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人才后备军,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树立责任意识、维护边疆安全的时代使命,也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导致其对高校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接受度参差不齐,互联网和自媒体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也产生一定冲击。注重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培育机制的构建,要客观看待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形成文化认同机制;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形成情感认同机制;深化具身认知,形成行动认同机制;注重教育实效,推进常态跟进机制。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今年在委属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研讨班上强调指出:高校要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学校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它不仅对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能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将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起到重要的示范、影响和幅射作用.本文就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有关问题略加论述.一、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意义及作用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它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高校校园文明,是指校园群体(师生员工)在校园环境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相应的文化活动形式和物质文化形态.它包括观念形态层、制度层和物化层三个层次.其中,校园群体是校园文明的主体,校园活动是校园文明的载体,而校园文明的核心内容则是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校园制度是校园文明的保障,物质环境是校园文明的依托.抓好校园文明建设,是确保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实现育人目的的重要途径.校园文明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学校的总体规划、各类建筑的维护和修缮、校园绿化美化、教学科研文化生活设施以及学校的校风、学风、政治气氛、舆论导向,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藏族大学生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西藏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藏族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增强国家认同、国家稳定,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其自身成长成才,承担历史使命。藏族传统宗教文化、新媒体传播手段、民族分裂主义思潮都影响着藏族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为增强藏族大学生的主流文化认同,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网络媒体的挑战,抵制民族分裂主义思潮的渗透,发挥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迁移作用,使藏族大学生自觉认同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4.
在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视野中,文化认同的取向不但是学生个体对自己所属民族文化的接受,而且包含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接受和吸纳,将文化认同特指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时,是指中国少数民族操双语者对母语文化和中华民族主体文化的个性及共同性的双向理解及接受,研究学校教育实践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内涵,对于民族学校构建与"多元一体化教育"模式与教育资源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所创造的宝贵财富,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成为制约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点,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渗透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健全完善的人格、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要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一体化理念中实现和维护“法秩序”性高校之和谐稳定环境与发展空间。树立自己的法信仰(含高校安全稳定观信仰);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接受要突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维护高校安全稳定为荣,以服务同学和学校为荣”;在社会教育的自我实践中促进法治教育和高校安全稳定观的树立,同时也增强高校学生自治建设法治化的坚定性和实践力度。高校的安全稳定更需要高校学生的高度自觉意识及自我调节维护机制来促进。  相似文献   

7.
高校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寝室文化就是整个寝室成员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组合而成的相对稳定又在发展变化的、具有特定风格和鲜明情调的文化氛围.它作为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社会大众文化渗透和嫁接于学生的一个载体,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某种程度的辐射、同化或异化作用.研究寝室文化,目的在于建设寝室文化,创造良好的育人文化氛围,而寝室文化的建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驾护航”.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园文明,是指校园群体(师生员工)在校园环境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相应的文化活动形式和物质文化形态。其中校园群体是校园文明建设的主体,校园活动是校园文明建设的载体,物质环境建设是校园文明建设的基础和依托,而校风建设乃是校园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校园文明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主要包括学校的总体规划、各类建筑物的维护和修缮、校园绿化美化、教学科研文化生活设施以及学校的校风、学风、政治气氛、舆论导向、文化氛围、学术空气、校园文化活动、师生行为举止,乃至人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搞好高校校园文明建设,对确保学校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实现教育目的、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两岸教育交流与互动是沟通大陆和台湾同胞民族感情的纽带和桥梁,是推动、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渠道。近些年来,随着祖国大陆对台湾学生在大陆就学、就业政策的开放,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人数迅速增加,这对两岸人民共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推动两岸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增强台湾青少年的祖国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都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如何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加大同台湾教育界交流合作的力度,做好台湾人民工作,让两岸的青年人携起手来,共同促进中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实现,这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族是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也是以文化为聚合的。民族的存在需要民族成员对其文化的传承、维护、认同,然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更需要民族成员去超越认同。这既是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难点,也是各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确立的正确视角。藏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一个更能适应本民族发展需要、更能协调环境与社会、个人与群体、精神与物质的文化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功能。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表明,伴随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便有了鲜明的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传统,进而对本民族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对《哦,香雪》理解和接受,都是建立在小说唯美的风格和宏大历史叙事的价值取向上,而小说所揭示的文明的悖论及其反现代性的因素,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所谓的香雪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以及对行将逝去的纯朴的乡村文化的担忧.都是建构在对于现代性认同的基础上的同一种话语。香雪由于一个铅笔盒开始的奇异旅行,是对来自文明的暴力的拒斥与反抗,是对个体生命尊严的坚守与维护!如果说香雪们的行为是对现代性的向往与认同,那么,这也是一种始于反抗的无奈认同。  相似文献   

12.
