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西部经济概况及制约因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概括:1.自然条件差。西部地区(西南、西北9个省、自治区)地域辽阔,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但可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24%,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沙化、碱化严重。西南地区大多是石山、高山峡谷地区,交通不便。2.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成份较单一。由于历史的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和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由此造成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都落后于东部地区,如1980—1994年,在这15年间,东、中、西部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之比为19.88:…  相似文献   

2.
王卓 《社科纵横》2010,(2):25-31
21世纪初期的西部开发是有史以来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进行的有计划的规模最大的开发战略。这一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实现“两个大局”,其基本特点是政府主导、资源开发。西部开发十年促进了西部地区与全国经济发展保持同步;西部开发期间,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提高,成人文盲率下降,农村居民家庭生活进入小康,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家庭基本解决温饱。  相似文献   

3.
关注城市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双秋  李少虹 《社会》2003,(11):16-18
自2000年我国步入老龄型国家以来,随着社会进步、社会福利的推进,城市老年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群体。 为此,笔者根据接受的民政部科研课题调查的需要,利用假期组织本校民政行政管理专业的近1200人的调查队伍,分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城市,实施“城市社区老人问题调查方案”。其中所涉沿海地区6个省、3个直辖市,中部地区10个省,西部地区11个省、自治区和1个直辖市,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共调查社区5125个、老人4856人,完成有效样本2246个。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开发的战略意义 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内蒙古等11省、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是我国四化建设的宝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部地区同全国一样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性变化,城乡经济迅速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但是,同沿海地区相比,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科技、文教、卫生比较落后,还有一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而且,西部地区大部分是山区、老革  相似文献   

5.
赵广信 《社科纵横》2004,19(5):32-33
西部开发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西部经济发展如何将直接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但是 ,自从党中央发出开发西部的号召至今 ,西部经济发展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迅速 ,为改变这种状况 ,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西部地区各级领导在发展经济中一定要有新的思维 ,只有这样 ,西部经济才有可能发生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一、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特点及战略地位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陕、甘、宁、青、新、贵、川、渝、藏等十省区,面积535.6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56.5%,人口2.7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居住的少数民族有46个,3自治区,27个自治州,67个自治县,少数...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大开发--中日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新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西部大开发急需外资支持  中国西部地区是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 1 0个省、市、区 ,该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 56% ,总人口 2 .85亿人。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与东部地区相比 ,日益显得滞后 ,整体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资金短缺 ,资本形成困难。改革开放以来 ,东部沿海地区之所以获得了较快的经济发展 ,除了自身的资本积累外 ,与其大规模的外资支持是分不开的 ;而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原本就很薄弱 ,外资利用率又很低。据统计 ,…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公共财政支持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也是一个必然阶段,公共财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选取了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产出指标,选取农业支出、林业支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三项指标作为投入指标.采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9-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论表明:从全国情况来看,现代农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很低;从地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效率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西部生产率最低.可见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呈现出一种东高西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7年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7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中,看病难、看病贵排在第一位。全国各地包括天津市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冷冷清清。因此,发展社区医疗事业,将疾病治疗与预  相似文献   

10.
牛绿花 《社科纵横》2002,17(1):15-16
面对西部大开发 ,少数民族地区应如何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 ,这是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提出应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创新 ,并提出了进行改造和创新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和国家推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采用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11—2020年面板数据,选取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测算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以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重点研究中国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确实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但在西南和西北两个地区的作用不同;门槛回归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作用存在多个门槛,其作用效果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减小而减弱。从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来看,完善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提升金融数字化水平和居民金融素养,应该成为缩小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人民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2.
县域是中国行政区划的一个重要类型,县域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的基础部分。在中国西部地区分布着大量县域,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其他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处在起步和上升阶段,还存在许多明显的短板。甘肃省有21个少数民族县域,新时代这些少数民族县域经济发展条件和现状如何,怎样科学选择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战略和基本路径,保证与全国同步实现国家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需要做深入的调查与分析。以党中央提出的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指导,通过深入的社会调查,对甘肃少数民族县域经济发展条件、现状、特点和不足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主要经济发展指标进行了客观评估,并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是国务院确定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海情调查。该调查具体目标包括摸清我国涉海单位基本信息、掌握我国海洋经济状况、分析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了解海岛海洋经济和临海开发区经济活动状况等。同时,这一调查可以完善我国海洋工程项目、围填海规模、防灾减灾、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涉海项目的基础信息,了解其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此次调查区域涉及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52个沿海城市、237个沿海县,以及百余个非沿海地级市,内容涉及国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78~2007年西部地区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财力和GDP数据,把财政体制作为虚拟变量,构建五线段回归计量模型,实证分析1978~2007年期间我国四次财政体制变迁对西部地方财力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体制变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西部地方政府财力的变动。  相似文献   

