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子贡形象的重塑与司马迁的道德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娣 《河北学刊》2002,22(4):101-103
子贡是孔子的高足。据《论语》、《左传》载 ,子贡立世行政恪守儒家思想和道德要求。司马迁却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仲尼弟子列传》中 ,将子贡塑造为著名商人和纵横家。这不仅与《论语》《左传》相悖 ,也与《史记》其他篇目中有关子贡的描写也相抵触。本文试图从较深层面分析个中原因 ,并由此揭示子贡形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语》的编排有其逻辑性,《公冶长》篇以公冶长为题,暗示此篇与言语科相关,更准确地说是以子贡为教育对象,试图让子贡摆脱“器”的局限,以仁(道)来驾驭外显之才(器)。而子贡这类型学生要上达仁(道),不能走自诚明之路,而只能由器入道、自明而诚。这个修行方法,对于解决今天的器物危机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鲁涛 《云梦学刊》2013,(5):63-63
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南省屈原学会副会长吴广平教授点校的晚清王闿运所撰之《楚辞释》一书已于2013年8月由岳麓书社出版。此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湖湘文库”丛书之一种。王阉运《楚辞释》凡十一卷,是一部充满创见的书。  相似文献   

4.
正"子贡赎人让金"的故事并不见于《论语》、《孟子》、《荀子》、《礼记》诸书,但是却辗转收录于《吕氏春秋·察微》、《淮南子·齐俗训》、《说苑·政理》等诸篇之中。这表明,这一故事在先秦至汉代这段时期内流传相当广泛,颇受当时人的关注。揣测其因,一方面是这个故事很可能涉及到孔子之遗言和道德教训——孔子对子贡之行为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尤其是"子贡赎人让金"与"子路拯溺受牛"的故事一并出现,作为截然相反的两个事例,孔子予以了相应的评价,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备  相似文献   

5.
房瑞丽 《兰州学刊》2011,(5):204-206
毛奇龄的《〈诗传〉〈诗说〉驳义》是清初的一部重要的考辨明末伪书《子贡诗传》和《申培诗说》的著作,它的多角度的逐条考辨为二书的证伪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但却未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文章深入剖析此书的考辨方法和考辨结果,正确认识《子贡诗传》《申培诗说》作伪的本质,以期全面了解此书在辨伪学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鹏程 《江淮论坛》2007,(6):143-147
孔子教授过众多弟子,其中“言语科”的子贡最为世事洞明、能言善辩,成就也最大。本文以谈话技巧、善言风范和妙喻尊师等三个层层递进的侧面,比较充分地阐述了子贡的风采和气魄,展现了《论语》中师生对话的魅力,特别是子贡高超的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7.
王阉运“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一部《湘军志》引来百年纷争,迄今未能定案。良史、谤史之称交互更替。梳理百年来关于王阁运与《湘军志》的纷争,揭示和阐述地方人物和历史究竟应如何认识和书写,这并不是简单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代功所作《王湘绮年谱》谓,光绪二十六年正月梁启超在杭州有访王阁运事.、其事不确。翻检梁、王两方面文献,均无能够支持二人会面一说的记录。梁于当年夏确曾短暂回国一行,目的却在联合孙中山等人乘机起事,后因自立军事败而未果。庚子事变时期,王阄运主“恩不出位”,旨在宣传不问世事,苟且自乐,京城沦陷、两宫西逃后,又赞助“勤王”。其言行与梁启超相较,可谓南辕北辙,返回历史现场来看,新旧分野的趋势确实相当清晰。  相似文献   

9.
对文艺心理学的研究,中国古已有之。迨至近代,王闿运标出“治情说”,对作家创作心理和读者审美心理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王闿运(1832—1916)是湖南湘潭人,字壬秋,一字壬父,号湘绮。他历经清末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而入民国,终年八十五岁,人称“湘绮老人”。他是当时“汉魏六朝诗派”的盟主,曾被奉为“诗坛旧首领” (《光宣诗坛点将录》)。有《湘绮楼诗集》、《湘绮楼文集》、《湘军志》等传世,其门人辑有《湘绮楼全书》、《湘绮楼说诗》。  相似文献   

10.
刘伟 《云梦学刊》2018,(6):57-66
先秦时期《论语》成书是一个"层累叠加"的过程,从公元前479年至公元前402年,经历了"初稿集结""首次整理"、"再次整理"和"最终确定"阶段,闵子骞、冉雍、子贡、有若、子夏、子游、曾参、子张及相关孔子弟子的门人参加了不同阶段的编纂。"初稿集结"阶段由闵子骞主持,冉雍、子贡、有若辅助,形成了文本的主体。"首次整理"阶段由子贡、有若主持,子夏、子游、曾参和子张辅助,增加了追忆孔子的内容。"再次整理"阶段由曾参主持,子张、子思辅助,确定了文本的基本结构,始于《学而》,终于《尧曰》。"最终确定"阶段由子思主持,以"曾子"称曾参,以"有子"称有若,增补《季氏》篇。  相似文献   

