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名科学园地里的一朵新花──简评《地名学基础教程》严志波首都师范大学褚亚平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尹钧科研究员、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所孙冬虎副研究员合著的《地名学基础教程》一书,已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的名称清楚地告诉人们,这是一部关于现代地名...  相似文献   

2.
论地名考证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地名考证的意义、内容及方法张惠岐地名考证是全国地名普查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实现地名标准化,加强地名工作科学管理的基础建设,地名考证自古有之,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地名考证也是古今地名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和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地名普查...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地名都具有历史属性,都有其或长或短的历史,即使新命名的并己被使用的地名,亦有其明确的源始年月.但本文所要讨论的不是地名历史,而是历史地名.所谓历史地名,是指那些在历史上曾出现并使用过、而现在已经消失了地名.有些地名尽管出现很早,已有上千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但现在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居庸关、平谷县、渔河、军都山等等,正在为人们所使用.这样的地名不能说是历史地名,而属于现代地名 (或称今地名) 的范畴. 在地名这一庞大的家族中,历史地名可谓是"已故去的长者".既然历史地名是已被废弃了的死地名,那么,今天还有对其加以研究的必要吗? 假如说还有研究的必要,那么,历史地名在地名学研究中又占有怎样的地位呢? 历史地名有没有研究的必要,以及历史地名在地名学研究中的地位如何,这决定于历史地名本身的特性、功能和价值. 现以北京市的历史地名为例,首先考察一番历史地名的特性、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卷帙浩博的敦煌遗书出现的古山名、河名、泽名、泉名、池名、渠名、堰名、城名、关名、驿名、道路名、民族名、部落名、乡名、里名、坊巷名等很多,同时遗书还很重视对地名的诠释注解,反映了我国古代地名学的优良传统。从而为历史地名研究,为钩沉稽佚史实提供了丰富的重要史料。惜在这方面目前专门研究者甚少,笔者不揣浅陋,试作几点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反映历史上开发经营活动的古地名  相似文献   

5.
陶水平 《学术交流》2003,(5):129-134
当代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阐释学视野 ,阐释学方法因而成为文学研究的第一方法。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国古代学术的民族特色 ,恰恰就表现为阐释学取向。坚持阐释学路径最有可能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可以把中国阐释学发展历程分为古典阶段和现代阶段。中国古典阐释学大致可以分为儒家阐释学、道家阐释学以及二者综合形态的阐释学等三种基本形态。中国现代阐释学的探索经历了 1 0 0多年 ,直到现在仍处于学科建构过程之中。为了促进这一学科的创构 ,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中国现代文学阐释学是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个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6.
中西大学传统和现代大学的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西方的高等教育都经历了古代、中古和现代三个阶段。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汉朝开始的“太学”和后来的“国子监”为代表;宋朝以后形成的民间“书院”则代表了中古教育的传统;20世纪初建立的国立大学和教会大学则是中国最早的大学。……  相似文献   

7.
地名语源及其命名背景的探索,有助于发现若干容易被忽视的历史事实,北京的簸箩仓胡同与龙须沟,就是文献记载相对较少却具有这类学术价值的地名。本文在分析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名学和历史地理学角度,推测了它们的命名之源并分析了相关的历史地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战后日本租税立法的特点中山大学法律学系姚秀兰日本税制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以明治维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点,日本税制可划分为古代税制、近代资本主义税制和战后现代税制3个发展阶段。古代税制主要模仿了我国唐朝的“租庸调”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赖以起居生存的实用需要,也是民族审美趣味、自然感情、宗教态度、社会风尚、心理气质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意识的艺术表现。“使物质经由象征变成相似于精神生活的有关环境”①。由于建筑是人类文化意识在环境条件、经济状况等积极作用下,通过行动而得到的产物,并且“始终是为人类行动所决定,所关连,或为人类观念所启发”②。因此,建筑艺术的发展风貌与人类文化观念密切相关,互为影响。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总体上说,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自封建社会开始…  相似文献   

10.
略论叶适思想的学术渊源和地位王伦信一在古代文献中,永嘉学一般是就永嘉人形成的学术而言,特别是专指产生于南宋时期的永嘉人的学术,以地名学,并非概指某一学派的学术特点。从师传和学术特点的角度分析,永嘉学可似分成两个系统,而这两个系统在来源上都和洛学有直接...  相似文献   

