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崇俭抑奢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倡导的品德,《易经·节卦》说,“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认为制定制度以节制财政支出,才能不伤害国家财政和人民的生活。《商书·太甲》说:“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这就进而将慎守俭德与国家的长治久安联系起来。这些思想为后人进一步所发展和充实,春秋战国时期,老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等人都将节俭作为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而在诸子之中,大倡俭德并对崇俭抑奢思想的重要性作出全面论述的,则当首推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 崇俭抑奢是道家倡导的重要思想主张之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消费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崇俭抑奢、倡导理性消费、生态消费、精神至上等优秀内容,对于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消费思想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使其从典籍书斋走向广泛的社会认知和践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现实消费引导发展等各个方面释放正能量,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消费观念中,“崇俭抑奢”无疑是社会各阶层普遍承认的准则。这种传统消费观念的形成,不仅反映了中国先民崇尚节俭的美德,而且也有助于在一定范围内抑制统治阶层奢侈的消费欲望,延缓社会财富消耗的速度,减轻劳动人民的经济负担。“节用裕国”、“勤俭持家”等体现节俭精神的治国治家的格言,直至今日仍有其积极作用。但是,“崇俭抑奢”的核心思想并不是单纯为了提们节俭的生活,而是与“重本抑末”、“重义轻利”一样,是维系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重要信条之一。并且针对社会上不同的阶层,所谓“俭”、“奢”亦有不同的涵义。追溯这一传统消费观念形成的历史过程,探索“崇俭”与“抑奢”之间的相互关系,剖析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对于深入研究我国古代社会传统消费观念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谭嗣同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维新派思想家,在追求变法图强的社会理想中,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他以"仁-通"为哲学基础,从价值论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对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了系统的伦理辩护,并提出了"申民权,抑官权"和"均贫富"的经济平等观。他一反传统社会中"崇俭黜奢",旗帜鲜明地提出"崇奢黜俭",在近代消费伦理观念的变革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 ,生活节奏快、竞争性强 ,工作压力大 ,人际关系紧张 ,很多人面对四方冲突与难题不能适应 ,从而导致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老庄哲学的“清静无为”,“因任自然”,“天人合一”,“崇俭抑奢”等思想对现代人陶冶心境、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抑奢崇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俭能养德、俭能养廉、俭能富国裕民;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俭德的内涵也随之日趋深化,新型节俭观应该是"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立足于经济与伦理的双重纬度,着眼于生产和消费的互动关系,强调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它表现为人们理性的生活态度和适度的消费观念,要求人们的消费行为以个人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平均水平为比照,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适当节制个人的生活欲望.富有鲜明时代性和现实紧迫性的俭德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7.
反贪立廉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全面考察历史的基础上,对中国奴隶社会特别是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廉与贪、清与浊、俭与奢这两种对立思想道德行为产生、演变、冲突的社会根源、存在形态、表现特征、消长规律,及其带来的社会效果和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作了评述,对今天反腐倡廉、激浊扬清、戒奢崇俭,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清正廉明的民主政治,将提供有益和宝贵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蒋国宏 《社会科学》2001,(12):58-62
一1 8 40年鸦片战争后 ,中国出现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社会的剧变引起了思想观念的更新。人们对过去视为天经地义的信条进行反思和新的评判。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 80年中 ,中国知识分子在奢俭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 恪守“崇俭抑奢”的教条 ,顽固地坚持依照各自所处的社会等级进行消费。这种观点在近代虽然市场不大 ,但仍不乏其人 ,徐就是其突出代表。徐主张社会各阶层根据自己的政治地位 ,按等级标准消费 ,绝不允许超标准消费。他甚至在衣饰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并主张 ,“违者论如僭侈律”① 。这种主张是自然经济和封建…  相似文献   

9.