15.
主体功能区划下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丛霞 《社科纵横》2010,25(6):19-22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从当前和长远的角度来讲,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是西部进行有序开发、优化开发的制度保障,其目的在于支持和鼓励生态脆弱地区更多地、主要地承担保护生态而非经济发展的责任。建立和完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紧迫性不言而喻,但更为重要的是依据客观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文章分析了西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的意义,剖析了现阶段西部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开发西部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要加快西部的开发,必须要重视西部地区产业升级问题,从较长的经济发展过程看,经济增长与产业变动是紧密联系的,因为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源的有限配置,而产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源配置的效果。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由于产业化程度低和产业升级乏力,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制约已经十分明显。所以,分析和研究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有关问题有积极意义。 一、影响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原因 1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自然禀赋条件为基础的区…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城市化滞后 ,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西部大开发中 ,加快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建设 ,是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西部地区农村城镇的建设 ,需要制定更加开放、优惠的政策 ,实施具有市场经济特色的措施办法  相似文献   

18.
自《村委会组织法》颁布以来,我国(除台湾省外)的广大农村社区普遍开展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活动。据统计,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进行了两轮民主选举;福建、辽宁、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区已完成了第三轮选举;50%以上的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代表会。农村社区内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家精神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内生动力,培育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保障。本文基于2000—2018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创新精神、契约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开放精神等5个维度测度了中国企业家精神指数,对企业家精神的空间差异和空间收敛性进行研究,并对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和中介机制检验。研究发现:全国层面和各省市区企业家精神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创新精神在企业家精神指数中贡献最大;区域总体差异呈现“先大幅下降—后小幅上升”走势,区域内空间差异呈现为“西部>东部>中部”,区域间差异呈现下降走势,是区域企业家精神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企业家精神指数西部地区表现出σ收敛特征,总体上σ收敛趋势不明显,而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存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西部地区企业家精神空间收敛速度显著低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企业家精神的收敛速度最快;企业家精神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并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区异质性,企业家精神凭借“知识溢出效应”“竞争效应”和“就业效应”等中介机制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马义  丁铭 《今日辽宁》2007,(1):53-55
大河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纽带。前些年,人们把目光聚焦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带长江、珠江等流域。而今,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们开始关注东北地区南部第一大河——辽河。辽河,是滋养东北、辽宁万物的生命河,是哺育东北、辽宁地区人民的母亲河,也是承载人们美好未来命运的希望之河。她宛若一条卧在东北、辽宁大地上的巨龙,全长1345公里,流域面积21.96万平方公里,位列中国七大江河之中。中国传统史学观点一向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但随着近年来辽河流域一批重要考古发现,专家们得到十分有益的启示: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比传统的中华文明史还早1000多年。这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是多元的,辽河流域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辽河流域东临大海,南接燕山,西邻草原,北至松嫩平原,是中国惟一的渔猎经济、农业经济、游牧经济的交汇地带。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这里又成为中国惟一的振兴东北和西部开发碰撞地带。这样一个在中国文明史和区域经济上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的地区,其历史和现状一直鲜为外界所了解。新华社记者马义、丁铭从辽河源头到入海口,对其生态、文化、经济、风情进行了全面考察,将所见所闻撰写成《我从龙河走来》一书。我们将从本期开始选载书中部分章节,供热爱辽河、关注辽河的读者们研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