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市龙潭职业高级中学前身是南京市龙潭中学。学校是由中国水泥厂龙潭矿山主屠述三先生 1 948年创办的。 1 985年 ,学校开始创办职业教育。 1 999年 ,学校初中剥离 ,成为完全职业学校 ,并经市政府批准更名为南京市龙潭职业高级中学。学校位于栖霞区龙潭镇 ,紧依龙潭深水港开发区。学校现是栖霞区文明单位 ,南京市重点职业学校 ,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南京市教育科研基地。 2 0 0 0年 ,学校力争实现创建江苏省重点职业学校的目标。学校校园环境优美 ,1 999年被南京市教委授予“南京市优美校园”称号。学校占地面积 34亩 ,建筑面积 1 6 0 0 0…  相似文献   

2.
张博 《兰州学刊》2012,(1):132-135,112
在近代中国开办的各类职业教育教育中,非政府组织创办的各种职业学校成效明显。本文以天津青年会为个案,对近代非政府组织创办职业教育的历史背景、办学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分析,并指出,非政府组织创办的职业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内容针对性强,适应了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薛文彦 《阴山学刊》2007,20(3):65-68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建立了男女有别、自成独立体系的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系统。女子学校教育正式列入了清政府的学制系统,为女子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法制上的保障。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主流观念直接决定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和特点。清末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为女性群体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第一所自办女校是在上海开办的桂墅里学堂,又名中国女学会书塾。该校于1898年百日维新的高潮时创办,后来受到变法失败的波及,于1900年停办,其间历时两年。这所女校存在的时间虽短,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却有着重要影响。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办女子学校的始端,开风气之先足以影响后人对女子教育的重视。正如学校的经办人经元善所言:虽“不能行于一时一隅,而可行于天下后世”①。本文拟通过对这所女校创办的始末及有关校内章程、规定及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阐述,从中可以了解一些有关晚清女学发展的状况与趋势,以及女学在近代女性社会与家庭角色…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的《周恩来选集》上卷第398页注释163条,对广州农讲所作了如下的注释: “一九二四年,彭湃创办广东省农民协会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至第五期由彭湃、阮啸仙等主办。一九二六年五月第六期由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改名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由毛泽东任所长,……”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他战斗的一生中,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教育工作上,也同样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一九○九年从日本留学回国以后,先后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绍兴师范学堂等校任教。到北京以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世界语专门学校、集成国际语言学校、黎明中学、大中公学、中国大学等八所学校兼课。后来由于军阀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南方,由厦门到广东,仍然从事教育工作。他先后教授的课程有生理学、化学、博物学、中国小说史、文艺理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同治初),为政治外交方面的需要,洋务派官僚陆续创办了一些培养翻译人才的专门学堂。这是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始祖。但是,直到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朝廷才正式发布“上谕”:“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外,著将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著名该督抚学政切实通筹认真举办。”  相似文献   

8.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高教史上的地位福建部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相当于后来的职业技术性高等专门学校或专科学校,是一般中国高等教育史所认可的。但它是否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则是最近才有青年学者提出的新问题①。如果这个论断成立,则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不是创办于北京或天津,而是创办于福建。历来中国教育史或中国高等教育史,对于中国第一所近代性质的高等学校的考证,有几种论点:(一)创办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既是中国近代最早设置的新式学校,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校。(二)创办于1895…  相似文献   

9.
对英国诺斯汉普顿学院等职业学校的调查研究显示出,英国的职业教育管理与中国相比有以下特点:1.英国有一个十分完整的职业资格制度体系,以此来引导及规范职业教育;2.英国绝大多数职业学校内部管理的结构和运作,一切均以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为基础,管理机制灵活且富有成效;3.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效果好,能够满足来自不同背景的各种学生的需要;4.单一类型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绝大多数英国的义务后教育机构在职业课程的开设上已从单一的类型向综合型转变.以适应学生的继续升学或就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清末直隶新式教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废科举、办学堂、广游学,不仅引起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隶省为畿辅重地,兴学热潮几为全国之冠。本文试图通过对直隶新式学堂兴起的原因、发展概况及意义作初步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 直隶新式学校教育萌芽于洋务运动时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先后在天津开设了北洋电报学堂、北洋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及北洋医学堂等新式学校。1895年,津海关道盛宣怀奏请设立中西学堂,分为头等、二等学堂两种,是为我国最早的一所普通公立中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妇女就业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压迫下的妇女缺乏经济的独立。清末、辛亥革命时期,伴随着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提倡妇女就业、妇女自立的吁请开始出现,至新文化运动前后渐成一种社会思潮,为妇女就业昭示了方向。二十世纪初期,妇女就业出现职业化的群体,甚至出现知识女性参政。为了引导妇女就业、社会上出现了妇女团体传习所、女子职业学堂、推动了妇女就业。妇女在就业过程中,也逐渐开始了为争取经济、政治权力的斗争。但总的来说,近代妇女就业比重小,领域多集中体力劳动,文化素质低,就业环境差,经济政治上受歧视,缺乏法律保证。  相似文献   