严复经济思想的复合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尧基 《中州学刊》2003,(1):102-105
严复学贯中西 ,在近代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其具有鲜明复合特征的经济思想。他推崇放任自由 ,但主张一定范围的国家干预 ;他认同“重农” ,但反对“抑末” ;他赞成“崇俭” ,又主张“积极消费”。今天看来 ,这些思想不仅具有历史意义 ,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义利之辨从道德需要是人类最本质的需要这一理论前提出发 ,强调了人类物质利益获得的正当性问题 ;其经济伦理学蕴含的主要特征是 :将分配正义与主体的道德建设相联系 ,从治国与个人物质需要满足的双向角度来提倡崇俭去奢的消费伦理要求 ,并从社会分层的具体层面来考察伦理对于生产的积极意义 ,具有“两个文明”同步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崇俭黜奢”的消费观在中国社会一直占主导地位 ,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人需要社会提高消费 ,从而能够开拓市场 ,扩大再生产。于是传统消费观受到挑战 ,“崇奢黜俭”论应时而生。如何正确引导消费 ,使之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重本抑末”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本抑末,或者说重农抑商,在中国经济史和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久为人们所熟知,而且一直成为分析古代人物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他们为防止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和巩固封建统治所经常采用的一剂药方。在这个药方中,尽管“重本”各有不同的重法,“抑末”也有花样翻新的抑末措施,但是,几乎直到今天,人们在为这一思想作出评价时,简直可以说是异口同声,给它来了个“全盘否定”。有的人甚至更其干脆彻底,他们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大炮轰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同时,也唤起了中国有识之士对祖国命运的关注。他们开始反思传统社会的弊端,并把目光转向外部世界,致使当时的士林思想发生了剧变。首先变化的就是传统的以重农抑商为核心的、以本末、义利、奢俭等封建伦理道德为补充的经济思想。但从“抑商”到“重商”的转变历程,充满曲折和反复。本文试图从近代几位著名人物的思想变化,粗略地勾画出这一转变轨迹。一鸦片战争前后,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摆脱汉学和宋学的束缚,提倡经世致用之学,此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龚自珍。龚自珍在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的重本抑末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本抑末是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经济思想的一条基本原则,统治了两千年之久,最后随同封建制度的灭亡而彻底破产。历史上进步思想家,特别是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封建重本抑末思想的批判,对我们有借鉴意义,古人和近人关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史研究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它应该使人们从"思想如何有力量"的事实中获得启迪,这是思想史研究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的本质要求。没有必要把"思想和思想史"与"经济"对立起来:自古以来,引领社会的直接力量从来就是经济、政治和思想三者,至今依然是如此。就是如今成为人们关注之焦点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思想的力量驱动起来的。当今中国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的态势,不但制约着经济,而且也关系到今后中国经济和政治的走向。对于思想的力量不应作简单化的理解,而应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思想依其不同属性,既可以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也可以是使社会停滞不前的力量,还可以是开历史倒车的力量。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视角来回答"思想如何有力量"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对思想与思想史研究的意义有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近代“科学救国”思想的源流和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救国”本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产生的爱国主义进步思潮,建国后它曾被视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反动思想而遭到不应有的抨击批判。本文通过对“科学救国”思想的缘起与流变、性质和作用进行全面的考查、分析和研究,充分肯定了这一思潮在历史上产生的进步意义,鲜明地提出应重新评估它的功绩,重视它在现今所能给予人们的思想启迪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谭嗣同的消费思想一反中国传统“黜奢崇俭”的主流消费观,旗帜鲜明的主张“崇奢黜俭”,并将奢俭的范畴由消费领域引向生产领域,阐明崇奢黜俭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其用意即在为近代新式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定建构新的理论。这一思想是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具有强烈的近代性。其论证有破有立,大胆而新异,反映了作为维新志士的谭嗣同整体思想的锋锐与光芒。研究和探讨谭嗣同的消费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经济的健康顺利地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丰富的哲学遗产,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就是哲学史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其他事物发展一样,有它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在研究和阐明中国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发生,发展和斗争的历史时,也应重视探索哲学史中“辩证的东西”,研究古代辩证法同形而上学斗争的历史,总结这一斗争的规律,对批判继承我国古代各民族的思想文化成果和时代精神,对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对哲学史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管见。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中国,深化主体性问题研究意义深远.近代确立起来的主体性原则遭受到西方多样的后现代理论的共同批判.然而,后现代主义者内部也出现了主体性的理论重建倾向;这固然存在局限,但因其讨论问题的现实针对性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开拓性而无可置疑地具有突出的思想意义.主体性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它不可消解.基于后现代语境中主体性批判及其理论重建的复杂思想事实的存在,学界完全有必要结合新时期以来主体性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命运对它进行当下反思,并致力于主体的新质形态和主体性的新形式的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是新闻学上的杰出著作,但对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贡献一直也是人们所关注的.本文从史学研究的视角出发,试图通过对<西行漫记>史学内容的分析和探讨,来发掘其史学思想,探讨其史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以及它对中国现代革命历史和中美关系的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