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及其关系的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理论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本文将市场失灵划分为效率性市场失灵、公平性市场失灵、不成熟性市场失灵三大类型,将政府干预划分为反市场经济的政府干预和对市场经济的政府干预.在重点突出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型期国家所特有的不成熟性市场失灵及反市场经济的政府干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及政府干预的主要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理顺我国现阶段各种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外部性问题与适度政府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核心,在现实世界里,外部性现象引发人际冲突与社会矛盾,常常导致一种非最优的资源配置.利用政府的力量和活动去矫正和弥补市场外部性的同时,必须时刻防范和矫正政府行为的负向外部性.在现代法治社会,为了减少政府干预行为的负外部性,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使政府能够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种有价值的无可替代的资源,需要通过经济法律制度,严格界定政府干预边界,规范政府干预行为.同时,为更有效地解决公、私利益矛盾,并为解决政府非适度干预行为导致的公共利益损害问题的进-步滋生和蔓延,有必要在我国建立公共利益诉讼制度,为我国公共利益救济问题提供法律支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杨志刚 《理论界》2008,(7):76-77
约翰·穆勒在对纯经济自由与纯国家干预主义理论及政策否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早期形态的“市场缺陷论”和“政府缺陷论”奇妙混合的政府适度干预思想,其对于中国经济法学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府干预经济是一柄双刃剑,具有正负效应.适度干预是经济法干预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干预、正当干预、谨慎干预和高效干预;干预不足或干预过度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干预力度难以准确界定;干预边界难以适时调整;干预过程难以有效控制;干预方向难以实现互动;干预结果难以预测把握;干预效果难以正确评估.适度干预的修治路径:建构数理模型,界定干预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法定干预边界;紧跟市场动态,掌控干预过程;引入契约机制,实现干预互动;完善评估机制,把握干预效果;建立问责制度,达成干预高效.  相似文献   

5.
世界银行在比较战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的政府干预的成功经验总结道: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市场与政府的相互作用;竞争性市场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有效地生产和分配货物与劳务的最佳方式;市场不能在真空中运转,它们需要只有政府才能提供的法律与规章制度体系;市场与政府都有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能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最大公益就是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只有鼓励竞争的市场机制,私人的主动精神和投资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行为才能取得稳步前进,甚至取得超乎寻常的进步.对于这个结论,我们可以看到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度里,市场调节和政府的适度干预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缺一不可的.政府干预不能取代市场竞争的作用,而市场调节也有缺陷,需要政府适度干预.  相似文献   

6.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造成的环境危机与经济危机,以及政府干预经济而失灵的现实,西方学术界开始探讨政府、企业与非政府组织三方之间的现代治理.现代治理一方面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划分政府与市场经界限,政府适度界入市场,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政府的核心职能是保护产权;另一方面要求政、社分离,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治理,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同时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自古有之 ,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对贸易的参与方面。其中 ,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 :建立城镇市集 ,划分销售地区 ;规定贸易时间 ,限制夜市交易 ;推行抑商政策 ,加强商人管理 ;严查商品质量 ,不许伪劣入市 ;调控市场物价 ,严格物价管理 ;利用税收政策 ,调节社会经济 ;统一衡器币制 ,方便货物交易 ;制发契券票帖 ,规范贸易行为 ;缉盗贼防火灾 ,保证财货安全 ;制订交通规则 ,维持市场秩序。政府对贸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官营贸易及官吏经商两个方面。通过历史上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 ,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  相似文献   

8.
政府在城市房屋商业性拆迁中的主体地位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应该以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身份介入房屋商业性拆迁市场,对拆迁市场进行适度干预,而不是以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身份全面、过度介入商业性拆迁市场,亦不是对商业性拆迁活动放任自流,完全退出拆迁市场。  相似文献   

