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20年的单复句研究,一方面继承了50年代单复句大讨论的余绪,经过讨论,人们普遍承认了汉语句子有单复之分的事实,并在单复句的划分标准上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另一方面,人们又展开了对具体复句的研究,还试图引进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进行分析,开辟了汉语复句研究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2.
汉语单复句划界研究问题论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语单复句划界研究问题论说邓文彬一单复句的区别,在汉语中是客观存在的。可是,这些年来却有一些人对此提出了异议。张世禄先生指出:“从‘独词句’到多重复句,都是属于句子的范围,实际上都是关于结构的繁简问题,与句子的根本性质及其所以成立的问题无关。汉语里句...  相似文献   

3.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内部的加的夫语法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为汉语单复句的划分标准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在加的夫语法理论框架内,提出了一种划分汉语单复句的标准——过程标准;过程标准以句子的过程数量为依据,在语义层找到了区分汉语单复句的根本不同——单句只表达一个主要过程的发生,而复句则表达多个过程的发生。以过程标准为依据,本文还对汉语句型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汉语句型在第一层次只存在两种句型,即单句和复句。   相似文献   

4.
单复句区分是困扰汉语语法学界半个多世纪的难题之一。复句理论定位一般采用三个维量标准。本文归纳的10 类句子不同程度地不符合以上三条标准,从而说明这些标准对内没有同一性,对外没有排他性。  相似文献   

5.
孙良明先生提出的汉语没有单句复句之分的观点值得商榷,单复句之分是有认知理据的,表述功能的差异性是单复句最本质的区别,运用表述功能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复句的纠结现象。  相似文献   

6.
汉语单复句划分标准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没有单句、复句之分。现在已有的几种划分法(成分划分法、高一层次法、复合命题法、共同成分有无法、谓读多少法、硬性规定法、主谓复杂说、界限不清无害说等)都分不清楚汉语单句、复句之别。  相似文献   

7.
历代注释书对短语中和短语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有精细分析,并表现出二者的语义关系类型实完全相同、所用关系词多同少异。汉语语法无单复句区分,而这种"区分"自身存在"破绽"、"不协调",应建立二元(或过二元)平等加合构成的并列结构代替单复句划分。并列结构跟主谓、动宾、动补等句法结构不在一个层面上:并列结构可是主谓等句法结构的结构成分,而构成元也可是主谓等句法结构。  相似文献   

8.
一个世纪以来,汉语学界主要对转折复句的界定、分类、逻辑语义、标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一些共识;近二十年来又引进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进行分析,把汉语转折复句的研究引向纵深和成熟。  相似文献   

9.
“象”这个动词,在汉语动词中是很活跃的。由“象”充当谓语的单句和复句,都是常见的。例如: (1)云海上的太阳,象一团火球。(《长城》81年1期184页) (2)[巨石累累,形态各异。]有的象凶猛的老虎,有的象威严的雄狮,有的象扬鬓撒蹄的烈马,有的象膘肥腰圆的黄牛,还有的象鸽子和山鹰。(《散文》81年1期28页) 例(1)是单句,例(2)是复句。这是不难区分的。本文要讨论的不是这类单复句的界  相似文献   

10.
邢福义先生的专著《汉语复句研究》,集中了作者20余年复句研究的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丰富了汉语语法研究,显示了复句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展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复句研究思路和方法,更启示我们:复句研究天地宽,复句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对20世纪上半叶的数部经典著述中关于复句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得出如下结论:在单复句划界标准研究上,具体有过"单句""主谓词组"/"句子形式""结构关系""语音停顿"和"多元结合"五种标准;在复句的分类研究上,具体有过"一分法""二分法""三分法"三种分类法。  相似文献   

