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明光  毛蕾 《文史哲》2022,(3):124-142+167-168
对宋代头子钱的来源和财政性质,历来解说以及《辞源》《辞海》词条均存在若干误解。头子钱的名称始见于宋初,而非“唐宋时”。宋代头子钱就其财政经济内涵而言,分别来源于五代的仓场加耗、唐朝后期的“公私给与”除陌钱以及后汉的“省陌”,不能只说源自唐朝的除陌钱。宋代名目众多的头子钱可以归结为“公家给纳”类头子钱,即都是在财政经费的收、支过程中加收或者减支的货币所得。不同于唐朝的除陌法,宋代头子钱的征收类型和征收对象逐步增加,征收比例不一。特别在南宋,其重点征收对象是地方财政的所有收支,征收比例不断提高。宋代头子钱的财政性质应根据其征收环节区分为两种,一是对一部分财政收入的法定正额的附加征收,属于财政增收行为,其中有一些具有附加税性质;二是对财政经费调拨或支出的减付,属于财政节支行为。  相似文献   

2.
笔者研读中华书局点校本《隋书》卷二四《食货志》时,发现其于标点、校勘方面存在着一些失误。今不揣谫陋,略举两条,祈望方家不吝赐教。1."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有直百五铢、五铢、女钱、太平百钱、定平一百、五铢稚钱、五铢对文等号。"(第689页)按:此处所列应当均为梁武帝以前之古钱,如"直百五铢"为蜀汉刘备时的铸币,"太平百钱"最晚不迟于三国  相似文献   

3.
2泄纪二三十年代,钱基博在写作系列文学史论著时.首先思考的问题是,"文学史"书写关注的核心是什么:文学史、文学、文之间的关系如何.钱氏指出,近现代学科体系中的"文学史"与中国学术传统中的"文苑传"存在根本区别:传统的"文苑传"以生产文学作品的"人"为中心,"文学史"则以知识本身为核心,关注的是"文"这一类知识.钱基博还从理论上探讨了文学的本体、"文学史"的书写范式等问题.钱基博结合中国学术传统中的相关概念,将现代"文学"学科分为三个层面:文--零散的知识,"文学"--"文"这一类知识的谱系归属."文学史"--"文"及"文学"等构建起来的知识统系.由此,钱基博清楚地厘定了"文学"学科的研究本体及"文学史"关注的主体.对现代"文学"学科的生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释圜钱     
陈隆文 《人文杂志》2006,(5):134-137
圜钱作为秦统一后封建国家法定的流通货币在中国经济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认为圜钱起源于玉璧或纺轮的传统看法不可信。圜钱中的圜与县字通,是古代区域的名称。圜钱最早出现在战国中后期三晋的疆域之中,这应与三晋最早推行郡县制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虚拟世界的真钱交易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虚拟物品的真钱交易是指用真实货币购买虚拟商品和虚拟货币.虚拟商品的价值在于它能给玩家带来效用,真钱交易的本质是商誉,商誉转移的过程则是买方为获得其使用权和所附加的娱乐价值而支付给卖方货币补偿的一种行为.真钱交易市场的出现对大型多用户在线角色类游戏最大的影响在于它产生了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实现了社会福利水平的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6.
<古文苑>可能是南宋金石学家王厚之编纂的一部诗文选本,其编纂宗旨大致有四点:1.辑录史传不传、<文选>集外作品;2.崇尚典雅之文;3.注意挑选各时代的诗文精品;4.有意收录有争议之作品.  相似文献   

7.
陈志扬 《学术研究》2008,(4):131-135
清代在各级考试中推行试律,尤其是乾隆帝的科场革新,激发出士林学诗的热情.为指导试律创作,清代出现不少试律话和试律选本,兴起了一个试律研究的高潮."试帖诗当以时文法为之"和"必工诸体诗而后可以工试帖"是当时主要的两种主张.经过几代人的历练积累,清代试律名家名作倍增,远胜唐朝,成为清人的重要标榜之一.试律工巧有余而情感不足,其品级定位不高;但虽为干禄之文,却未遭到激烈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何静 《江汉论坛》2007,(11):81-84
王阳明的良知是一具有道德知觉的存在(价值)本体和境界本体.受宗密和会顿渐并崇尚先顿后渐工夫观的影响,王阳明兼容顿渐,故而他在天泉桥上肯定钱德洪的渐修渐悟,也认可王畿的顿悟顿修,但他最心仪的是先悟后修,以为良知本体之理可顿悟,达致或保任良知之境需渐修.王阳明认为重工夫的钱德洪只懂良知是一存在(价值)本体,不解良知的无滞境界;而已悟本体的王畿则欠缺悟后的工夫.他冀望二高足相资为用,圆融本体和工夫.  相似文献   

9.
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杭州刻本《白氏文集》所附当时杭州详定所颁发的《白氏文集》准印牒文,是《全宋文》未收的佚文.此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北宋文集出版审查的运作流程和审查内容.其中“敕命指挥毁弃淫侈浮浅俚曲秽辞”一款,对了解北宋词传播的文化生态尤具意义.此文不仅为文学传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传播学信息,也为文体学研究北宋详定所文集出版的牒文,提供了一个现存最早的出版详定牒文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说帖"杂考     
沈家本<寄簃文存>卷六<刑案汇览三编序>(民国沈寄簃先生遗书本)载:"从前刑部遇有疑似难决之案,各该司意主议驳,先详具说帖呈堂,如堂上官以司议为是,由司再拟稿尾(覆外省之语曰稿尾),分别奏咨施行.若堂上官于司议犹有所疑,批交律例馆详核,馆员亦详具说帖呈堂.堂定后仍交本司办稿,亦有本司照覆之稿." 说帖是清代刑部司馆官员在核覆外省题奏咨文和审办案件拟稿呈堂之时,针对"例无专条、情节疑似"(祝庆祺:<刑案汇览·凡例>,清道光棠樾慎思堂刻本)的案件而拟具的说明意见文书.说帖的成因按清代宋谦重<说帖辑要·陈廷桂叙>(朱丝栏钞本)所载,主要是"天下大矣,生民情伪日滋,作奸犯科,百出而不穷,苦于人不能先知而偏防也.三尺法所不能尽,而窘于议拟者,往往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