11.
王约及其散曲宁恢(一)八○年,隋树森先生《全元散曲·续补遗》中,据罗振玉旧藏本《阳春白雪》,辑得王大学士[仙昌·点绛唇]套数两首,未能考知其人。八四年,先生编《全元散曲简编》时,录其中一首云:“王学士,名氏生增不详。元散曲家姓王而授翰林学士的,仅见王...  相似文献   

12.
孔子政治思想是一个完整自洽的体系,其中贯串着"民信"、"德治"、"公正"、"公平"、"公开"、"维新"、"举贤"、"无为而治"和"给出路"这样九项基本原则,现析之,以为借鉴。一、民信原则《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政务,孔子说:"备足粮食、备足兵器、使人民信任政府。"子贡说:"如果万不得已要除去一项,在三项当中哪一项可以先除去?"孔子说:"除去军备。"子贡…  相似文献   

13.
《论语·颜渊》中记录了子贡与卫大夫棘子成关于文质关系的一次论辩: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孔安国解“文犹质也”等四句为:“皮去毛曰鞟,虎豹与犬羊别,正以毛文异耳。今使文质同者,何以别虎豹与犬羊邪?”(转引自《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2503页)后人多本孔说,迄来见异议者。然而,我认为关于子贡这段话的理解,尚有可商榷之余地。问题的关键在于“文犹质也,质犹文也”究竟是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红豆春秋     
素称“南国红豆”的粤剧又得到了新生。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相思》诗来:“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本诗次句在清人沈德潜的《唐诗别裁》、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中作“春来发几枝?”解放后的一些诗歌选本以及1977年12月出版的《辞海》(修订稿)中亦沿此误,兹为订正: 此诗为宋代刘辰翁《须溪校本王右丞集》不载。宋代计有功编撰的《唐诗纪事》卷十六收入此诗,并纪其事:“禄山之乱,李龟年奔于江潭,曾子湘中采访使筵上唱云:‘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明人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而谈话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生活中 ,人人都要和别人打交道 ,无论为公为私 ,要想让别人对自己的观点心悦诚服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谈话的技巧。虽然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说过“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话 ,可他的学生子贡却用实际行动证明 :精于言且敏于行更容易让人走向成功。子贡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中的尤为贤者。他既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文人 ,又是富有的商人 ;既是活跃于当时各国政治舞台上的外交家 ,又是著名的政治家。也许 ,子贡的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 ,是建立在他善于说话的基础上。《论语·述而》记载了冉有与子…  相似文献   

16.
《那先比丘经》又叫《弥兰王问经》,其中记录了那先与弥兰王的一系列对话,在介绍《那先比丘经》的时代、版本、那先与弥兰王其人的同时,重点考察本经中关于一般事理和业果轮回的譬喻,以及辩证思维、类推引证、直接定义和避实就虚的论辩艺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盛宏之《荆州记》,南北朝齐、梁、北魏间著述颇见注称,唐、宋史书地志尤多征引。然是书亡佚既久,盛宏之其人生平行状亦不可考。唯《隋书·经籍志》有著录:《荆州记》三卷,宋临川王侍郎盛宏之撰。盛宏之,《宋书》无传,南朝人著述中亦未见其行迹,今依《隋书》之著录复考如下:(一)据《宋书》,终刘宋一朝,立临川王仅二见,同在宋武帝永初元年,一为“追封司徒道规为临川王”,一为“立南郡公义庆为临川王”①。刘道规已于晋安帝义熙八年死,刘义庆系绍嗣道规,武帝受命,袭王爵②。盛宏之所侍之临川王,当为刘义庆无疑。刘义庆即撰…  相似文献   

18.
《九思》三题夏太生楚辞《九思》为《楚辞章句》的作者王逸所作。《楚辞章句》中《九思》篇下题“汉侍中南郡王逸叔师作”,《后汉书》载王逸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宦至侍中。而《楚辞章句》题“校书郎王逸上”,王逸为校书郎是在汉安帝之初年间(公元114-...  相似文献   

19.
萧培 《船山学刊》1991,(1):18-19
今年七月底,衡南县文管所在硫市镇发观一座古建筑——司马祠;所长欧阳觉邀我前往考察,初步定为明代建筑。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时,我在《三阳宁氏八修宗谱》发现船山佚文《邵阳宁氏台上祠堂记》及王(吾夂)诗《赠白野公入泮诗》。  相似文献   

20.
王玄览,俗名晖,玄览是他做道士后的法号。四川绵竹普闰人。生年约武德九年(62年),卒年约神功元年(697年)。他是唐代时四川道教的一位最重要的学者。王玄览的弟子经常向其师询问经教,王玄览一一作答,每有妙义。弟子们各录所得,后经王太霄整理为定本名为《玄珠录》。该书集中反映了王玄览的道教学说。王太霄在《玄珠录序》中,论其书说:呜呼!人而云亡,道焉乎在?非经文翰;千载谁传?苏游《灵验记》虽略陈梗概,太霄以暗乏,不明慈训,有预闻见。寡于深远,谨记诸子私记,分为两卷,并为序传,匙曰《玄珠》,取其明净回流,好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