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日本老年福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今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有效、合理解决老年人社会福利、生活护理、医疗保健等问题。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较早,多年来已经探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和法律体系。同属东方国家,我国与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分析日本老年人福利制度和法律体系特点的基础上,指出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值得借鉴和需引以为戒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这三个不同阶段的社会福利政策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了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政策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是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政府主导与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由社区、家庭、福利机构三者相结合,逐步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同时,进一步探讨了通过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提升社会福利服务水平,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福利体系、确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基础与必要条件。西方社会福利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不仅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还能有效地促进和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我国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可起到稳定社会、缓和社会矛盾和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建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4.
关于构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蒋玉智一、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对其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依法对其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我国先后建立了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制度目前面临着改革,改革的基本原则应是既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又有利于发展生产;既照顾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又注意减轻国家负担。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福利的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福利是一项制度还是一个体系,对于社会福利的概念认知与实际推行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构建社会福利体系,对于国民基本生活保障及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政策性、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专业性、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多元化、网络化的社会服务,政府公共福利等子系统共同构成社会福利体系,形成"福利合力",有利于确保社会福利的供给与提升。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福利的转型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福利新体系提供了契机。社会福利新体系除了提供物质帮助外,还包括向社会成员提供所需的社会服务、精神慰藉和支持等。社会工作将社会福利政策、项目转化为现实的具体的服务过程,是实现社会福利的重要手段与途径。社会工作可以运用独特的价值理念、工作视角和工作方法,促进普遍社会福利状态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格局基本形成,但制度体系还不健全,制度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而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既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广大农村居民的迫切期待。各地实践表明,我国基本具备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可能性,但这一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必须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进行,其基本框架应由养老、医疗、就业、工伤、生育、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及社会优抚等制度体系构成。当前制度建立与完善的重点在于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救助体系等问题的突破。同时也将面临以下难题:实现全覆盖难、保障资金的筹集难、保险关系转移难、保障功能扭曲效应的消除难等。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社会福利的实现,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仍将发展的内容局限于经济增长,且把经济增长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唯一尺度,忽视社会福利的改善,导致"扭曲的发展"问题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社会福利的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路径脱颖而出。发展型社会福利政策倡导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来解决扭曲发展的问题,实施以人力资本投资为导向的政策,构建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福利服务均等化,实行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家庭等福利供给多元化策略,推行社会福利专业化服务模式,从政策视角回应了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诉求。  相似文献   

10.
河南兰考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孤儿流浪儿童的极度关注,出现各异的声音与观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建构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民众的强烈社会诉求,作为最弱势人群的儿童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建设议题。分析描述我国弱势儿童福利服务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今后我国弱势儿童福利的发展途径,不仅是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回应民众关切,落实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1.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福利危机”。为此,西方各国都致力于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对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完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弱化政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增收节支;尝试推行“工作福利”制度;加强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省684名农村成年居民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福利基本价值上的集体主义价值认同表现得较为强烈,具有明显的社会公平取向特征.农村居民对社会福利的预期功能的高度认同与其对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实践效果的低度评价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反差,这表明作为公共物品的社会福利在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世界中的相对匮乏.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制度背景、文化传统和人口结构特征等不同层次因素对农村居民的社会福利价值认同均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治理: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的新热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治理理论认为 ,公共管理要依靠政府和社会组织势力通过面对面合作方式组成的网络管理系统 ,强调社会管理力量的多元化和有效政府的重要性。它的兴起 ,与福利国家、市场和等级制调节机制发生的危机等因素息息相关。由于治理的网络管理系统内在的矛盾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该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 ,也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政府包揽福利到社会办福利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社会福利走出的一条新路。佛山民政工作提供了一个地级市、一个中等城市社会福利社会办的具有佛山特色的典型。它为我们提供的经验有四:一是密织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网;二是摸索“一院两制”新模式和新特点;三是实现福利服务资金筹措社会化;四是建立社会化福利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英国、美国和德国社会救助体系形成过程中的动力因素进行比较发现,来自底层群体的压力、社会运动与阶级斗争、福利理念与意识形态等对三个国家的救助体系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同国家救助体系发展的动力不同。研究发现,英国来自社会底层群体的压力、混合的福利理念是该国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的动力;美国的动力因素则是来自社会底层群体的压力和社会运动与阶级斗争;德国社会救助体系作为社会保险体系的补充,其建设更加依赖福利理念与意识形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社会学视角述评养老福利理论的主要观点.分别从功能学理论、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现代化理论、福利国家理论、社会生物学理论以及哈贝马斯、布迪厄、吉登斯等社会学家的不同研究角度综述了老年社会福利的主要思想,为构建养老福利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作为我国农村传统的老年保障的主要形式,其功能有弱化的趋势。然而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制度具体的对策措施:改革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老年医疗保障制度、老年社会福利救助制度、社区老年服务体系以及其它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和企业社会保障制度相比,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相对滞后,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明确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模式。中国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采用“基本社会保障和政府补助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福祉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正由补缺型向普惠型的社会福祉制度转变.社会福祉制度的转变需要高素质的社会福祉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福祉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出现福祉人才严重短缺,影响我国福祉事业和福祉产业的发展.高校开设福祉学科,培养掌握各种福祉理论和福祉援助技术的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日本福祉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国各类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选择不同的专业,4年制本科大学可以开设社会福祉专业、福祉经营专业、福祉教育专业,培养研究型、应用型福祉人才;各类职业教育院校可以开设健康福祉专业、介护福祉专业、福祉工学专业等,培养福祉领域的技能型、操作型福祉人才.  相似文献   

20.
基于福利理念和文化基础,政府福利态度,福利建制结构三个维度的比较分析表明,受到执政党意识形态、政权组织方式等因素影响,东亚福利模式的关键维度都无法解释中国大陆地区福利制度的建设状况和模式走向,中国大陆地区的福利制度与东亚福利模式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在未来社会福利体系构建中,要推动家庭福利和社会福利共同发展,完善多层次的福利结构,同时要考虑西方学者所提出福利理论的逻辑基点及其对中国大陆的适用性,不能盲目照搬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