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的美学观从属于他的哲学体系。许多美学命题是由哲学命题中引申而来。老子认为美与丑、善与恶都存在差异性、相对性和相互依存性,以及对立面相互转化。老子的虚实相生、有无相生是他的美学原则。老子提出柔弱胜刚强的柔性美和自然和谐美、“大巧若拙”的美学观点。老子社会美学观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相似文献   

2.
魏晋山水审美意识的普遍自觉带来了山水诗的勃兴,而在当时造型艺术以形传神和赋体文学铺采?文的影响下,初创时期的山水诗以对山水外在形貌的摹写为美学追求。与此同时,诗论家们以“模山范水”、“巧言切状”的“形似”、“巧似”作为山水诗创作的理论总结,而唐代王昌龄的“物境”论则强调的是一种主观感受中的“形似”,并将“形似”提高到了“境”的美学高度。  相似文献   

3.
拙与巧,是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作品的两种语言风格。巧,崇尚绮丽,讲究文采,着意修辞,以华丽绚烂取胜。拙,崇尚质朴,主张自然,不求藻丽,以朴实无华见长。拙与巧各擅其长,不可轻率地扬此抑彼。古人并不反对“巧”,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即是说缺少文采的作品,就缺少艺术生命力。以高超的艺术技巧表现丰富的内容,抒发真挚的情感,诗歌就可以动人心魄,传之久远。如屈原的《离骚》,倾吐肺腑之言。绚丽多彩,烂若云锦,久经历史的风雨而永不褪色: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也不乏精工华美之作。但是,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一个适度的原则一样,文学的“巧”也应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  相似文献   

4.
世人多根据"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绝巧弃利"、"见素抱朴"等判定老子"重道轻文"、"重质轻文",反对"美"、"巧",其实不然。围绕着"道"的阐述,老子主张"言有宗",倡导合于自然的言说方式,强调"言善信",并以"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为自己的修辞美学追求。老子的这些思想观点,对中国的立言修辞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大美”思想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曾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美学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传统美学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思想之一。对此,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庄子的“大美”与“道”的交融统一《庄子》既是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它在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庄子的哲学又是美学,庄子的美学同他的哲学是浑然一体的,不可分离,两者交融统一。庄子的很多哲学命题,同时就是美学命题。这是庄子美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了解庄子“道”的学说是了解他的美学的关键所在。庄子对于“道”…  相似文献   

6.
一、康德综合与近代美学的范式转换翻开西方美学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美学与近代美学的分界处耸立着一座高山,这就是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当代许多著名美学家认为,正是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综合前人学说提出的“鉴赏判断的第一契机”——“美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的对象”(以下简称“非功利而生愉悦”),完成了传统美学到近代美学的范式转换。“非功利而生愉悦”揭示了审美活动的本质特征,这一命题诞生的地方也就是近代美学诞生的地方。只要把这一命题置于美学理论的核心地位,就能鲜明地将近代美学与传统美学区别开来。那么,为什么近代美学的范式转换只能从康德的这一命题开始呢?  相似文献   

7.
洪晓楠  李琳 《江海学刊》2014,(3):221-227
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巧实力"概念,被奥巴马政府运用于美国外交之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约瑟夫·奈认为巧实力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结合体。巧实力作为一种方法,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巧实力运用中,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使用没有明确的比例,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运用来实现目的和利益的最大化。巧实力理论是外交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要使用巧实力理论增强外交功能,应当增强硬实力、提高软实力、善用巧实力。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影视研究领域中“影视美学”愈益为人们所重视。与之相类的还有诸如“影视文化”、“影视传播”、“影视语言”等等,这类命题本身就带有宏观研究性质,但同时也因之而带来了许多新的疑惑。如影、视合称是一种什么概念?能否将电影、电视放在一起作整体讨论?如何界定和阐释影视艺术的异同及其规律性?凡此种种都可写出专论,且都有自己特殊的理论、语境和现实意义。鉴于目前“影视美学”方兴未艾,本文拟就此命题的一些思考谈谈自己的想法,以期求得影、视理论界同仁的指教与共识。一、关于“影视美学”的范畴及其内涵影视美学…  相似文献   

9.
品味克莱夫·贝尔的“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视觉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CliveBel)的“艺术乃是意味的形式”命题早已为人所熟知。但学界对此命题的阐释和理解却很难令人满意,对已成为艺术家们口头禅的这一著名命题,只是指出贝尔论证上的某种失误(如中外均有人指出贝尔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即用“有意味的形式”和“能唤起人们审美感情的形式”互释)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将此命题视作只是一个有关绘画艺术的形式主义命题,而对其深刻内涵不做发掘;更不将之联系于其美学思想整体和美学史资料及思想背景,尤其国内美学界对贝尔将“意味”与“终极实在”相联系所作出的近乎简单的否定也似有商榷之处。鉴此,本文力图将“有意味的形式”加以重新“品味”,特别对其中的“意味”联系中外美学思想及贝尔的美学整体加以较为细致的理解和阐发。这样做的结论是:贝尔美学的核心和有极大启发性的部分恰在他的“形而上学假设”即把“意味”与“终极实在”相联系及有关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中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有没有美学体系,这是一个尚待探讨的问题。但他们有自己的美学思想,却是无可争议的。在劳动学说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劳动创造了美”。稍加留意就会看出,他们有关美的论述,都是这一命题的阐发,都和这一命题一脉相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命题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纲领。  相似文献   

