片在实际申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陈李济中药文化”项目为例,结合录像片拍摄具体准备工作,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材料文字向图像的转化,做出个案解读。针对有关制作要求,结合具体拍摄实践,本文还提出了拍摄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以亲身经历着重介绍侗族大歌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即2003年黎平县政府开展侗族大歌申请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工作,未获得成功;2005年开展侗族大歌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入选了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下步申报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拿到了“通行证”;2008年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贵州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召集了侗文化专家到贵阳制作申报所需文本,贵州省电视台完成了影像的制作。文本与影像资料将于2008年9月25日上交国家文化部非遗中心,并报送到联合国初审合格。同时,阐释了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保护传承侗族大歌的重要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以及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动漫创作处于低潮期,同时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面临困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于动漫创作将是一种双赢的发展形态。在对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剧作、表现形式与配乐三方面构建基于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创作策略。首先,动漫剧作创作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色进行分类创作,打造动漫作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次,动漫表现形式创作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烙画、黑陶制作等传统美术和技艺的表现形式,形成动漫作品独具特色的表现技巧和手法;再次,动漫音乐创作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戏曲、音乐等,强化动漫作品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15.
[摘要]凉山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几十年的社会变迁,其生产经营方式、染色技术等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主要的制作技艺以及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审美观念得以延续。总体看,是一种传承较好、较完整的技艺。其根本原因是凉山地区,特别是彝族聚居区人们仍在普遍使用。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保护,本民族、本文化的人的需要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技艺为研究对象,在对青神竹编技艺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变迁理论分析竹编用具的工艺形态的变迁,透析其技艺生成,指出传统技艺类非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日常性断裂、工艺本体艺术脱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3月31日,由学报编辑部、郑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主办的“钧瓷烧制技艺传承与保护”研讨会在我院纬五路校区召开。这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首次举行的由政府管理机构、专家学者、传承人、出版传媒共同参与的学术研讨会。学报编辑部主编张燕萍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8.
【特色栏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持人:牟延林沉浮在精英与大众之间———楹联习俗传承的特征与当代变迁李玲,代武春,娄兴彬(004)1…………………………………第二届世界遗产论坛学术综述…………张中奎(025)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原生态”………阎江(028)2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录像制作解析———以“陈李济中药文化”项目为例朱钢(020)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民间故事的传承发展策略探究———以“谭振山民间故事”为例……王志清(024)3双龙风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和保护江沛,…  相似文献   

19.
对工匠的考察一直是非遗研究的重要内容。行业内工匠群体的流动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趋势、市场走向和行业兴衰。通过考察国家级非遗项目"端砚制作技艺"近几十年来在一个村落中的传习方式,以及这一技艺对村民的生计模式的影响,进而分析村中工匠群体的市场意识和工作心态,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侧面思考端砚制作技艺的发展瓶颈,探讨相关的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杨国军 《金陵瞭望》2009,(24):78-78
近日.继“会稽山”被浙江省文化厅授子“绍兴黄酒酿制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之后.会稽山绍兴酒又成为郭富城2009杭州演唱会唯一指定庆功用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