12.
加强汉语复句信息处理研究对中文信息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时代信息科技的发晨,必须大力推动汉语复句机器应用层面的研究.介绍汉语复句信息工程的概况及其进展,将复句信息处理研究成果总结为汉语复句知识建模、复句关系标记识别、非分句识别、复句句法语义关系判定、复句知识库建设等五方面,并将这些研究成果条理化,结合已有成果的研究视角、关注焦点分析复句信息处理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汉语复句信息处理研究的未来走向主要是加强汉语复句研究“两栖学者”联合攻关势态,加强汉语复句语义识别研究以及加强复句知识库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3.
邢福义先生的专著<汉语复句研究>,集中了作者20余年复句研究的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丰富了汉语语法研究,显示了复句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展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复句研究思路和方法,更启示我们复句研究天地宽,复句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4.
浅谈《马氏文通》中的单、复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马氏文通》中的单、复句康健《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汉语语法理论著作,全书分十卷。除第一卷“正名”属概论外,作者马建忠用八卷的篇幅谈了词法,只有最后一卷才集中谈了句法。然而“论句读”虽只一卷,却是全书的中心。正如作者在“例言”里开宗明义...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汉语复句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马氏文通》中虽然体现出了复句的思想,但《马氏文通》之后的语法著作才开始有复句体系的观念。汉语复句学说的发展主要围绕主从句是否要包括在包孕句中,以及包孕句是复句还是单句这两个问题展开,据此也就可以将《马氏文通》之后的复句学说划分为认为主从句包括在包孕句中、主从句从包孕句中独立出来和把包孕句归入单句三个阶段。传统的复句二分系统,相比三分而言,仍是更具有优势的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复句问题是现代汉语语法学里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虽然以汉语语法研究脉络这一大背景来标控或完全支配复句研究的轨迹是目前较多学者支持的一种研究思路,但客观地说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7.
考察源于两类语序的英语因果复句的汉译句732句,研究英译汉任务中英语复句语序对汉语"因果"概念表达的影响,发现英语原句语序对译句复句语序、关联标记模式、因果关联词选择影响显著.汉语因果复句表达"因果"概念是通过复句语序、关联标记模式和关联词三者配合进行综合表达,而时间顺序原则、突显识解、主观性识解三个认知机制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汉语单复句是句子内的两个下位原型范畴。区分现代汉语单复句不应套用印欧语的标准,也不应以"圆满、公认"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界定单复句。单句的确立以句法结构为基础,复句的确立以逻辑关系为基础。"主张句子不再分单句、复句,统一按句法结构、语义关系(包括语义逻辑关系)分析",无论在形式上、逻辑上、论据上、概念上、析句方法上、思维方式上,还是方法论上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汉语单复句学说“源”出自晚清学者严复(1904)著《英文汉诂》.严氏将英文的Simple、Compound、Complex分别译为单简句、合沓句、包孕句,并将后二者合并名繁句.严氏简句、繁句之分是据英文动词变化有定式、不定式之别而产生句法功能迥异的Clause(分句/子句)、Phrase(动词短语).汉语动词“无变”,不存在分句/子句跟动词短语之别.所定分句/子句实是一种短语——主谓短语,跟动词短语句法功能相同,且可互为结构成分.仿严氏书简句、繁句二分引以为“源”导出汉语单句、复句二分之“流”,是机械引进、生硬照搬的方枘圆凿.这种“源”“流”实践分析的方枘圆凿现象存在从1920年至今有90年,是汉语现代语法学史上“一个历史性的大误会”.“大误会”产生的深层原因是认为单复句是世界上一切语言公有之“大同文法”,“天之当然”存在于汉语.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种种单复句划界理论是这种“大同文法”观的再反映.种种方法无一种能分清单复句,是理论分析表现出汉语有单复句这一“历史性的大误会”在当今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既有并列复句的研究太粗糙,单纯依据形式标记的分类并不能反映出汉语并列复句丰富的面貌,需要从功能的视角对并列复句进行重新的界定。在以功能为主,参考语义、韵律和形式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标准下,汉语并列复句内部可区分为七个次类:列举型、顺同型、近类型、分述型、对举型、连锁型、回环型。这些类型是基于汉语真实小说文本的句子归纳、梳理得到的,不但深化了对并列复句的认识,而且拓展了并列复句系统,将为语言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