9.
政府适度干预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明欣 《齐鲁学刊》2012,(5):112-115
自由竞争经济下,资本家的过分自利行为造成了市场失灵,因此政府以一种"调控人"的身份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而长期的政府干预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政府失灵"。传统政府干预理论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经济法未完全生效的原因,并依此提出双向干预说,期望利用经济法克服政府失灵。但实际上政府失灵是经济法的一部分,对政府失灵的克服只能是完善经济法自身,具体措施可以引入适度干预学说:第一,引入契约机制的互动干预体系;第二,建立责任与干预相统一的问责制度;第三,将克服"政府失灵"列入除经济法以外的合适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10.
俞宪忠 《文史哲》2004,(6):159-164
在经济周期处在衰退、萧条和复苏阶段时,政府要及时而适度地介入干预;在经济周期处在繁荣阶段时,政府则要采取不介入干预的不作为应对策略。政府既不能对某些周期阶段进行过度介入干预,也不能对所有周期阶段进行全程介入干预,更不能对一切周期阶段均进行过度介入干预,而只能对某些周期阶段进行适度介入干预。这种政策组合能够有效地减轻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者叠加的巨大负面效应,从而收到国民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活动的轴心已从以往以“人治”为主要形式的计划,转向以“法治”为运行规则的市场。市场已无可替代地成为各种形式经济活动的中心——它既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适度干预的对象,也是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密不可分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及其基本原则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经济关系只能由不同的法律部门来调整 ,才能达到法律调整的最优化。根据政府干预经济的内容 ,对经济法所调整的具体经济关系可以概括为 :市场主体参加的体现国家意志的经济关系、市场管理关系、宏观调控关系、社会保障关系等。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密切相关的是其基本原则 ,根据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必须坚持国家适度干预和维护公平竞争两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张红兵  吴云 《理论界》2005,(8):48-49
本文从经济法是政府干预经济之法和干预政府之法这两个密不可分的方面着手,阐述经济法作为政府干预与干预政府的良性结合,实是市场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试图对经济法作出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自由和国家干预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银川出租车风波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论战反映了这种现实.经济法本着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实质平等的理念和原则,既注重对市场自由和私法自治的尊重,也关注国家干预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以适度干预的法律方式调整着其中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论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中的政府职能及行为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适度干预下的诱致型创新能较好地实现市场功能和政府功能的有机结合,应当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的主导模式,文章着重分析在这种组织创新模式下政府的职能定位及行为边界。  相似文献   

16.
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是经济学发展史的历史性话题。遵循历史的线索去理解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理论与实践产生的背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商主义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积极、主动、严格地干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主张市场自由,严格限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产生;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与经济全球化;新凯思斯主义的诞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外部性视野下公共产品供给的经济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公共产品的特有属性,它必然对提供者产生外部性,由此,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成为一种克服手段.但是,政府供给又会对其消费者产生新的外部性.经济法对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外部性的克服手段有:通过直接充当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向消费者征税、界定产权、向提供者提供津贴等克服市场供给中的外部性;通过公共产品供给中尊重市场、适度干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纳入法治化轨道等克服政府供给中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  同时 ,必须适度发挥政府干预的作用 ,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有机结合。适度的政府干预必须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定位原则、力所能及原则、效益原则、社会主义原则。只有真正履行上述原则 ,才能科学把握政府干预 ,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19.
供求规律支配着价格如何决定,而对市场经济和供求规律的抱怨并不是说它们不发生作用,而是说它们造成了某些个人或集团不喜欢的后果.对市场后果的不满导致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行动.这些干预市场的动机虽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政府行动的鼓动却由于考虑不周而往往造成经济混乱.通过就目前政府的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可能给经济带来的一些影响进行分析,结论是,目前,中国要在适应供求规律的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有效的经济政策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才是上策.  相似文献   

20.
田屹 《兰州学刊》2009,(2):195-197
文章以非政府公共部门的经济干预权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干预权的角度探讨非政府公共部门权力的来源,行使干预权的手段和方法,提出除政府行使经济干预权外,非政府公共部门也行使一定的经济干预权,因此应当对非政府公共部门行使的经济干预权予以规范和监督。文章针对中国特殊的市场和政府失灵,提出解决我国的市场和政府失灵需要政府逐渐退出不应当由政府调控的社会领域,通过间接的方式治理社会,培育和发挥社会的自治空间,形成市场——国家——社会三足鼎立的局面,使中国形成如同西方国家那样良性互动的社会关系格局。而这种良性格局的形成需要依靠非政府公共部门行使一定的公权力,补充政府干预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