11.
气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气论贯穿着中国哲学发展的始终,是决定中国哲学基本发展方向的两大因素之一。本文从气字的来源入手,指出西周末年伯阳父以气论三川地震,标志着中国古代气论哲学的产生.这一哲学形态产生后,在先秦时期主要经历了春秋和战国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前一阶段主要表现为“六气”说,而后一阶段则产生了气一元论的宇宙观。此后,气一元论被广泛用以说明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初论我国古代都城礼制建筑的演变及其与儒学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我国古代都城礼制建筑的发展划分为夏至秦、西汉至南宋以及元、明、清共三个阶段,并探讨了这些礼制建筑所蕴含的深厚的儒学思想文化,指出了加强这一研究的重大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美学自身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可以区分为三 个各具特征的阶段,即:古代美学创始和发展阶 段,近代美学独立为专门科学的阶段,马克思主义 为美学开创新局面的阶段。 古代美学创始和发展阶段,它的创始期的上 限,学不分中外,地不论东西,都是人类进入第一 个阶级社会奴隶制的时期,所不同的只是西方古希 腊美学产生于奴隶制的盛世,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活 跃在奴隶制的末期。 美学在西方中世纪经历了一千多年,在中国的 封建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比西方更长的时期。在这 样漫长的历史行程中,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特别是 封建的保守性因素的影响,美学始终没有形…  相似文献   

14.
<正>若从产业演进角度观察社会经济形态的嬗递轨迹,我们发现中国三千余年的文明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即古代农业社会、近世农商社会和现代工商社会。其间发生的两次转折,第一次是在两宋时期(其端倪则在唐宋之际的变革期即已经显现),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开始跨入近世农商社会阶段;第二次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其端倪则在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之后已经显现),近世农商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进。此后经过20世纪整整100年的寻觅和探索,到21  相似文献   

15.
用“野尻”当店名到底好不好?有人认为“野尻”在日本是个地名,并不是“野屁股”的意思,并非“不雅”,且中国古代“尻”也并非只指“屁股”,还有他义。施春宏则指出:从空间上用日本的用法来作为中国语言使用的规范,从时间上用古代的用法来作为现在的使用规范……这...  相似文献   

16.
为何研究中国政治?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当前,关注政治学学科发展的文献较多,但专门探讨海外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方法的研究非常欠缺。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发展塑造了海外中国政治研究的演化路径和未来图景。本文突破传统定量与定性的二元划分,从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维度将海外中国政治研究方法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田野调查和案例研究主流阶段、社会调查和回归分析主流阶段、因果识别和计算社会科学方法主流阶段,在此基础上,首次通过学科发展和中国情境的合力影响,来分析比较各阶段主流方法的研究特性和演化机制,梳理相应的智识收获和范式局限,呈现研究方法“学科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并通过探讨中国、方法、理论三者之间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关系模态,辨析方法迭代、融合或建构的路径选择。考察海外中国政治研究方法不仅可以探析他者如何理解中国,而且有助于完善政治学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7.
秦都城研究琐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都城是秦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因此,要研究中国古代史、都城史,秦都城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转折点,既具有传统性,又具有典型性。既有对以前都城的继承,又进行改造,不断发展,并形成自己的都城体系。秦从襄公开始建国到秦灭亡共有近600 年的历史,它贯穿西周、东周、秦代三个时期,而东周时期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大转变时期, 思想上的百家争鸣、破旧立新, 必然反映到都城建设中来, 因而在都城规划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 按实际要求进行建设,“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1 〕,摒弃了奴隶社会时期“筑城以卫君”的规划模式,而实行“城,以盛民也”的新的筑城思想,变政治堡垒的奴隶制都城而为既是政治中心、又为经济中心的新都城,都城中除了统治阶级起居的宫殿以外, 还有手工业作坊、商业市场等,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建立起来,都城和“市”的关系日益密切。秦的都城的发展正经历了从继承到变革的阶段, 因此, 只有认真研究秦的都城, 才能准确全面地研究中国古代的都城演变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对中国法制发展的研究中,首先必须关注的是中国法制现代化中的三个重要时期:旧中国租界首先出现现代法制;自20世纪初始,中国政府通过法制改革来推进华界的法制现代化;近30年来,中国法制现代化在改革创新中逐步走向完善。这三个时期体现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起点、发展和臻于完善的三个阶段。现代法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实现社会和谐;可以调控人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可以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等。目前,在推进法制现代化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十分不利于现代法制建设;克服途径在于不断营造法制环境,大力提倡现代法制文化,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地名事业的发展──地名标准化的回顾与展望杨小法杨小法,男,1934年生,浙江省地名学会秘书长。中国地名事业的进程,是以国际地名标准化为契机,以大规模开展地名普查为前奏,以适应改革开放形势而深化,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宗旨。在整个过程中的举措是,以...  相似文献   

20.
1840年以来的中国文艺的演化过程极为复杂多彩。文艺转型,即中国文艺如何从古典型转为现代型,是研究现代文艺史的重要方式之一。从这一方式看,中国文化的三种转型模式最具有理论意义。这就是建筑的意义转换,文学的形式转换和绘画的功能转换。关于建筑转义,我已经在《中国建筑文化三题议》一文①中有详论,这里就专门讨论文学和绘画的转型问题。中国文学的转型模式:“形式”转换中国文学的转型,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文学结构的等级变动,从古代以诗文为最高的诗、文、戏剧、小说等级制转为现代的以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