孟福来 《兰州学刊》2010,(7):148-150
社会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政治绩效的缺陷、传统教育模式的缺失以及互联网主题社区的渗透,对大学生认同危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面对这一现实,教育者需顺应大学生性格特质与思维模式。通过政治文化认同教育与强化民族文化为核心的多元文化观塑造,重塑核心价值认同,从而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重塑当代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导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社会日益丧失文化主体性的今天,面临着现代国民教育、市场经济、现代传媒等强势因素的全面形塑,农村青少年已完全接受了现代民族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更建构起他们对"现代"、"发达"、"城市文明"的想象与憧憬,对"传统"、"落后"、"乡村社会"的厌倦与背弃.这有利于民族-国家的成长,同时也导致了三个方面的后果:一是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价值体系的崩塌;二是农村社区的认同下降,农村社会的迅速解组与衰败;三是农民"城市梦"破灭后将处于"拔根"的困苦之中.这些问题若不加以重视,必将加剧中国在文化认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困境.针对此,教育的内容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与完善,增强对农村青少年传统文化、乡土认同的教育.如此,可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农村社区的整合与维系;有利于农民,尤其农村青少年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也会因此而更加平缓、稳健.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对<哦,香雪>理解和接受,都是建立在小说唯美的风格和宏大历史叙事的价值取向上,而小说所揭示的文明的悖论及其反现代性的因素,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所谓的香雪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以及对行将逝去的纯朴的乡村文化的担忧,都是建构在对于现代性认同的基础上的同一种话语.香雪由于一个铅笔盒开始的奇异旅行,是对采自文明的暴力的拒斥与反抗,是对个体生命尊严的坚守与维护!如果说香雪们的行为是对现代性的向往与认同,那么,这也是一种始于反抗的无奈认同.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4,(11):198-203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正被强大的社会机制从传统的农业文明中剥离出来,接受工业文明的严峻挑战。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必然带来身份变动和身份系统的不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认同困境。本文结合转型时期农民工身份变迁和消费行为的变化,构建农民工认同框架与消费行为的关系模型,剖析农民工认同困境的形成机理与内在特征,引导农民工提升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产生了冲击和影响,导致一些大学生对我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的文化认同危机。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关联性,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对传统和主流文化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消解大学生文化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7.
高校党建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文明进步 ,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创新与提高。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创新与提高 ,很大程度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和实施。高等院校是继承、传播、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因此 ,高校党建在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 ,尤其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 ,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方面体现高校党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野从课程教育向文化认同转换的必要性体现在课程理论发展的基本现实和课程教育的目标设定原则的回溯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野从课程教育向文化认同转换的原则包括:在德育实践中坚持对“规则边际”的关注;对教育情境的设定坚持过程视野和开放眼光;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重视显性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也重视隐性课程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快,为了为建设文明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就要做好廉政教育,促使我国的高速发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多关于廉政教育的内容,对学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就要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廉政教育课堂中,将其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进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试论媒介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传媒化阶段,媒介文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模式。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的媒介文化,它在认同主体的确认、认知模式的转换以及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颠覆了传统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文化模式,实现了现代人类生存方式和文化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