11.
1.弱点也能闪光2.巧借“兵法”打雪仗3.我的“修仙”之路4.藏钱七十二变5.爱睡懒觉,爱吟诗6.我的最佳跳绳教练.  相似文献   

12.
晚清"重拙大"词学思想溯源--端木埰《宋词赏心录》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玉平 《学术研究》2004,(8):127-131
关于晚清影响一时的“重拙大”词学思想 ,学术界多从王鹏运、况周颐溯其源流。其实 ,端木编选的《宋词赏心录》及相其相关评点 ,已经蕴含了“重拙大”的词学理念。端木及其《宋词赏心录》不仅影响了王鹏运、况周颐有关“重拙大”的词学理论 ,而且对此后的词学选本如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亦产生了影响 ,在晚清浙西与常州两派的交融中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 ,是晚清词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否定本体论出发 ,提出否定主义美学观的三个基本命题 :“美在本体性否定之中”、“美是本体性否定的未完成”、“美学只能说‘不美’和‘丑’” ,它们分别涉及“美何以成为可能”、“美是什么”以及“如何言说美”等基本美学问题 ;文章进而对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作出否定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当今学术研宄中,常常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对了一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命题,人们虽然比较看重它们在哲学或逻辑上是否成立,却忽视了从文化发生学上给出相应的论证与批判,在运用上往往出现越过它们文化界限的倾向,导致学科研究中方法与对象的严重错位。我国现代美学的著名命题“美是自由的形式”就是一例。“美是自由的形式”,显然是一个从康德美学理论中提取出来的命题。它以两个预先给定的概念为基础,那就是“自由”和“形式”。只要给出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和阐释,就能得到一个关于“美”  相似文献   

15.
康德美学是古典美学通向现代美学的一座桥梁。本文从康德的二元论先验唯心主义美学 ,“审美不涉利害”命题 ,康德的审美中介论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对蔡元培美学、美育思想的影响 ,并进一步阐述了蔡元培关于现代美学教育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物我双会”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命题,肇始于南朝,极盛于清代,它不仅有其理论演变的逻辑进程,而且有其思想发生的文化背景。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的世界观,以“虚静”为特点的哲学认识论和以“比德”为特点的审美观照传统,道家兼合“无欲”、“有欲”的观“道”方式,佛家圆融“真”、“俗”二谛的“中观”思想,无不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美学命题又因与现代“发生认识论”和“审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相吻合而至今仍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执政党政治美学(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德君 《社会科学》2003,(12):41-47
政党执政不仅要正义 ,而且要有“温润而泽”的政治外相。公共执政过程应该是充满智慧、技巧和正义要求的过程。执政政治美学所追求的境界 ,是规则的、艺术的、情愫的、云淡风轻的、春风拂面的 ,有较高“人性化”指数。执政党政治美学可以通过经验方法和科学手段 ,进行系统化技术设计。本文提出“执政党政治美学”的概念与命题 ,论证了公共执政的美学基础的可能性 ,提出了政治美学的三维空间和考量框架 ,回答了政党如何在“正义”的前提下 ,实现政治美学的基本要则。本文是一项原创性研究 ,对于现代化进程中执政党提高执政绩效、优化政治外相 ,具有理论的和操作的双重层面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执政党政治美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德君 《社会科学》2003,(11):41-49
政党执政不仅要正义 ,而且要有“温润而泽”的政治外相。公共执政过程应该是充满智慧、技巧和正义要求的过程。执政政治美学所追求的境界 ,是规则的、艺术的、情愫的、云淡风轻的、春风拂面的 ,有较高“人性化”指数。执政党政治美学可以通过经验方法和科学手段 ,进行系统化技术设计。本文提出“执政党政治美学”的概念与命题 ,论证了公共执政的美学基础的可能性 ,提出了政治美学的三维空间和考量框架 ,回答了政党如何在“正义”的前提下 ,实现政治美学的基本要则。本文是一项原创性研究 ,对于现代化进程中执政党提高执政绩效、优化政治外相 ,具有理论的和操作的双重层面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唐善林 《社会科学辑刊》2024,(1):191-200+239+24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不仅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美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彰显了意蕴丰富的中华美学精神。通过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审美内涵与品格特质的考察可知,在“美学大讨论”中,无论是对美的本质、自然美等美学基本问题的探讨,还是对审美意象、艺术意境等艺术实践范畴的阐发,均表现出了一种接受、传承与创化中华美学精神的致思理路。此外,巩固新生政权,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领导权,也为“美学大讨论”的发展和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提供了现实动因。总之,“美学大讨论”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美学史上,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了“美是和谐”这个古老的美学命题,从而开创了毕达哥拉斯美学学派。他认为宇宙是按着数的和谐规律运动的,同时给美赋予了数的含义,以至使后来的众多的科学家都相信自然界是按着和谐优美的数学方式设计的。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是和谐”这一命题的启发和引导下,后来的哲学家、美学家不断地发展、充实、扩大与完善这一命题,使它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即从原来研究宇宙的和谐发展到研究人的和谐,由原来的事物外部世界的联系推进到内在的和谐,即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