12.
谢丰 《船山学刊》2006,(3):43-46
王先谦在晚清教育近代化进程中,努力融通中西文化,逐渐形成了通过引入西学来改造传统教育并建立新式教育的思想,并主动投入到教育近代化实践的潮流中。从1896年到1910年15年间,他不仅改造了最古老的书院、建立了新式学堂,还规划、创办近代职业教育,参与师范教育,投资创办启蒙教育,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湖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及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李铁林 《云梦学刊》2004,25(3):98-99
职业学校的“软文凭”严重影响职业教育的声誉,扰乱了职业学校的招生秩序,导致了劳动者素质的下降,需要通过法律的、行政的、宣传舆论的等多种手段彻底根治。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全社会均要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福州船政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一所海军制造学校,也是洋务派官僚在继设立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广州同文馆等第一批外语类学校之后,创立的最早一所新类型的洋务学堂.它存在时间之长,影响之大,超过了前一类任何一所外语学校.因此,认真研究这所学堂产生发展的历史,以及教学体制的各个方面,是中国近代教育史,尤其是洋务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对福州船政学堂作一比较系统的考察.  相似文献   

15.
进步知识妇女群体的崛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其从萌芽到勃兴乃至持续发展,经历了一段相应的历史时期,与之相联系的因素很多,但就当时的客观社会现实而论,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所促成.首先,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近代意义的女子学校教育在我国的上海等地开始出现,在不长的时间内在全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07年,据京师、直隶、奉天等十九省的统计,共有女子专门学堂428所,女学生15498人.此外,在全国各类学校中,还有女学生141000人.这一时期,另有一定数量的女子在留日热潮的推动下,联袂东渡,前往日本留学,掀起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洋务官员,开始了军事近代化的最先尝试,1867年左宗棠、沈葆祯创办了福州船政学堂,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创办了一系列海军、陆军学堂。八国联军隆隆的炮声给清政府以极大的震慑,它痛定思痛,决心编练新军,为此正式废止武举制度,并在各省广设各种军事学堂。20世纪初的十年是普练新军、广设学堂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以袁世凯所创的军事学堂最为突出,1902年创办保定参谋学堂、保定武备学堂、保定测绘学堂、北洋行营将弁学堂,1903年创办北洋(保定)速成武备学堂,1905年创办军械学堂、马…  相似文献   

17.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那夏理女士于1872年在广州创办的真光书院,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第一所女子教会学校。其在真光书院里引入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育内容,为广东培养了一批受过近代新式教育的女性,广东第一批女医生、女教师和女护士即出自该校。尤其是真光的毕业生中做教师的较多,遍布广东的城乡,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福建近代的高等教育,从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建船政学堂,至今已整整13O年了。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八十多年的时间,只有厦门大学、省立农学院、医学院、师范专科学校以及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协和大学等寥寥9所高等院校①。因此,虽然它有一个漫长的历史,但发展却是相当缓慢的。本文试就福建近代高等教育的兴办和发展,来探讨这种发展缓慢的历史原因。近代高等教育的兴办和发展福建近代高等教育的兴办及其发展(至建国时),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①福建船政学堂的创办及书院改革;②教会大学和厦门大学的创办;③中央苏区和国统区的高…  相似文献   

19.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传教士在华的文化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英、美等西方传教士涉足香港和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东南沿海城镇,传播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他们从传教的目的出发,出版介绍西方文化的图书,创办新式杂志,同时建立了一些近代新型学堂,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展示了一种崭新的西方文化,使一批有识之士眼界大开,并产生了新的思想追求。值得注意的是,传教士主观意图是向中国人嫁接他们的宗教文化,而客观效果则与之相反,接受基督教者寥寥无几,倒是那些非常有限的西方科技、教育文化成了先进中国人求之不得的睁眼看世界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20.
熊希龄一生创办过数以百计的学校,对教育进行过许多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尤其是他的一些教育主张,内容丰富,识高意新。去虚求实破旧立新甲午中日战后,民族危机迫在眉睫。中国踊现出了一批维新变革志士,力图改革清朝政治,以“救亡图存”、“变法自强”为己任。而“图存”、“自强”的首要任务是“兴学”、“育才”,故改革科举制、改革旧式书院教育、设立新式学堂,便成为一种新时势和新潮流。熊希龄顺应新潮,于1897年10月创办湖南时务学堂,大胆提出了改革旧式书院教育的主张,其目标在于改革旧式书院偏狭的“举业”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